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课堂

《周易》经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复杂的,既有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积极内容,又有“神道设教”和“圣人知几”的消极内容

《周易》与神道设教

《周易》经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复杂的,既有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积极内容,又有“神道设教”和“圣人知几”的消极内容,这些思想在经传中比重不同,隐显各异,但对后世都发生 着深远的影响。这里就“神道设教”和“圣人知几”略做考察。

“神道说教”一语出自《观•彖》。我们先看《观》卦卦辞:

垂观。盤而不荐,有孚颜若。

《周易》经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复杂的,既有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积极内容,又有“神道设教”和“圣人知几”的消极内容

这条卦辞记录了古代一次祭祀的情形。按照古代祭礼,先进爵灌地以降神,叫作“灌”,既灌之后,还要杀牲进献,叫作“荐”。卦辞所记的这次祭祀灌而不荐,是一次没有成礼的祭祀活动。大概因为本来作为酒牲的俘房身躯庞大,体格健壮,不准备杀之祭神,而想留作奴隶。因与祭礼不合,祭祀者心里疑虑因而占其吉凶。于是便成为这条卦辞。卦辞反映远古时期对待祭祀和俘房的态度,本无深义。编辑《周易》时,因六爻爻辞都有“观”字,而卦辞的第一个字是“盥”,“盥”读作“灌”,与“观”音近,故以“观”名卦。《彖》传作者惯以天道说人事,于是敷衍出一段“神道设教”的文字来:

《家》日:大观在上,顺而哭,中正以观天下,观。盛而不荐,有孚蹶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彖》传的含义我们可分三层理解:

(一)“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这是结合卦象和爻位来解释卦名。《观》之九五为阳爻,居君位,以下四爻皆阴爻,为豆民。“九五”有君临天下遍观豆民之象,故日:“大观在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坤,坤为地。“风行地上”(《大象》有顺从之意,故曰:“顺而巽。”“九五”居上卦之中,“六二”居下卦之中,皆当位,君守君道,豆守豆道,是为“中正”,故日:“中正以观天下。”总之,《观》之卦象是君在上位,遍观天下臣民,因此卦名《观》。

(二)“盥而不荐,有孚颐若,下观而化也。”这是利用汉宇通假多义的特点,对卦辞作新的解释。孚,当是俘房之俘;《彖》传理解为孚信之臣孚。《说文》:“顾,大头也。”《诗经•六月》:“四牡修广,其大有顾。”《毛传》:“顾,大貌。”卦辞:“有孚颙若。”意谓俘虏身材高大。可《彖》传把“颐”理解为敬肃,意谓在下位的豆民仰观国君祭祀,肃然起敬,衷心悦服,被君上的祭祀活动所化,故日:“下观而化也。”

《周易》经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复杂的,既有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积极内容,又有“神道设教”和“圣人知几”的消极内容

(三)“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武,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是把殿周以来的天命神学和春秋战国期间的自然哲学杂糅在一起,对卦辞做政治哲理性发挥。“观天之神道”,很多学者理解为“观察自然界神妙变化规律”,这似乎有助于说明《彖》传自然观的唯物主义哲学倾向,然而却远离了《观》卦卦辞的内容。卦辞记录了一次远古祭祀活动。祭祀者,祭神以祈福祐也,它本身就是神学世界观指导下的活动。《家》传表示自然规律用“天道”(《谦•彖》)“天地之道”(《恒 •彖》),此处解释记录祭神活动的卦辞,加一“神”字,当然与祭神相关。《彖》传(还有《周易大传》的其他部分)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不可忽视;并没有彻底抛弃天命神学,也不必遮掩。《鼎 •彖》说“圣人享以享上帝”,这就证明《彖》传作者还残存着上帝观念。在《彖》传写作的战国时期,人们,甚至是哲人,头脑中存有上帝观念,著达中表现出神学影响,是不足为怪的,甚至是正常的。基于这种理解,我们不必为其文字缭绕而曲为之辞,“观天之神道”就是观察了解自然界所体现的天神主宰作用;比如说,四时运行就是“天之神道”的表现。故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武。”下文由四时运行,转向社会人事,治理天下豆民,故径言“神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 •家》所说的“天之神道”,一方面含有自然界运行秩序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含有上帝(神)主宰自然的意思。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天人合一 神道设教 圣人知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