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艮下离:贲卦、山火贲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艮下离:贲卦、山火贲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贲亨,小利有攸往。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六二,贲其须。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上九,白贲,无咎。
【卦名】
今本:贲 帛书:蘩 清华简: 海昏:贲
贲音“必”或“坟”,为黑白相杂的纹饰,引申为装饰。
《说文》:“贲,饰也。从贝卉声。”段注:“彼义切,十五部。按:亦音坟,亦音肥。”郑玄:“贲,变也,文饰之貌。”
贲的字源有两种可能,一是甲骨文的,下方原本是一面鼓,上为大鼓的装饰,以强调这是大鼓,小篆开始将下方的鼓写成贝,演变为装饰的意思。即鼖,音坟,与贲相通,为大型的军鼓,即《周礼》“以鼖鼓鼓军事”,“鼖鼓”亦作“贲鼓”。郑注:“大鼓谓之鼖,鼓长八尺。”由此衍生而出的意思为大、勇,因此贲亦有大的意思。《周礼》“虎贲氏”的贲音“奔”,即勇士。
于省吾则认为贲金文作,通班,形容文饰的样子,即今之斑。《释文》:“傅氏曰:贲古班字,文章貌。”王肃:“贲有文饰,黄白色。”郑玄:“贲,变也,文饰之貌。”
高亨则认为,古人贯贝而繫于颈以为美饰,贝的色相不一,有素贝、紫贝、文贝…“取诸色贝以为颈饰,是为贲。故贲从贝而为杂色文饰之义。”
《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贲小篆上有三个屮,蕡上有五个屮,窃疑两字古文原为同一字。《传》解蕡为“实貌”,结实的样子。〈桃夭〉讲的是女子于归之事,与贲卦所谈内容亦相通。
贲古文与奔互通,帛书易传“涣奔其机”作“涣贲其阶”。
《杂卦传》“贲,无色也”比较难以理解,或许指的就是贲卦上九“白贲”,以白色为饰。另一可能,色为指黑白两色之外的彩色,因贲为黑白之纹饰,或者纯粹指的是花纹、纹饰,如人身上之刺青,或者是古代器物上的条纹纹饰,因此说“无色”。
《尔雅.释鱼》则曰:“龟三足,贲。”这与贲卦卦义似无关联。
帛书卦名做蘩,音近贲(坟)。清华简作,与蘩字应为异体字,两字构造下方分别有“每纟”,字上从双丰,蘩字上从艸,皆有繁茂之意。《诗》有〈采蘩〉,蘩是一种长在水边的草,又称白蒿。《毛诗》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总而言之,蘩与可能是音近而假借为贲。
【卦义】
纹饰,装饰,文明。
贲卦经文讲的原是婚嫁之事,但也有比喻隐士待访的意味。卦象内离明,外艮止。内离明为君子藏其聪明,外艮止则是有所不为,《彖传》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艮在外亦有藏养之义,为养聪明于山内,隐士之象。离日在艮山下,为太阳下山,昏(婚)之象。《礼记.昏义》:“婚礼用昏,故经典多止作昏字。”古代婚礼昏时为之,因此称“昏”。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饰不足流于野蛮,若过于文饰以致于胜过本质,那么会像史官一样油滑而世故,因此文饰应该适度就好,要能与质相得益彰为宜。
卦序上贲卦紧接噬嗑之后而来,《序卦》:“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贲卦与噬嗑卦讲的是为政的两个不同面向:噬嗑是以刑罚惩奸除恶,贲卦则是软性的措施,讲的是文化。噬嗑卦“利用狱”,是因为能动而明,积极而睿智。贲卦“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是养文明以减少刑罚。
就吉凶的论断上,贲卦小事可,大事不行。小事可亨通,但仅止于小利,没有大利。私事为小吉,公务则为不亨通。问感情、婚姻可成,但过程会有些疑虑和小磨擦。若是求事或功名,则不可成,有隐居、退隐山林之象。
《吕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论壹行》:“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子贡曰: ‘ 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孔子意思为,白就是白,黑就是黑,颜色相杂(贲为文饰,又有文彩相杂的意思)而让人分不清,好在那裡?由此推想孔子当初所问可能为一些国家大事,或者是出士之事,非私人的小事。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序卦传: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至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
杂卦传:贲,无色也。
【白话】
文饰而能亨通,若是小事,利于有所往。反之,大事则不吉。
阴为小,贲卦六爻中阴爻才得以利于有所往,即六四的“白马翰如,匪寇婚媾”。阳爻则不宜于动。此初九之舍车而徒,九三之永贞吉(贞为定),上九之白贲无咎。
传说孔子曾筮问得贲卦,并断为“不吉”:“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孔子所问应为大事,故曰不吉。另也暗指贲卦有“黑白不分”之疑。
彖“柔来而文刚”指六二,“来”为由外到内,言六二之柔从外至内以美化初九与九三两个刚爻,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指上九,从乾体分出由内至外,到上面文饰了六四和六五两个柔爻,故小利有攸往。《彖》传此说认为贲卦是从泰卦而来,泰卦上六至二为文刚,九二至上位以文柔。
程颐: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实而加饰,则可以亨矣。文饰之道,可增其光彩,故能小利于进也。
陈梦雷:贲虽尚文,必以质为本。凡事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故全彖以贲有可亨之道。然本大而文小,故不过小利于所往。
亨小利有攸往:依《彖传》应读为“亨,小利有攸往”。小利有攸往,谓小事则利有所往,利有远往。反之,则大事不宜。但俞樾认为应读作“贲,亨小,利有攸往”。周易六十四卦有「亨小利”三字相连的只有三卦,遯亨小利贞,贲亨小利有攸往,既济亨小利贞,另有未济卦“亨小狐汔济”。这几卦都可读成“亨小,利...”或“亨,小利....”或“亨,小狐汔济”。《周易》另有“小亨”者,如旅和巽。依《彖传》,这几卦分别读作“遯亨,小利贞”,“贲亨,小利有攸往”,既济不明,未济为“既济亨,小狐汔济”。因此《彖传》并不採用“亨小”的句型,但有“小亨”。小字都与后文连读。但宋儒郭京认为“小”为“不”之误,俞琰从之:“贲既亨矣,而又加进,则文灭质矣,岂宜往哉。内文明而外止,文明故亨,止则不可动,故不利有攸往。”
明庶政,无敢折狱:折狱,断狱。郑玄:“折,断也。”通解认为庶政属事之小者,折狱属事之大者。朱熹:“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狱,事之大者。”《象传》以离为狱象,狱为相对于讼之狱,即裁判人知之罪刑。丰卦说“折狱致刑”,噬嗑经文说“利用狱”,象传则说“明罚勑法”。中孚大象像离,《象传》说“君子以议狱缓死”。离与艮象相配时,旅卦《象传》说“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贲卦说“无敢折狱”。这些都是以离为执法用狱之象的证据。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文饰在脚,捨弃乘车,选择步行。
此言君子有所不为,纵使有车可乘,也因为义理上不应坐车,而情愿步行。初为趾,也代表行为、行动的开始。引申为一开始就有所不为,隐喻君子慎于始。原本有车可乘是个荣宠,理当接受。但是自觉于道义上不当接受,所以文饰其行为,选择步行而不乘车。
朱震:古之人有弗肯乘人之车,缓步以当车者,守义故也。
【字义】
贲其趾:文饰其脚、文饰其脚趾。贲,装饰,文饰。趾,脚,或脚趾。易象六位以初为趾,象徵一开始的行动,或是行动的开始。趾为脚指,亦通止,止古文与足通,脚的意思。贲为黑白纹饰,贲其趾或指在脚上纹身。舍,捨,捨弃。舍车,捨弃乘车,乘车是一种荣宠,此处象徵受到的荣誉或宠爱。徒,徒步、步行。高亨认为,“贲其趾”为在脚上画上花纹,所以不肯乘车,怕人看不到脚上漂亮的花纹。“文其足,乘车则其文不见,舍车而赤足步行,则人皆见之矣。”
舍车而徒:舍,通捨,捨弃。车,或作舆,汉石经作轝。徒,徒步而行。舍车而徒,或指男方前往求婚,为表诚意而捨弃乘车。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白话】
打扮其陪嫁女。
须比喻只是配角,只能当做是别人的装饰。
就整个贲卦来看,各爻讲的像是一个求婚或婚礼的过程,那么“贲其须”讲的可能是陪嫁之女,或指家中老者高兴而整理鬍鬚准备参加婚礼。但无论须是陪嫁女或老者,都不是婚礼主角,只是在一旁高兴热闹。另有一说认为,须指的是马匹的鬃毛。
六二处下体离卦黄中之位,为附丽二阳之阴,承于九三,因此是为九三之附属。
【字义】
贲其须:须有多种解释:一是贱妾,归妹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帛本作“嬬”,贱妾之义。二是指鬍鬚,《说文》:“须,面毛也。”三是等待,需卦《彖传》曰:“需,须也。”须假借为䇓,等待的意思。不论那一种解释,意思都是指六二只是被动及配角的角色,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与上兴”就是指六二是附属于九三而动,因六二及九三都与外卦没有相应,但两者又都当位,六二承九三,为可辅九三,随九三而得文明(下卦为离,为文明,离意思就是阴附丽于阳)。须通嬃。《说文》段玉裁注:“嬃女字也,樊哙以吕后女弟吕须爲妇。须卽嬃字也。《周易》归妹以须郑云:须,有才智之称。天文有须女。按:郑意须与諝胥同音通用,諝者有才智也。”“女嬃之婵媛,屈原赋离骚篇文。贾侍中说:楚人谓姊爲嬃。贾语盖释楚辞之女嬃。王逸、袁山松、郦道元皆言女嬃、屈原之姊。惟郑注周易屈原之妹名女须,诗正义所引如此,妹字恐姊字之譌。”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白话】
文饰相当盛大而美丽,应当免于耽溺,能够永保贞定则吉。
包装装饰得极为漂亮,然而文胜质则史,不能过度追求外表的荣华,应更加坚守自己的内在美德,才能永保现在的成就。九三虽是多忧之位,但处下体离卦之顶,为六二所承载与文饰,所以是贲卦中装饰最为隆盛者,故曰“贲如”。居互体坎中,故曰“濡如”。濡有耽溺之义,所以戒君子要以永贞才可得吉。朱熹:“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贞之戒。”
李光地认为,经文重言如者,都有两边无法确定之义。那么贲如濡如当解释为:文饰又担心受到沾濡。濡有污辱之引喻。《周易折中》贲六四“贲如皤如”注:“案:易中凡重言如者,皆两端不定之辞,故屯如邅如者,欲进而未径进也。此三爻贲如濡如者,得阴自贲,又虑其见濡也。”
【字义】
贲如:九三是下体离明的最高点,到第四爻时则是艮止之初,也就是文饰必需停止而开始反朴归真的时候,因九三为文饰(贲)的最高点,因此说“贲如”。
濡如:九三与上下两阴成坎象,坎为水,所以说“濡如”,濡为滋润、润饰的意思,已是贲如了,还继续润饰,因此引申有锦上添花的意味。濡亦有耽溺之义,陈梦雷:“然坎体有濡象,亦有陷溺之象。九三非不贞也。能永其贞而不溺于所安,则二阴于我有润泽之濡,而我无陷溺之悔矣,故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白话】
要化妆打扮?还是朴素不打扮?让人相当困扰。白马飞奔而至,来者不是盗贼,而是来求婚者。
此言婚合过程中内心的困惑与疑虑。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六四为多疑惧的爻位,又当互体坎之上,坎为心病,为疑象。互体震之中,上体艮之下,于体欲动又为艮山所止,爻动而后互体又有巽,所以为进退不果。
【字义】
贲如皤如:内心在装饰还是朴素之间挣扎。皤,音婆,白色,素色,朴素之意。《说文》:“皤,老人白也。从白番声。易曰:贲如皤如。”段注:“老人之色白与少壮之白晳不同,故以次于晳。”“贲六四贲如皤如,引伸爲凡白素之偁也。”贲如为装饰、文饰貌,而皤如则为白素、朴素,不装饰之貌。王弼:“欲静则失初之应,欲进则惧三之难,故或饰或素。内怀疑惧,鲜絜其马,翰如以待。”屈万里:“即班如盘如,不进之皃。四亦为进退,故云。”
翰如:翰原本为赤羽天鸡,引申则有多义。《说文》:“翰,天鸡赤羽也。从羽,倝声。”《尔雅.释鸟》:“鶾,天鸡。”鶾通翰。引申有三种解释。一、长毛马为翰。高亨:“翰借为鶾或㲦,…长毛曰㲦,长毛之马曰鶾,乃一音一义之转。此云翰如,则马毛长之貌也。”二、白马,读作寒。俞琰:“髮白为皤,马白为翰。《礼记》云:商人尚白,戎事乘翰。翰,平声。郑氏注云:翰,马白色也。”王弼则以翰为乾淨亮丽的意思,而解释作“鲜絜其马,翰如以待”,文义像是从“白”引申而来。三、疾驰状。翰引申有鸟高飞的意思,以鸟高飞形容马奔驰如飞状。如《诗.小宛》: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常武》:“王旅嘽嘽,如飞如翰。”朱熹:“其往求之心,如飞翰之疾也。”程颐:“其从正应之志如飞,故云翰如。”来知德:“翰如者,马如翰之飞也。”
匪寇婚媾:有三种解释。一、若不是盗贼来犯,就已顺利完成婚媾。匪,非,否定的意思。或作“若非”,“要不是……”。如王弼曰:“寇谓初也。无初之难,则与五婚矣,故曰匪寇婚媾也。”程颐:“设匪逼于寇难,则往求子婚媾矣。婚媾,正应也。寇,非理而至者。”二、读作“匪寇,婚媾”,意思为来者不是贼寇,而是来求婚媾的。如朱熹:“然初非为寇也,乃求与己为婚媾耳。”三、“匪寇”为盗匪贼寇,“匪寇婚媾”为盗匪贼寇来婚媾。许多现在学者认为这是描绘古代抢婚之习俗,匪寇婚媾解作“不是盗贼,所以与之婚媾”。因抢婚过程当中会出动大队人马,奔马而至,让女方误以为是盗贼,“匪寇”表达的是抢婚过程当中的疑虑。寇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寇敌、寇雠,也就是敌人或仇人。二是盗贼的意思。婚媾,女子嫁人为婚,再嫁、重婚为媾,婚媾即结婚、婚姻之意。媾另有交媾之意,即男女交媾。婚媾指结婚并交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白话】
装饰山丘上的家园,然而做为币聘之礼的布帛过于简单,显得小气吝啬,不过最终还是圆满而吉。
这段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谈的是婚聘之事,继六四“匪寇婚媾”而来。过程当中对于聘礼双方有些认知的误会因而有些不快,但最终还是解决了,圆满结束。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君子到山中请隐士出仕任聘。
传统解易者普遍认为,这一爻讲的是如何招聘山中隐士,贲于丘园指隐士隐居山林,而束帛戋戋是招聘的礼物。但当代许多以训诂及古代风俗学等观点研究易学的学者认为,贲卦讲的都是婚姻之事,如六四是抢婚,而这裡讲的是下聘。这样的观点从《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可得到印证。高亨引《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俪”及《周礼》“凡嫁子取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等,认为“束帛”是纳徵的聘礼。高亨诠释此段最为贴切:“《仪礼》、《周礼》所定纳徵帛数非周初之制,且未必通行,其实女家嫌纳徵物少而起争议,往往有之,古今皆然。此即本爻所谓吝也。婚礼纳徵之日,女家结綵饰其所居(按:指“贲于丘园”)男家致其戋戋之束帛,女家嫌其少而起争议,终以媒妁亲友之调解而归于谐和。”
朱熹: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人而如此,虽可羞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
【字义】
贲于丘园:装饰山丘上的家园。丘园,丘为山丘,园为庭园或园圃的意思,丘园为位于山丘的园圃。传统易学家多认为此爻讲的是招聘隐士的过程,指贲于丘园就是隐士贲其行于田野山林之中。
束帛戋戋:有多种解释,但意思大概都是指送礼的布疋。一是指未使用的布帛将它折迭整齐,束帛就是折迭整齐的布帛。程颐:“戋戋,剪裁分裂之状,帛未用则束之,故谓之束帛。及其制为衣服,必需剪裁分裂,戋戋然。”第二种解释以束为布帛的单位,来知德“两疋为束”。高亨:“束帛之长仅二十五寻,当二百尺,其数甚少,诚为戋戋。”戋戋,两种解释。一是很少的样子,束帛戋戋指束帛相当的少。二是指零碎的样子。之所以零碎,可能是剪裁准备作衣,可能是剪裁做为礼缎。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白话】
以最为朴素的白色当做装饰,没有罪咎。
传统诠释为以朴素为装饰,反朴归真之义。上九处外卦艮的最顶点,艮是停止的意思,又有朴素的意思,就整个贲卦来说则是文饰的最顶端,因此有装饰到极点反转为朴素,返朴归真,以最朴素的白色做为装饰也是“不装饰之装饰”。这也是《杂卦》所说的“贲,无色也”。
《礼记‧檀弓》:“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及上九“白贲”似乎都是尚白,採殷商之礼。此或可证明贲卦典故当处文王之时,殷商仍为大国,两方婚媾,习俗以商为主,而让周有所不悦。
【彖传】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柔来而文刚,故亨:以卦变解释贲亨。贲卦由泰卦而来,泰卦上六至二,文饰乾体两刚爻而成离,因此曰柔来而文刚。
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以卦变解释小利有攸往。泰卦九二与乾体分离,至上以文饰坤体之柔,成上体艮卦,故曰分刚上而文柔。上九自乾天而来,上也是天位,因此说天文也。朱熹:“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据下文“文明以止,人文也”来看,“天文也”前面当有四字的错漏,朱熹之说可取。
文明以止,人文也:以上下二体的卦德解释卦义。贲卦下离为文明,上艮为止,为文明以止之象。杨万里:“乾下于坤,而中爻升于坤之上,故为天文,以乾坤之变言也。离明炎上,而艮止之,则火之气焰鬱积光华而成文,故为人文,以离艮之体言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进一步申论贲卦之启示,观察天文可以洞察时间、时机的变化。而观察人文,君王可以藉以化成天下。
上艮下离:贲卦、山火贲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