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节作为一种凭信,符命是上天赋予人君的受命
“符”字甲骨、西周金文未见,当是春秋战国时后起之字。符字的本意是符节,一种凭信之物,即《孟子》所谓“若合符节”者。符字从竹,可见,最初的符节本以竹为之,作为出入门关时使用的凭证,相当于今日的通行证。《周礼·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从居延汉简出土的考古实物来看,符节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官吏家属专用的出入符,这种符上记载着使用者的年龄、随员、性别、特征,以利于辨别。如有一枚“永光四年正月己酉橐延寿隧长孙时符”,符云:“妻大女昭武万岁里孙弟卿,年廿一。子小女王女,年三岁。弟小女耳,年九岁。皆黑色。”另一类是普通人使用的通用符。这种符不署明具体人名,只写上编码,是有关机构临时发放给出行者用的凭证。上述竹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符长汉尺六寸,合今14厘米强;二是符节的侧面均刻有“符齿”,过关时合而为验。
符节作为一种凭信,也被用于朝廷与外官之间,当作委任、调兵的凭证。方法是将符节一分为二,朝廷与外官各执其一,朝廷有事,遣使持符至外官处,外官用其半符勘合之,以验真伪。由于这种符比较重要,为了防伪,符节的质地也由竹改为金、玉、铜等,形状也多样化、复杂化。常见的有虎符、鱼符、龟符、玉圭等等。这类符一般刻有铭文,如秦阳陵虎符铭:“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新郪虎符铭:“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
由符信之义再作引申,变为符命、符应、符瑞。符命是上天赋予人君的受命,往往以符箓、祥瑞的形式出现,如《赤伏符》、《河图圣洽符》、王莽的铜符帛图等等。这些东西代表着上天的意志,信而有征,如同符节一样,会得到契合、验证,故而得名。
僧道术士的书劾秘文之所以被称为“符”,取的也是凭信、契合之义。但有两种含义,其一,指术士通过画符与上天进行沟通,以合上天的意志并取得无穷的法力。《灵玉宝鉴》卷二十二:"是故灵宝大法有符箓、简诰者,而义亦有所自来矣。在昔皇人按八角垂芒日风篆龙章,曰金书玉字,皆上古天人之法制也。所谓符者,以合其妙。”其二,指符灵而有验,如同符契一样有信。《云笈七籤·十二部》:“符以符契为名,谓此灵迹神用无方,利益众生,信若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