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炮制过程中量与质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十分严格的科学问题
《本草纲目》载苍术散的泡制方法:“苍术一斤,粟米泔浸过,竹刀刮去皮,半斤以无灰酒浸,半斤以;童子小便泡,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净地上掘一坑,炭火煅赤,去炭,将浸药酒、小便倾人坑内,却放在中,以瓦器盖定,泥封一宿,取出为末。”(《本草纲目 •术•附方》,第二册,740 页) 显然术用酒浸和童小便浸,浸泡时间和泥封时间的长短,都对苍术散的质有决定作用。各个环节都要讲究时和中,都显示了质同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草纲目》中关于“坎离丸”的炮制过程,质同量的规定复东。此药由白苍术、川柏皮二味组成。二者炮制过程不同。“白苍术刮净一斤,分作四分;一分川椒一两炒,一分破故纸一两炒,一分五味子一两炒,一分川芎芬一两炒,只取术研末;川柏皮四斤,分作四分:一斤酥炙,一斤人乳汁炙,一斤人童尿炙,一斤童尿炙,一斤米泔炙,各十二次,研末。和匀,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白汤下。”(《本草纲目•术 •附方》,第二册,741 页)不难看出能治湿热、强筋骨、滋阴降火的坎离丸的质量,由两种药物的不同比例,各用不同的佐药炒炙等量的规定来决定,并同炮制过程中的火候掌握分不开。可见药物炮制过程中量与质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十分严格的科学问题。
关于煎熬汤药的“火候”问题,同炮制过程还有区别。李时珍总结历代名医的经验,作了详细论述。“凡煎药并忌用铁器,宜用银器、瓦罐。洗净封固,令小心者看守,须识火候。不可太过、不及。火用木炭、芦苇为佳。…•若发汗药,必用紧火,热服;攻下药,亦用紧火煎熬,下硝黄再煎,温服;补中药,宜慢火,温服;阴寒急病,亦宜紧火急煎服之。”(《本草纲目 • 序例》第一册,56 页)这里区分紧火、慢火;急煎、再煎;不可太过、不及,都是模糊的语言,做出恰当的量的规定。量的规定虽然模糊,对于质的保证却是准确的。总之,既重“时”,又讲“中”。关于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可神而明之。
执常应变的变通措施
《周易》的一贯思想是执常应变。要求人们对于任何原理原则都“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黄帝内经»也充分发挥常变统一思想。常和变是传统哲学中一对辩证法范畴,“常”,表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意味着必然性或原则性;“变”,表示事物发展的特殊表现,意味着偶然性和灵活性。常变问题是古今哲人精研深思的问题。李时珍在论述病理或药理时,经常运用这一对范畴,坚持朴素辩证法思想,反对不知权变的形而上学。李时珍认为,社会在进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卫生条件在改善,医学理论在发展,辨证论治应该贯彻“执常应变”的原则。就药而言,四气五味一定不变,药物配伍却千变万化;药性归经,固有定准,配伍不同同归经有别。医家如不知常与变的辩证关系,宛如盲人骑瞎马;知常变之理,则医药结合,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