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兑下乾:夬卦、泽天夬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兑下乾:夬卦、泽天夬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上六,无号,终有凶。
【卦名】
今本:夬 帛书:夬 清华简: 上博简:夬 秦简:罽 海昏简:决
夬或写作叏,现多只用于易经卦名,教育部标准国语字典读“怪”,或者也可读“快”。但考诸各方资料,夬应是玦、决的本字,音义同决。
《说文》:“夬,分决也。”也是现在说的分判、判决、决断,这也是多数易学家所用的解释。《彖传》与《杂卦》都说:“夬,决也。”海昏简卦名直接作“决”。夬卦卦义则是指阳与阴分判,君子与小人画清界限。如卦辞所说“扬于王庭”,为君子处决小人之义。
古文字学家对于甲骨文的解读相当分歧,徐中舒认为,这个字是夬,即玦的本字。《甲骨文字典》:“之实象玦形,为环形而有缺口之玉璧,以两手持之会意,为玦之本字。从玉为后加义符。”
冯时则以夬为古时射箭时套在指头上的扳指,《夬韘考》:“古人行射,著于右手巨指用以引弓鈎弦的扳指名夬,是为本称,文献或作决、玦、抉、觖。”“鼎铭‘夬’字之形作圆环著于巨指,且环端有缺,所绘应为原始形制的夬,故致圆环有缺之玉亦名玦。”
《说文》:“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从韦枼声。《诗》曰:童子佩韘。”段玉裁注:“《衞风》‘童子佩韘’,毛曰:‘韘,决也,能射御则带韘。’《小雅.车攻》传曰:‘决,所以钩弦也。’郑注《周礼》曰:‘抉,挟矢时所以持弦饰也。’注《乡射礼》、《大射仪》云:‘决,犹闓也,以象骨为之,箸右大巨指以钩弦闓体。’按:即今人之扳指也。经典多言决,少言韘,韘惟见诗,毛公释爲决。”按:毛曰“韘,决也”或作“韘,玦也”。
夬通决、玦、抉。夬可能是古代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的扳指,或以玉,或以角、骨制作,其早期形制主要为圆形而有缺口,像玦玉。玦是古代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君子佩戴象徵决断、果决。送人玦则有诀别的意思。君送臣环(圆形的玉)代表“还”,回来。送玦则代表“诀”,诀别,离去。夬也可作“缺”解,因玦玉还有夬卦都有一个缺口。
就六爻来看,夬卦卦象是乾卦上缺,因此为缺。乾为玉又为圆,圆玉而上缺,即玦玉。就二体来看,上兑为毁折为缺损,下乾为圆为玉,亦符合玦象。
王家台秦简作罽,罽音计,《说文》“鱼网也”。朱兴国认为,罽即剡,“锐”的意思:“夬亦有锐义。异名同义。”(《三易通论》)
清华简作,作何解还有待深究。但叏与殳形似,殳或许是叏之讹。介为大,玠为大玉。因此有可能是大的玦玉。
马国翰辑逸《归藏》有规卦,马国翰以为是夬卦,当代于省吾以及尚秉和等易学家亦持此说。原本《归藏》相连的“夜”、“规”两卦,黄宗炎、李过、马国翰都有各自的说法,但都已确认为误。由出土的王家台秦简可确认“夜”就是蛊卦,那么“规”就是随。而清华简的资料也得到进一步印证,其随卦作,可能是覒的增繁。覒形近规。蛊卦作,从古从夜。
《繫辞传》:“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是说古代书契、符契,契约的发明是以夬为灵感。
就二体来看,泽上于天,泽水满溢而下,为水决而溢,宋明儒将其解释为君子泽惠天下,主要依据《象传》:“君子以施禄及下。”然而细究之,兑实为大凶之卦,取象应作毁折、毁损。夬卦为兑泽大水向下毁折,为灾及天下之象。此外,乾阳畜积于内,与兑泽对决,亦有大人处决小人之义。再就大象来看,一阴高高在上凌驾五阳。《易经》中阴乘阳为逆,而夬卦一阴凌驾五阳,则是逆中之逆。再从卦气消长来看,则是五阳将决去最后一阴的时候,而这最后的一个阴爻,也是最为顽强的一爻。
细读夬卦卦爻辞,夬卦实无君子膏泽天下的意思。盖因《彖》、《象》等传是一个极度道德化与励志化的易经解释,可作为君子励志之用,但若回归《周易》原始的吉凶占断,这样的解释反而造成很大的混淆,这裡就是一个好例子。
卦序上夬卦是继益卦而来,《序卦》曰:“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一直增益,到最后一定会过满,过满则溢出(决),溢出就是决。事实上益原本就是“溢”的本字。
就吉凶来看,夬卦通常意谓著凶险的人事斗争,面临必需决断的时候,特别是人事上的取捨,将与人画清界限。君子将与小人摊牌,将小人解决掉。决断的吉道则在于健而说,内有刚健果决的决心,外有圆融的手腕以达到圆融之境,如此则能有长远的利益,这也是《彖传》说的“决而和”。
就卦气而言,夬卦是继大壮卦而来,且两卦都是阳气壮盛,因此夬卦很多爻辞的故事都是继大壮卦而来,两者爻辞也有很多类同之处。比如大壮卦中公羊衝撞围篱的故事,在夬卦中也继续上演。
夬卦无一吉爻,其中主爻上六以阴柔居极,凌驾于五阳之上,是五阳即将决去的小人,因此最凶。初以始进之阳,位卑气弱而无力于决上六阴,有往而不胜之咎。二虽有刚中之德,能连繫诸阳以进,但去上尚远,诫以勿恤。九三为诸阳唯一与上六小人相应者,恐有遇雨若濡之过。四虽在外,但刚壮而不得决阴,故教以牵羊则可悔亡。五与上六比邻而不应,是唯一可决上六小人者,诫以决决而中行以免咎。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繫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序卦》: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
《杂卦》:夬,决也,刚决柔也。
处决,大肆张扬地在君王的大庭上举行,即使是以诚信号令大众,仍不免于有危险。要以告诫的方式来治理自己的城邑,不适合动用武力,如此则利有所往。
王弼:夬与剥反者也。剥以柔变刚,至于刚几尽。夬以刚决柔,如剥之消刚。刚陨则君子道消,柔消则小人道陨。君子道消,则刚正之德不可得直道而用,刑罚之威不可得坦然而行。扬于王庭,其道公也。
朱熹《本义》:夬,决也,阳决阴也,三月之卦也。以五阳去一阴,决之而已。然其决之也,必正名其罪,而尽诚以呼号其众,相与合力。然亦尚有危厉,不可安肆,又当先治其私,而不可专尚威武,则利有所往也。皆戒之之辞。
《日讲》:卦辞言,君子去小人,虽有其势,又必尽其道也。扬者,声小人之罪也。孚号,集君子之势也。告自邑,严自治也。不利即戎,不逞其力也。
【字义】
扬于王庭:很张扬地在大庭上处决小人,意指公开地处决小人。如程颐:“今既小人衰微,君子道盛,当显行之于公朝,使人明知善恶,故云扬于王庭。”另一种解释为,这是指小人在君王的大庭上很嚣张放肆的样子。如来知德:“扬于王庭,孚号有厉,皆指上六小人。扬者,得志放肆之意。于王庭,在君侧也。”
孚号有厉:孚,诚信。号为号令群众。厉,危险。因为是以强硬方式处事,所以有危险。另一解释以孚为俘,俘号有厉,言俘虏在王庭遭到处决,其哀号声非常的凄厉。那么“扬于王庭,孚号有厉”为处决俘虏以告戒邑人,有杀一儆百之意。
告自邑:告,告诫,或公告于……。自邑,私邑,自己的城邑。告自邑,告诫自己的城邑,引申也有治理自己私邑、治理内政的意思。
不利即戎:不宜动武,不宜以勇武、强硬的方式来解决事情。因夬卦吉道在于“健而悦,决而和”。即,近,这裡作“用”的意思。戎,兵戈,武器。即戎,动武。
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君子理当将福利施惠于下,若是居于有德之位则会遭忌而致祸。“居得则忌”王弼作“居德明忌”:“夬者,明法而决断之象也。忌,禁也。法明断严,不可以慢,故居德以明禁也。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强壮于前脚趾,无法胜任就贸然前往会有罪咎。
意气刚强,贸然前往,然而无奈地位卑微,无决定能力而且无所依靠,所以虽然仗义而往,仍然为小人所伤。
夬卦于卦气上是继大壮而来,大壮阳爻继续增长就是夬,所以夬卦也是比大壮更为大壮的一卦,差别在其最上方的一个阴爻代表的是最难拔除的小人中的小人,也是最后的一个小人。因此夬卦初九也如大壮初九,都说壮于趾。初九是最卑下的一爻,因此曰“往不胜”。
趾在《易经》中多出现于初爻,因脚趾位于人体最下面。夬初九一心想要出行,空有气势而完全不加思虑。壮也可解释作“伤”,则壮于趾就是伤到脚趾。脚趾又可比喻行动的开始,行动的开始就受伤,比喻出师不利。程朱以趾为进,壮于前趾即壮于前进。朱熹:“前,犹进也。当决之时,居下任壮,不胜宜矣。”程颐:“九阳爻而乾体,刚健在上之物,乃在下而居决时,壮于前进者也。前趾,谓进行,人之决于行也。”
虞翻:“夬变大壮,大壮震为趾,位在前,故壮于前。刚以应刚,不能克之,往如失位,故往不胜为咎。”依虞翻,大壮是由夬变来的,这样的变化并不符合消息卦的变化原理,很可能是来自旁通。乾坤旁通先是乾卦上九至坤,乾体成夬,夬九五再行而成大壮。
孔颖达:初九居夬之初,当须审其筹策,然后乃往。而体健处下,徒欲果决壮健,前进其趾,以此而往,必不克胜,非夬之谋,所以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忧虑地大声警告戒备,小心夜晚会有盗贼来犯,有所防备就不需担忧。
或读作“惕号莫夜,有戎勿恤”,意思为:暮夜仍以惕惧呼号而保持警戒,但就算有兵戎之患仍心定而无所忧恤。
【字义】
惕号:惕,忧虑、警戒。号,号令,或呼号,有告诫,戒备之义,以呼号的方式告诫周围的人。另一说法认为惕假借作锡,赐的意思。赐号,即赐予号令。《孙氏周易集解》:“荀爽曰:锡,赐也。翟元同。”
莫夜有戎:莫,音义同“暮”。莫夜,即暮夜,晚上。戎,兵戈。有戎,有兵戈,指有人会来袭击。郑玄以莫夜为无夜:“莫,无也。无夜,非一夜也。”
恤:忧心、担忧。
孔颖达:九二体健居中,能决其事,而无疑惑者也。虽复有人惕惧号呼,语之云暮夜必有戎寇来害己,能审己度,不惑不忧,故勿恤也。
程颐:能知戒备,处夬之至善也。内怀兢惕,而外严诫号,虽莫夜有兵戎,亦可勿恤矣。
李光地:此爻辞有以“惕号莫夜”为句,“有戎勿恤”为句者,言莫夜人所忽也,而犹惕号,则所以警惧者素矣。有戎人所畏也,而不之恤,则所以持重者至矣。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强壮于脸上,凶。君子心中决断再决断,独自行走,遇到了下雨而全身被淋湿,内心不悦,但没有罪咎。
此爻或读作“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儒有愠,无咎”。
夬卦许多爻辞与大壮卦很像,“壮于頄,有凶”即大壮九三的“小人用壮”,“君子夬夬”为大壮九三的“君子用罔”。就如卦义中所说,得夬卦,面临事情时内心可以果决刚强,但外表要和悦才是吉道。小人惯于将强盛的气势表现于脸上,想以此威赫人,反而得凶。君子则忧心,反覆再三地决定,虽然有犹疑,但最终仍能够免于罪咎。
三为多忧之位,因此有愠。夬卦为五阳处决一阴,其馀四阳皆与上六不相应,只有九三与上六为应,帮助或不帮助上六小人是一困难之决定,因此忧虑而犹疑不决。遇雨比喻事情豁然开朗,独行者终于冷静而想通事情做出决定。所以说无咎。
郭雍:夬与大壮内卦三爻相类,故初九九三言壮。壮者小人用刚之事,非大者之壮也。二卦九三皆具君子小人二义,故大壮曰“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而此曰“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是也。以小人用壮言之,则知壮于頄者,小人之事也,是以凶也。唯君子明夬夬之义,则终无咎矣。
【字义】
頄:音求,权骨,或称颧骨,也就是两颊突起的地方。壮于頄,气势壮大于颧骨,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夬卦应当“健而悦,决而和”,九三反其道,行为不悦不和,将壮盛之气表现于颜面,当然有凶。孔颖达:“頄,面权也,谓上六也。言九三处夬之时,独应上六,助于小人,是以凶也。”朱熹:“頄,颧也。九三当决之时,以刚而过乎中,是欲决小人,而刚壮见于面目也。如是则有凶道矣。”
夬夬:即“决决”,传统注解认为,这是指君子极为果断的样子。如王弼:“决之不疑,故曰夬夬也。”孔颖达:“君子之人,若于此时,能弃其情累,不受于应,在于决断而无滞,是夬夬也。”朱熹:“若能果决其决,不係私爱......”。但就义理来说,决决有决之又决之义,君子决定了又决定,为难以决定之状。这也是大壮九三说的“君子用罔”。九五曰“苋陆夬夬”。
独行:指九三独与上六相应,比喻于人则为特立独行。
遇雨:遇到下雨。《易经》中遇到下雨有两种意义,一是阴阳通和,二是疑惑全消,豁然开朗。前言君子夬夬,是说内心忧虑而难决,这裡说遇雨,则是在独行苦思之后,事情终于疑惑全解。
若濡:身上淋湿的样子。濡,音濡,湿身。需卦即有濡义,濡隐喻遭耽搁,或耽溺,或受辱。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屁股受伤而没有皮肤,让人坐立难安,连走路都有困难。如果能够把羊牵好,不让羊到处顶撞闯祸,就不会有事,当初这么告诫就是不相信,今天才会弄成这个样子。
夬九四与大壮九四相互呼应,谈的都是公羊到处乱撞而闯祸的事。大壮九四“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言公羊撞坏了围篱之后开始闯祸,而夬卦九四则是描绘有人被羊顶撞伤了屁股,以致于行动不便,坐立难安。
姤卦九三亦曰“臀无肤,其行次且”。
【字义】
臀无肤:屁股皮肤没了。因为臀是人安坐休息的重要部位,此比喻人将坐立难安。
次且:趑趄也,音“资居”,走路无法前进的样子。《说文》:“趑,趑趄,行不进也。”段注:“《易》其行次且,《释文》:次本亦作趑,或作<足次>。马云:却行不前也。且本亦作趄,或作跙。马云:语助也。王肃云:趑趄,行止之碍也。”
牵羊:顺服也。王弼注解为“牵于羊”,不知何义:“羊者,牴很难移之物,谓五也。五为夬主,非下所侵。若牵于五,则可得悔亡而已。”朱熹解释为跟随于羊之后:“牵羊者,当其前则不进,纵之使前而随其后,则可以行矣。”此完全曲解了文义。程颐则解释为挽拽而跟从于群:“牵者,挽拽之义。言若能自强而牵挽以从群行,则可以亡其悔。”挽拽是正确的,但从群行则是程颐自己的补缀。《说文》:“牵,引行也。”牵羊即用绳子绑著羊然后从前面牵引拉著羊走。在大壮与夬中的羝羊,是刚暴而善触的动物,象徵的是过于壮盛而刚暴的阳气,牵羊喻指此不好的阳气受到牵引而得到控管,因此而能悔亡,这也是为何大壮六五“丧羊于易”反得悔亡。反之,牛象徵的则是柔顺,因此离卦说“畜牝牛吉”,而离上九“丧牛于易,凶”。此因刚暴阳气(羊)可丧而当受控,而柔顺之美德(牛)则当畜而不可丧。牵羊在古代也有投降、臣服之义,《左传》宣公十二年三月,楚国攻破郑国,“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苋陆的根拔了又拔,中庸而行则不会有罪咎。
苋,音线。苋陆,马齿苋,台湾又称猪母乳。夬,决也,原为处决、决断的意思,这裡引申为将草拔除。
夬夬,拔了又拔,好将草根除。决断之时,不应溺于私心,失去公正合理,因此曰“中行无咎”,中行不偏袒可得无咎。九三亦云夬夬,言君子决断又决断。
王弼:苋陆,草之柔脆者也。夬之至易,故曰夬夬也。夬之为义,以刚决柔,以君子除小人也。而五处尊位,最比小人,躬自决者也。夫以至尊而敌于至贱,虽其克胜,未足多也。处中而行,足以免咎而已,未为光益也。
郑汝谐:苋陆,本草云:一名商陆,其根至蔓,虽尽取之,而旁根复生。小人之类难绝如此。
【字义】
苋陆:有多种说法:
“苋陆”为一种植物:或曰苋,如程朱,皆以苋陆为马齿苋。朱熹《本义》:“苋陆,今马齿苋,感阴气之多者。”或曰陆,商陆,如马融、郑玄,以苋陆为商陆。朱熹在《语类》裡改採此说:“苋陆是两物,苋者马齿苋,陆者草陆,一名商陆,皆感阴气多之物。药中用商陆治水肿,其物难乾,其子红。”马齿苋和商陆都是生命力强盛的植物,茎部为草生而柔脆,但根部有如木生而难拔。王弼亦以苋陆为一种植物,但只说“草之柔脆者”,究竟是苋还是陆,语焉不详,孔颖达认为,王弼说近于《子夏传》:“《子夏传》云:苋陆,木根草茎,刚下柔上也。”
“苋陆”为两种植物:即苋与陆,如宋衷:“苋,苋菜也。陆,商陆也。”荀爽:“苋者,叶柔而根坚且赤,以言阴在上六也。陆亦取叶柔根坚也。去阴远,故言陆。言差坚于苋。苋根小,陆根大。”
兽名:“苋”应作“萈”(),《说文》:“萈,山羊细角者,从兔足......读若丸,宽字从此。”“萈”字上从羊字头,而不是艹,这也是孟喜说的:“苋陆,兽名,夬有兑,兑为羊也。”
“苋陆”作“莞睦”:喜悦而和睦也。如虞翻:“,说也。,读夫子莞尔而笑之。睦,和睦也。震为笑。言五得正位,兑为说,故陆夬夬。......旧读言苋陆,字之误也。马君、荀氏皆从俗,言苋陆非也。”《经典释文》:“一本作莞,华板反,陆如字,蜀才作睦,睦亲也,通也。”根据林宏佳〈谈“萈”及其相关字形〉,萈亦有婚媾,或婚姻之义。萈睦为婚姻和睦。
萈陆,细角山羊在跳跃:依虞翻《释文》,苋可能是萈()之误,萈为细角山羊。依此推论,那么萈陆夬夬,可能意指萈羊跳跃敏捷的样子。《庄子.马蹄》:“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注:“陆,跳也。”或曰:陆乃踛之譌。夬通趹,趹趹,马奔跑疾行的样子。《说文》:“趹,马行貌。”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无所呼号或号令,最后有凶。
有位而无权,孤立而无援,最终将被处决,大凶。
号,呼喊同伴或下属。无号,上六一阴凌驾于五阳,想要号令五阳却无从号令起。若想呼喊同伴,又没有同伴可以相援。此形容孤立无援之貌。
卦辞言“扬于王庭,孚号有厉”,九二言“惕号”,此爻言“无号”。
此爻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以上六为阴柔小人,“无号终有凶”是以小人阴柔居极在上的处境而言。如王弼:“处夬之极,小人在上,君子道长,众所共弃,故非号咷所能延也。”朱熹:“阴柔小人,居穷极之时,党类已尽,无所号呼,终必有凶也。”
一是以君子之决上六小人而言,并以号为警惕,言君子若无所警惕,则将有凶。如苏东坡:“无号者,不警也。阳不警,则有以乘之矣。”杨简:“柔已决去,刚道已长,然不可不敬戒。苟忽焉不敬不戒,不警号。则亦终有凶。”
【彖传】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夬,决也,刚决柔也:决,决断之义。刚决柔,传统解释为五刚决断一柔,这是以阴阳消息解说夬卦。刚决柔一语双关,既可说是消息上的五刚决一柔,也可用旁通来诠释,解释为刚溃决而变成柔,这和剥卦的「柔变刚」类似。乾三至坤上,成夬与谦。乾上刚溃决而变成柔。
健而说,决而和: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乾为健,上兑为和。刚健而能悦,是能决断又能和悦之义。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以全卦卦象解释经文。夬卦卦象为一个柔爻乘五个刚爻。《周易》和《彖传》所谈的象,除了上下二体的八卦卦象之外,还有以六画为卦象者。像鼎卦,颐卦,噬嗑,小过,还有夬。夬六画成柔乘五刚之象。依《彖传》,“扬于王庭”似乎指的是上六小人嚣张拔沪。
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乾上至坤三成谦,谦卦《彖》曰“天道下济而光明”,谦九三经文“劳谦,君子有终”,取的是互体坎象。坎为劳为险,乾为光。谦之九三即乾上而来,乾上至坤三,变成谦卦互体坎中,乾体成夬,因此说其危乃光。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乾坤旁通成夬䷪与谦䷎,下一阶段为中行之时,夬九二至谦五,成革䷰与蹇䷦,蹇卦卦辞说不利东北,《彖传》说“不利东北,其道穷也”。所谓不利东北,一、谦下艮距坤朋于外,有东北丧朋之义,二、革九四若再往蹇初走,就是往东北,则已道穷,不能再阴阳交换。夬九二若乾行至谦五,谦上卦为坤为邑,则为告自邑。夬下乾体将成离,离为兵戎,因所尚乃穷(将成蹇),因此曰不利即戎。
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以阴阳消息解释利有攸往。夬卦也是十二消息卦中的阳长之卦,由大壮增长一阳而来。至夬再增一阳即成乾卦,变为纯阳之体。夬卦成乾之后十二消息卦阳气增长到此为止,接下来就是阳退阴长之卦,因此曰刚长乃终。
上兑下乾:夬卦、泽天夬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