易道是一种各个文化领域都可以援引的道,也即普遍的道,一般的道
援引《周易》的科学家,有些仅是妥社会风气左右,并不影响他本人的数学工作。如晋代刘徽、明代程大位,在他们著作之首都赞美《周易》,但细审他们的数学工作,如何解题,如何运算,那就与《周易》无关了。也有些数学家,曾借《周易》的推卦过程建立 某种数学方法,如秦九韶“大衍求一术”,借占筮方法阐述剩余定理。但这样的方法,首先是天文学中的推上元积年法。秦九韶曾从太史学过天文,熟知这个方法。在秦九韶以前的数学著作中,曾把此法简化为“物不知数”算题,但未列算法。秦九韶列出 了计算方法,对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适应实际的计算方法,他不得不设想占卜中在四揲之外,还有二揲、三揲的情形。这是让《周易》去适应数学实践,而不是让数学实践适应《周易》。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借易学理论去建立自己本学科的理论,这就是《周易参同契》。在约两千年前的古代,人们能为当时的化学建立一套理论,是非常可贵的。
然而化学至今仍是一门主要依赖实验的学科,一般性的理论无法代替,甚至无法具体指导实际的实验过程,所以《参同契》问世之后,数百年间少人问津。
《周易》中的一些观念,还影响到生物等学科。但也有许多学科、特别是技术发明,不受《周易》的影响。受《周易》影响的那些学科,也不是全部学科都受影响,往往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在受《周易》影响的那一部分,是非功过,成败得失,古人也多有论说。为使读者全面、正确了解《周易》与科学之关系,我们对那些不受《周易》影响的,批评《周易》影响的,也作了介绍。当然也不完全。比如农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学科,且成就甚多,著作颇丰,可说并未受《周易》影响。
和《周易》关系较深的学科还有中医。春秋时代,医和就引蛊卦解释晋国君主的病。后来陆贽对唐德宗,用的也是这种方法。此后有孙思邈要求医家学《周易》,再后是张介宾讲“医易同源”。至于医家投引卦象易理去说明病情,所在多有。
目前,关于《周易》与中医的关系,已有不少论著。本编所述,与这些著作的观点,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此正《易传》所谓“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周易》和中医关系中有许多题目,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前人所述不多。
不像天文、数学领域,古代谈论与易学关系的,有赞成,也有批评,得以使我们全面丁解。比如中医中的阴阳观念,是来自《周易》?还是中医自身的产物?还源自何处?古人所述不多。这里,撰者只能根据历史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
《周易》和文学,至今少人论述。南朝刘勰著《文心雕龙》,首篇《原道》即讲《周易》。其中认为,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花艳草绿,乌章兽纹,云霞丽天,林籁如竽,即使精巧的画工乐师,也难逾其美。这是天然之“文”,这文是与物并生因而与天地并生的。人的文,则发为歌诗,著成文章。而歌诗文章之源,是太极,是易象,是河图洛书。《周易》一书,不仅焕乎文章,而且载道韫理。刘勰认为,《系群传》“旨远,群文,盲中,事隐”,那是文章的典范。言之凿凿,有根有据。
其他专门领域,难得有刘勰这样深人而广博的宏论。然而《易》与文学艺术关系究竞如何?则刘想的话只能是研究的对象,而不是出论的根据。
自明代王守仁说“五经皆史”,“《易》是包牺之史”以后,清代章学诚更倡“六经皆史”。这样,《周易》又被视为史学著作。
此外末论及者还有不少。章学诚说:“佛氏之学,来自西域,毋论彼非世官典守之遗,且亦生于中国,言语不通,没于中国,文字末达也。然其所言与其文字,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殆较诸子百家为龙盛。反复审之,而知其本原出于《易》教也。”(《文史通义•易教下》)依章所论,则佛教也是源自《周易》。而唐宋以后,援易理论述佛教教义的,也代不三人。
明初赵扐兼,也是个文字学家。他说阴阳鱼太极图就是河图,并且认为,这图乃是“文字之本源,造化之极红”。实际上也就是说,《周易》之源就是文字之源。这种说法,汉代《乾凿度》已见端倪,其中说,三即吉天字,王即古地字等等。文宇和音韵,可说是一门学问,文字学家往往就是音前学家。依他们之中的有些学者,如赵扮谦看来,这门学问的洲源也是《周易》。
易道是一种各个文化领域都可以援引的道,也即普遍的道,一般的道。这样的道,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哲学,或者说易道,正因为它和一切文化领域都相通,所以任何文化领域都不能说,易道就是亡那一领域里的道。用古人的话说,即秤锤是铁,但不能说铁是秤锤。这是我们探讨周易与中华学术时所必须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