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预测

上乾下巽:姤卦、天风姤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上乾下巽:姤卦、天风姤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乾下巽:姤卦、天风姤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姤,女壮,勿用取女。初六,繫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九四,包无鱼,起凶。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卦辞  初六  九二  九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彖传注


【卦名】

今本:姤 古文作遘 帛书:狗 帛书易传:坸/句 清华简:(繫) 上博简:敂 海昏简:笱

姤与遘

姤卦卦名应当作“遘”,为偶遇的意思。在许多古书中也会作遘,《释文》言姤卦:“古文作遘。”甲金文有遘无姤,因此卦名应以遘为正,姤假借为遘。

《彖传》:“姤,遇也。”《序卦》:“姤者遇也。”《说文》:“姤,偶也。”“遘,遇也。”《尔雅.释诂》:“遘,逢,遇也。”这都是卦名为遘,卦义为遘遇的例证。

遘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字,在殷墟卜辞中非常常见,并解释为遇,如遘雨、不遘雨、遘大雨、遘大风。另外在祭祀场合也常使用遘字表示遇到祖先,意思可能是祖先已经来享用祭品。如“其遘上甲”、“上甲王其遘”,或者遘祖乙、遘祖辛、遘于妣丙......。

对比之下,《周易》经文言遇不言遘(婚媾是另一义,并非遇的意思),小过卦中更有“过其祖,遇其妣”。由于遘常见于殷商卜辞,一直到西周的金文。遇字则到西周末才出现,东周才较常见,因此从《周易》的遘遇两字的用字习惯来看,恐怕其书写年代大略在东周时期。

遘与冓

遘的本字为冓,是由冓字增繁演化而来。

冓为遘遇之义,后来又演生出从止、从ㄔ,从辶的不同字,除了作为遘遇之义外,金文中有“婚遘”一辞,即《周易》的“婚媾”。因此,冓、遘也有婚媾、媾合、交媾之义。冓的其他衍生字还有搆、沟、构、觏,都带有交会的意味。

冓小篆作 ,《说文》将其与遘别为一义:“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其甲骨文则作 ,李孝定认为,这画的是两条鱼相遇,即遘遇的本字。至于许慎交积材之说是以篆体而言,并非原义。冓又衍生出婚媾字,也是从遘遇义引申而来。

徐中舒也说:“象两鱼相遇之形,以会遘遇之义。或增止、ㄔ、辵等为形符,以明与行义有关。《说文》:‘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不确。”

由此可见,姤卦不尽然只有传统注解的遘遇之义,可能还兼有婚媾(或交媾)的意思。因此卦辞直接谈娶女不娶女的问题。更有趣的是,冓的甲骨文由两条鱼相遇所构成,而经文中的确出现了两条鱼:九二包有鱼,九四包无鱼。鱼于象为阴,即初六。九二包有鱼,即与初六遘遇或交媾者。而九四之包无鱼,则是无以和初六遘遇者。

宋朝冯椅:“古文姤作遘,遇也,亦婚媾也,以女遇男为象。王洙易改为今文为姤。”冯椅说法,古文卦名作遘是正确的,而且遘兼有遘遇和婚媾二义。但王洙将其改易为今文姤,此说不知所据。王洙为北宋时人,著有《易传》十卷,但郑玄及石经也是作姤,因此可能在汉末时就已是如此。

鱼在上古中国文化中,可能带有性爱之象徵,仰绍文化中有鱼纹盆,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甲骨文画两鱼相遇,或许就有鱼水之欢的意思,所以又取义为婚媾、交媾。

再如,《诗经.敝笱》描绘文姜的淫乱,就以鱼为喻: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坏掉的鱼篓在河坝上,这裡有鲂鳏等大鱼。齐国的女儿嫁人了,她的随从多如云。坏掉的鱼篓在河坝上,这裡有鲂鱮等大鱼。齐国的女儿嫁人了,她的随从多如雨。坏掉的鱼篓在河坝上,这裡的鱼前后相随。齐国的女儿嫁人了,她的随从多如水。

笱是鱼篓,敝为破旧、坏掉了。鱼篓坏了,关不住大鱼,在暗喻无法闲防文姜的淫乱。“其从如云”、“其从如雨”这个藏尾诗用“云雨”在暗示男女之交媾。乾卦《彖传》“云行雨施”可能也有类似的引喻。

而〈衡门〉也以鱼来比喻齐国和宋国女子: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此诗意思为:吃鱼就要吃河裡的鲂鱼,娶妻就要娶来自齐国的姜姓女子。吃鱼就要吃河裡的鲤鱼,娶妻就要娶来自宋国的子姓女子。

 

句与繫

帛书《周易》卦名作“狗”,帛书易传作“坸”、“句”。海昏简作“笱”,上博简“敂”,应该都是取“句”(勾)声,并假藉为遘。

清华简作, 为繫的异体字,音与苟同。就卦象来看,巽为绳,因此卦象有繫义。初六说“繫于金柅”,因此以繫为卦名亦相当有可能。类似的情况,豫卦清华简作“介”,豫卦六二“介于石”。

【卦义】

偶遇,邂逅,女人主事。

姤卦所谓的“遇”指的是一阴遇五阳,象徵一女遇五男。由于女子强悍而不贞,因此这种男女关係只能当作一时的邂遘,不能想天长地久。所以《彖传》说:“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

姤卦又有女子主事之象。就卦气来看,三月夬卦五阳处决一阴,阴气将尽,四月为乾卦纯阳,五月姤卦阴气归来,一阴在五阳之始,顺承五阳。由于卦气的成长是由内向外,巽风在内为阴气向阳气侵蚀的力量,因此阴气虽然只有一爻,但其对于阳气的入侵性与破坏力,却是有如破竹,因此称“女壮”。

姤在消息卦中为阳长之卦,与复卦都代表著阴阳消长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善恶质变的开端。

复是阳气归来,喻人改过迁善,生机藏地中,元气归来。姤卦则相反,是阴气归来,邪恶已经在暗中入侵,象徵在人所看不到的暗处已开始产生腐化,阴气藏于天下。因此如何明察秋毫,防微杜渐,对姤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为何阳气要到临卦才开始用事,三阳归来才成泰?而阴气从姤卦一阴归来就开始用事?因为阳气象徵的是善,是积极、建设,正向的力量。善是要持续的,而成就事业则需要累积。而阴象徵的是恶,是消极,是破坏力,人之堕落,是瞬间的,破坏又是很快速的。

卦象上乾天,下巽风,为天下有风,风行天下,君王诰命天下之象。所以《象》曰:“后以施命诰四方。”后同司,君王的意思。

卦序上姤卦与夬卦为相综的一对卦,并继夬卦而来。《序卦》曰:“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夬卦是五阳与一阴画清界限并处决一阴,或者是君子诀别之义。姤卦则是一阴重新又与五阳相遇,或者诀别之后又会合,所谓分久必合也。

姤卦若筮问感情,则只是短暂的邂遘,无法长久,原因可能为女方过于强势或同时有多人交往。若问其他诸事,则可能是由女人发号施令。故姤卦对于女子事业是大吉之卦,也是属于女强人的一卦。

姤卦为阴气增长,不利有攸往之卦。初六为主爻,也是阴气归来遇阳之爻,不宜再增长,故曰有攸往见凶。 并繫以金柅,固结之使不得往。

阴为鱼,初六即九二、九四所遇之鱼。初六承九二,为九二所包覆,故包有鱼。九四虽应初六,但远之,故包无鱼。鱼象徵民,故九二曰不利宾。九四曰起凶(征凶),《象传》说“远民也”,不得民,所以不利出征。九三为巽卦之极,其对应的爻为上九之角,曰“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上九则曰姤其角,如晋卦上九之晋其角。

九五处刚健之体而具中正之德,有含章之美。虽是治卦之主,但与成卦主爻初六却遥不相遇,亦无上下对应关係。故卦辞曰勿用取女。但五有制阴之责,故曰以杞包瓜。

 

姤,女壮,勿用取女。

邂遘偶遇,女人强悍,不能娶女。

或读作“姤女壮,勿用娶女”,卦名与女壮连读。

《彖传》说:“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因为这只是一场短暂的邂遘偶遇,无法天长地久,所以这个女人不能娶。

姤卦一阴承五阳,一女应付五男,过于厉害。这也是柔顺力量的极致。

孔颖达:姤,遇也。此卦一柔而遇五刚,故名为姤。施之于人,则是一女而遇五男,淫壮至甚,故戒之曰“此女壮甚,勿用取此女”也。

【字义】

女壮:有二种解释,一、通解为女子壮盛或强壮,但又将其演绎为女子淫乱,如孔颖达:“一女而遇五男,淫壮至甚。”朱熹:“女德不贞而壮之甚也。”二、壮通戕,女戕为女伤。虞翻以壮为伤:“女壮,伤也。阴伤阳,柔消刚,故女壮也。”大壮卦马融曰:“壮,伤也。”

:告也。《释文》:“郑作诘,止也,王肃同。”按:诘,音结,责问也。引申亦有禁止、治理之义。

初六,繫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牵也。

猪被绑在金属做的阻柅器上,贞定守正为吉。若是有所往,那么为凶,就如被绑起来的猪只能原地浮躁地乱跳。

繫,象徵女子之缠绵。柅,象徵男子。金柅,喻刚健的男子,指包有鱼之九二。贞吉,女子繫于刚坚之男子,从正则吉。若女子三心两意,想前往与远处的九四相见,则凶。羸豕孚蹢躅,喻指“有攸往见凶”者的处境。

王弼以初六繫于九四,因九四为“正应”。此看法不如《九家易》。《九家易》以初六繫于九二,而“有攸往见凶”指的是初六若想前往应四则凶。按:巽为绳,九二为包有鱼,故初六繫于九二,为九二所包。九四在外,为“包无鱼,起凶”之爻,对应初六的“有攸往见凶”。

遯卦也有类似的卦象取经文,遯假借为豚,九三“係遯”即“繫豚”,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所执也是豚。

《九家易》:丝繫于柅,犹女繫于男,故以喻初宜繫二也。若能专心顺二,则吉,故曰贞吉。今既为二所据,不可往应四,往则有凶,故曰“有攸往见凶也”。

虞翻:柅,谓二也。巽为绳。故繫柅。乾为金,巽木入金,柅之象也。

王弼:金者坚刚之物,柅者制动之主,谓九四也。初六处遇之始,以一柔而承五刚,体夫躁质,得遇而通,散而无主,自纵者也。柔之为物,不可以不牵。臣妾之道,不可以不贞,故必繫于正应,乃得贞吉也。若不牵于一,而有攸往行,则唯凶是见矣。羸豕,谓牝豕也。群豕之中,豭强而牝弱,故谓之羸豕也。孚,犹务躁也。夫阴质而躁恣者,羸豕特甚焉,言以不贞之阴,失其所牵,其为淫丑,若羸豕之孚务蹢躅也。

程颐:柅,止车之物,金为之,坚强之至也。止之以金柅,而又繫之,止之固也。固止使不得进,则阳刚贞正之道吉也。使之进往,则渐盛而害于阳,是见凶也。羸豕孚蹢躅,圣人重为之戒,言阴虽甚微,不可忽也。豕,阴躁之物,故以为况。羸弱之豕,虽未能强猛,然其中心在乎蹢躅。蹢躅,跳踯也。阴微而在下,可谓羸矣,然其中心常在乎消阳也。

【字义】

:音你,有二义:一、阻止车子前进的阻车器。马融:“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柅字由尼字增繁而来,尼字《说文》解释为近,为亲昵之义。《尔雅》:“尼,定,曷,遏,止也。”尼为止,如《孟子》:“行或使之,止或尼之。”《墨子》:“当路尼众。”尼为止,则柅为止木,为阻止车子移动的器具。二、柅为檷,纺织收丝用的架子,繫于金柅是把丝线收拾在金属制的檷架上。王肃:“柅,织绩之物,妇人所用。”《说文》:“柅,木也,实如梨。”段玉裁注:“今字以为檷字。”依段注,柅或作檷。《说文》:“檷,络丝柎。从木尔声,读若柅。”段玉裁:“络丝柎者、若今络丝架子。姤初六繫于金柅,《九家易》曰:丝繫于柅,犹女繫于男。故以喻初宜繫二也。”《释文》:“《说文》作檷,读若昵,《字林》音乃米反,王肃作抳,从手,子夏作鑈,蜀才作尼。”檷的本字为尔,尔甲骨文,像络丝架,即纺线的架子。孔颖达:“柅之为物,众说不同。王肃之徒皆为织绩之器,妇人所用。惟马云:‘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王注云‘柅者制动之主’盖与马同。”

金柅:以金属所制,则坚固异常。繫于金柅意谓把小猪牢牢绑好,不让它逃脱。另也可解释为把车子停靠得很好,不宜出行。

羸豕:羸,音雷,羸弱、瘦弱。豕,猪。王弼以“羸豕”为母猪,因母猪是猪中较弱者:“羸豕,谓牝豕也。群豕之中,豭强而牝弱,故谓之羸豕也。”若以阴阳而论,初六为阴,故取义为牝。但此解仍有过度解释之嫌。另一说以羸为纍,绳子。羸豕为用绳子把猪绑起来,或者小猪为绳子所缠绕。虞翻:“巽绳操之,故称羸也。巽为舞,为进退,操而舞,故羸豕孚蹢躅。”宋衷:“羸,大索,所以繫豕者也。巽为股,又为进退。股而进退,则蹢躅也。”此承前“繫于金柅”而言,小猪既然被绑起来,以安静休息为吉。若是想要离开,当然那裡都不能去,只能不安定地在原地哀叫乱跳。

:孚,浮,浮躁,王弼:“孚,犹务躁也。”或曰,感也,感而欲动,所以蹢躅。另注解为诚信,来知德:“孚者诚也。蹢躅者,跳踯缠緜也。言小豕相遇乎豕,即孚契蹢躅,不肯前进。”俞樾认为,孚为孚乳,引郑玄注《礼记.月令篇》玄鸟至:“孚乳得兼鸟兽言。羸豕孚蹢躅,言拘羸之豕方孚而蹢躅也。”羸豕孚蹢躅,母猪哺乳而蹢躅。郑注玄鸟:“燕以施生时来,巢人堂宇而孚乳,嫁娶之象也。”

蹢躅:蹢,音敌,蹄也,《诗.渐渐之石》“有豕白蹢”。躅,音竹。蹢躅,原地乱跳。程颐:“蹢躅,跳踯也。”《音义》:“蹢,一本作踯,古文作。”《释文》:“一本作踯,古文作。躅,本亦作,古文作。”《说文》:“,住足也,从足,适省声。或曰蹢躅。贾侍中说:足垢也。”段玉裁:“蹢躅之双声曡韵曰踟蹰、曰跢跦、曰歭䠧、曰筹箸,俗用踌躇。”蹢、踯、躅、似乎皆相通。蹢躅或作踯躅、踌躇,难进貌,或徘徊不前的样子。

柔道牵:《说文》:“牵,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牵为牵引,但有不同的引申义。一是引申为牵制,孔颖达:“阴柔之道,必须有所牵繫也。”牵繫即牵制之义,谓初六要受到九四的牵繫(牵制),如此守正才吉:“初六阴质,若繫于正,应以从于四,则贞而吉矣”,“若不牵于一,而有所行往,则惟凶是见矣。”二是牵引而进,此说以程朱为代表。程颐:“牵者,引而进也。阴始生而渐进,柔道方牵也。”朱熹:“牵,进也,以其进,故止之。”此说在强调阴气受到牵引而渐进。就象而言,巽为绳,故牵。虞翻:“阴道柔,巽为绳,牵于二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厨房有鱼,没有罪咎,不利于拿来宴请宾客。

鱼,指初六,但实际放在占筮的情境,为不变之阴,即八。二与初比应,在外包之,故曰包有鱼。九四虽与初六相应,但远之,故曰包无鱼。

以占筮的情境来看,九二为姤卦第二爻变,所得筮数从第一爻至上爻分别为八九七七七七。同理,九四包为鱼,其占筮所得的筮数为七七七七。剥卦六五“贯鱼”,其筮数为八八八八六七,“贯鱼”指的就是下面未变的阴爻,也就是四个八,由六所贯。在清华简《筮法》裡,有“八为鱼”,此或者是古代数字占的遗痕。类似的数字占,乾卦以筮数九为龙,详见乾卦。

为何包有鱼而“不利宾”?历代说法相当多。根据王弼的解释,鱼是别人的,所以不能拿去宴请宾客:“擅人之物,以为己惠,义所不为,故不利宾也。”高亨则认为,不利宾是因为自己家中有鱼,不应该还厚脸皮去别人家作客:“舍其庖中之味,而作它人之客,则不利矣。”陈鼓应认为,鱼象徵丰饶,因此不需出仕,“宾”意指当君王之宾,即出仕。来知德认为,姤为五月夏季之卦,天气炎热,包藏的鱼容易腐臭,因此不适于用来宴请宾客。《周礼》“春献王鲔”贾公彦疏:“是一岁三时五取鱼,唯夏不取。”姤为五月建午夏季之卦,因此不取鱼,来知德看法近之。

按:易经中“包”都有中看不中用的隐喻,例如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否九五“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姤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此处言“包有鱼”,亦有隐喻此鱼不可用于宾之义。九四包无鱼,《象传》以“远民”解释,那么鱼象徵的是民,民心不与人共有,故不及宾。又姤者媾也,鱼象徵女子,当然就不利宾了。

:有二解,一是作庖,庖厨。孔颖达引为“庖有鱼”,王弼“初自乐来应己之厨”亦取庖厨之义。《释文》:“包本亦作庖......荀作胞。”二为包裹、包覆。虞翻:“巽为白茅,在中称包。《诗》云:白茅包之。......或以包为庖厨也。”此似于大过初六“藉用白茅”以巽为白茅。包有鱼为以白茅包鱼。程颐:“包者,苴裹也。”“包苴之鱼,岂能及宾。”三,又从包裹引申为包容,何楷:“包字与繫豕、包瓜同意......包有鱼,则不视小人为异类,而直以兼容之量包之。”鱼象徵小人,包有鱼为君子包容小人。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屁股受伤以致于没有皮肤,让人坐立难安,连走路都有困难。艰苦则不会有大的罪咎。

臀是人安坐休息的重要部位,“臀无肤”喻人将坐立难安。

夬卦九四也说“臀无肤,其行次且”,与大壮九四相互呼应,谈的都是公羊到处乱撞而闯祸的事。大壮九四“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言公羊撞坏了围篱之后开始闯祸,而夬卦九四则是描绘有人被羊顶撞伤了屁股,以致于行动不便,坐立难安。姤九三,典故或与大壮的羝羊有关。

臀无肤:屁股皮肤没了。因为臀是人安坐休息的重要部位,此比喻人将坐立难安。

次且:趑趄,音“资居”,走路无法前进的样子。《说文》:“趑,趑趄,行不进也。”段注:“《易》其行次且,《释文》:次本亦作趑,或作<足次>。马云:却行不前也。且本亦作趄,或作跙。马云:语助也。王肃云:趑趄,行止之碍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厨房中没有鱼,出征,凶。

鱼长于水中属阴,指初六。初六承九二,九二说包有鱼,因九二近水楼台先得鱼,和初六比邻相应而相遇在先,因此九四虽然与初六内外相应,但却无鱼可得,因初六已先为九二所据。九四若以此而出征,将是大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因为不得民,和民心相去太远。

【字义】

起凶:应作“征凶”。《易经》中多征凶的句子,帛书此爻作“正凶”,可为证。历代注者皆注起为动,起凶,即动则凶,义近于征凶。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我怎能像是个瓠瓜,只能挂著好看而不能食用。藏著一身才华,却突然上天降下这忧愁。

此言怀才不遇,又有坏消息,而心生忧愁。

传统多依王弼注解释为:有肥沃的土地,但种的是只能观赏不能食用的匏瓜。君子拥有中庸的美德却是藏而不露,不为人所了解,但仍不改其志。比言君子不得志,未遇明君,但仍意志坚定,不放弃理想,只有上天能够毁灭他的意志。

王弼:杞之为物,生于肥地者也。包瓜为物,繫而不食者也。九五履得尊位,而不遇其应,得地而不食,含章而未发,不遇其应,命未流行。然处得其所,体刚居中,志不舍命,不可倾陨,故曰有陨自天也。

李光地:五为卦主,而与阴无比应,得卦勿用取女之义也。夫与阴虽无比应,而为卦主,则有制阴之任焉,故极言修德回天之道。

【字义】

:杞柳,大木。或说是苟杞。马融:“杞,大木也。”郑玄:“杞,柳也。”薛虞记:“杞,杞柳也。杞性柔韧,宜屈挠,以(似)匏瓜。”虞翻:“杞,杞柳,木名也。”《说文》:“枸杞也。”段注:“按:《释木》、《毛传》皆云:杞,枸檵。《礼记》郑注亦云:芑,枸檵也。郭注《尔雅》云:今枸杞也。是则枸檵为古名。”《释文》引张氏:“杞,苟杞也。”孔颖达《正义》引用多家说法:“先儒说杞,亦有不同。马云:‘杞,大木也。’《左传》云:‘杞梓皮革,自楚注。’则为杞梓之杞。《子夏传》曰:‘作杞匏瓜。’薛虞记云:‘杞,杞柳也。杞性柔刃,宜屈桡,似匏瓜。’又为杞柳之杞。案:王氏云‘生于肥地”,盖以杞为今之枸杞也。”

以杞包瓜: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一、依王弼,杞生长于肥美的土地,“以杞”代表有一块很肥沃的土地。包瓜,即匏瓜。匏,音袍。一种适合观赏不适于食用的瓜。“以杞包瓜”为得到肥美的土地而无法供养为食,藏有章美德性而无法表现于外,与世道不遇而志向未能实现。二、用杞的叶子包裹瓜。杞,一种高大的树。瓜,美丽而在下的果实,或曰,瓜容易从内部烂掉。瓜藤爬上杞树,长出瓜之后,被杞树的叶子所包住。宋明儒大致皆近于此解释。如程颐:“杞高木而叶大,处高体大而可以包物者杞也。美实之在下者瓜也。”朱熹:“瓜,阴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溃。杞,高大坚实之木也。五以阳刚中正主卦于上,而下防始生必溃之阴。”三、可能为“吾岂匏瓜”之误。《论语.阳货篇》孔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吾”和“以”字篆体有些类似,岂则与杞音同。可能历经传抄而让“吾岂匏瓜”变“以杞包瓜”。“吾岂匏瓜”为孔子用以隐喻君子之才华不当沦为摆设装饰,放著好看而不能行之于天下。后文“含章,有忧自天”则是感叹这样的才华,却只能藏于内,又突然有忧虑从天而降,为君子感叹怀才不遇。

含章:藏有美德。含,藏,藏在裡面而不表现于外。章,美,美德,美丽,喻指君子之才华。有怀才不遇之意味。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有陨自天:突然来的忧虑。上博简作“又自天”,即“有忧自天”。陨借为愪,愪为忧的意思。传统“有陨自天”有两种解释。一、是孔颖达解释王弼的注认为,君子的意志极为坚定,只有上天才能够让他毁灭:“盖言惟天能陨之耳。”二、自天而下。陨,落,落下。如朱熹持此论,《本义》:“本无而倏有之象也。”《语类》:“言能回造化,则阳气复自天而陨,复生上来,都换了这时节。”程颐则将其解读为求贤而必得之:“犹云自天而降,言必得之也。自古人君至诚降屈,以中正之道,求天下之贤,未有不遇者也。”三、或以为有命令自天而下,即《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施命诰四方,即命令自天而下。如俞琰:“章命令之美,其初含蓄不露,一旦告于四方,自上而降,则犹瓜熟蒂脱,自杞坠地。”来知德:“然含藏中正之章美,不求与民相遇,及施命诰四方,如自天而降,亦犹天下之风,无物不相遇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易之义:键之炕龙、壮之触蕃、句之离角、鼎之折足、酆之虚盈,五繇者,刚之失也,僮而不能静者也。川之牝马、小蓄之密云、句之[适]属、渐之绳妇、肫之泣血,五繇者,阴之失也,静而不能僮者也。

姤卦的顶点,穷途而无法有所遇,只遇到伤人的尖角。悔吝,没有罪咎。

角会抵触伤人。姤其角,谋事不成反而因此受伤。与上九相对应的九三言“臀无肤,其行次且”,依大壮卦所提供的故事脉络来看,“臀无肤”而是被羝羊所伤。九三与上九似乎都有姤角之象。

《易之义》引作“离角”,帛书《周易》则作“狗亓角”。依《易之义》,姤上九有“动而不能静”的阳刚之失,因姤在乾体刚健及姤卦之极,故有过刚之象。

《易之义》翻译:乾卦上九的亢龙有悔,大壮卦九三的“羝羊触藩,羸其角”,鼎卦九四鼎折足,丰卦的消息盈虚(按:丰卦《彖传》: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五条卦爻辞,都是有阳刚之失,动而不能静。坤卦的利牝马之贞,小畜卦的密云不雨,姤卦初六的羸豕孚蹢躅,渐卦九三的妇孕不育,屯卦上六的泣血涟如,这五条卦爻辞,是阴柔之失,静而不能动。(按:渐之绳妇,即渐之孕妇。渐卦九五为妇三岁不孕,此爻为吉。因此较可能指的是九三。然而,九三、九五两爻皆阳,怎会有阴之失?)

王弼:进之于极,无所复遇,遇角而已,故曰姤其角也。进而无遇,独恨而已,不与物牵,故曰上穷吝也。

虞翻:乾为首,位在首上,故称角。

 

【彖传】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姤,遇也,柔遇刚也:姤卦古或作遘,为遇的意思。柔遇刚传统以消息卦诠释,初爻阴长,为柔返遇刚。但也可以旁通来解释,坤四至乾初,成姤䷫与豫 ䷏,姤初即坤之六四而来。坤四至乾初成姤为柔遇刚,后文讲的天地相遇。下一阶段则是姤五至豫二,成鼎䷱与解 ䷧。鼎讲人道,解为天道。如家人之为男女正,屯为天造草昧。鼎为“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之卦,解卦则是雷雨作,云行雨施之卦,《彖传》说:“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姤卦“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承乾卦“品物流行”与坤卦“品物咸亨”而言,也是预告九五将行而云行雨施。

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解释经文“勿用取女”,取通娶。不可与长,无法与此女长相厮守。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乾初至坤四,成姤与豫。坤四至乾初为天地相遇,姤与豫将成鼎与解,解卦:“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为品物咸章。坤《彖》:“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上乾下巽:姤卦、天风姤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姤卦 易经姤卦 周易姤卦 天风姤卦 上乾下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