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兑下坤:萃卦、泽地萃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兑下坤:萃卦、泽地萃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九四,大吉,无咎。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卦名】
今本:萃 归藏:萃 帛书:卒 秦简:卒 清华简: 上博简: 海昏简:萃
《说文》:“萃,艸皃。”萃原本意指草木丛生繁茂的样子,引申为聚会、群聚。这也是传统十翼所持的字义,如《彖传》:“萃,聚也。”《杂卦传》:“萃聚而升不来也。”《序卦传》:“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归藏卦名也作萃。但帛书、秦简则作卒,上博简作,清华简作,这些从卒的字或可视为萃字之假藉。然而,萃字发展较晚,大概在战国晚期,意指戎车部队,与军队编制有关。因此最早的卦名较可能是卒,卒亦有军队编制之义。而萃以及其他从卒的卦名都是由卒字增繁而来。
《说文》:“卒,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依《说文》,卒为古代“隶人给事者”所穿的衣服。《尔雅》:“卒,尽也。”取终竟义。另外《尔雅》还取“终也”、“死也”等义。
卒的甲骨文 和衣字很像,但多了ㄨ或爻等数量不等的交错线条,古文字学家或以为交错线条就是《说文》所谓的“题识”,但也有古文字学家认为多了交错线条并无特殊意义,并解读为衣的异体字。也有人认为这是死者的裹尸布,交叉线条可能是捆绑尸体的绳子(vividict.com)。
卒又用作士兵、士卒。《周礼》中又作为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五卒为旅:“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易经》中与此编制有关的还有师卦和旅卦。
卦义
卦取聚会,聚集之义。
泽在地上,水泽滋润大地之象,大地受到滋润所以万物群聚而生。《彖》曰:“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内坤顺,外兑悦,九五刚中与六二相应,所以为聚。
孔颖达:“萃,卦名也,又萃聚也,聚集之义也。能招民聚物,使物归而聚己,故名为萃也。”
八卦中坎与泽都属于险卦,也都取象为水,差别在于坎为流动而可与火交融的水,泽为不流动与火不相容的大水或水体。两卦的相同之处,其水险可由震动与巽风散之,且遇到坤地也都有向下滋润的作用,让险象变为吉象。因此水地为比,泽地为萃。
上兑为见,下坤为众,为众见之象,因此曰聚。卦辞曰“王假有庙”,王至太庙以会聚众人。
卦序上萃卦是继姤卦而来,《序卦》曰:“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姤卦为阴之遇阳,萃卦则是遇久而后群聚。
得萃卦人事可以亨通,利于集合大众共同谋事,或求见德高望重的大人。凡事可以隆重而盛大举行,不宜节俭吝啬。利于远行,而不利于退守。
萃卦以九四、九五两个阳爻为萃聚之主爻,特别是九五,即为卦辞“王假有庙”的王,也是利见之大人,因此九五曰“萃有位”。九四为近君而代九五有民的萃聚之主,难免九五之疑忌,因此大吉乃能无咎。相较于下卦三阴顺从而能萃聚于阳,上六处于卦极而凌驾二阳之上,是唯一无法萃聚者,故齎咨涕洟。初六虽远于二阳,但与九四相应,故一握为笑可得无咎。六二虽与二阳无有交接,但也是唯一与九五相应者,得引吉而无咎,有孚信则可用简约之禴祭。六三上承九四,有萃如之象,但有内外之隔,又居多凶之位而不正,故萃如嗟如。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序卦》: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
《杂卦》:萃聚而升不来也。
《易占》:萃者取也。
聚会,大王来到宗庙。利于见大人,嘉会而合礼,利于贞定。使用大的牲礼为吉,利于远行。
此句第一个“亨”字为衍文。朱熹:“亨字衍文。”《释文》:“马郑陆虞等并无此字。”帛书本和上海楚竹书都无此亨字,证实朱熹说法。
《周易》经文四次出现“王假”(王至),似乎都与历代周王的建都或迁徙有关:家人九五王假有家,萃卦王假有庙,丰卦王假之,涣卦王假有庙。
丰卦为文王建丰邑,涣卦从“涣王居”来判断像是武王建镐京。萃卦与升卦同观,讲的似乎是同一故事。升卦之南征,升虚邑,王用亨于岐山,至升阶,指向古公亶父迁至岐下的历程,那么萃之王假于庙似乎是迁徙之前的聚会。家人卦则是古公亶父迁至岐下之后建立家室,详论可参考家人卦。
郑玄:萃,聚也。坤为顺。兑为悦。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说德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为木,艮为阙。木在阙上,宫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为长子。五本坎爻,坎为隐伏。居尊而隐伏,鬼神之象。长子入阙升堂,祭祖祢之礼也,故曰“王假有庙”。二本离爻也。离为目,居正应五,故利见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会时可干事,必杀牛而盟,既盟则可以往,故曰利往。
【字义】
王假有庙:一、王至于庙,君王来到宗庙。“假”通“徦”,至也。虞翻:“假,至也。”王弼:“假,至也。王以聚至有庙也。”古文“有”通“于”,帛书作“王叚于庙”。庙,宗庙,集合鬼神与群众的地方。古时有大事必集合众人于宗庙。有权势者,如君王,才能够在宗庙汇聚群众。《彖》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君王至宗庙,用以尽孝道,祭祀鬼神。二、假通格,格,至也,感通也。来知德:“言当此萃时,可以格鬼神。”三、假借为嘏,大也,义近于昭。陆绩:“假,大也。言五亲奉上矣。”俞琰:“假当依马融作古雅反,训大,与丰彖辞王假之同。”四、假通昭。龚焕:“假字疑当作昭,假烈祖之假,谓感格也。”《日讲易经解义》:“假,昭假也。”
大牲:大的牲礼,以表示隆重,慎重其事。具体而言,如既济九五东邻之杀牛,即是用大牲。中孚的“豚鱼吉”,就不是大牲。损卦的“二簋可用享”,及既济九五的西邻之禴祭,则是薄祭。
利有攸往:利于远行,或利有所往。攸,远,或所。利于有所往,利于有远往,就是利于出行,或者利于远行的意思。也可解释为利益有远往,意指有长远的利益。
除戎器,戒不虞:修治兵器,以戒备可能的意外。除,修治,言君子应当整治兵器。《说文》:“除,殿陛也。”段玉裁:“殿陛谓之除,因之凡去旧更新皆曰除,取拾级更易之义也。”除原本意指殿堂的台阶,由逐级而上引而申之,为去旧更新的意思,因此解释为修治。虞翻:“除,修;戎,兵也。”孔颖达:“除者治也。”《释文》:“除,本亦作储,又作治。”另一解释“除”为除去,言当除去兵戎,以修文德。两种解释以前者为佳。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诚信不能长久,因为动乱而集会众人。如果能够出面号召,与人握手言和,一笑置之,不需忧心,如此前往能免于罪咎。
前半段讲因为不能信守承诺而引来动乱,以此而集会,可能动辄得咎。后半讲,如果能把事情说开,放下身段与人沟通,握手一笑泯恩仇,那么就可得无咎。
孚,诚信。不终,不能到最后。有孚不终,诚信不能持久,不能信守承诺到最后。
【字义】
一握:注解相当分岐,莫衷一是。后儒多採程颐说法,以“一握”为群众。一、与“为笑”连读,一握为笑,握手言和。朱震:“一握其手,笑以喻意微动之也。......为笑者,献笑也。”俞琰:“握手为笑,勿用忧恤也。”二、一握为渺小,与“自号”连读,自号一握为自比渺小,王弼:“一握者,小之貌也。”三、一团,引申为众人。与“为笑”连读,言众人以为笑。程颐:“一握,俗语一团也,谓众以为笑也。”朱熹:“若呼号正应,则众以为笑。”四、一屋,《释文》:“郑康成曰:握读为夫三为屋之屋。蜀才同。”“夫三为屋”为井田制的编制,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帛书作“一屋于芺”。此义似与程颐众人之解相近。五、状声辞。苏轼:“一握为笑者,号且笑也,一握者,其声也。”闻一多:“一握与呝喔、嗌喔、咿喔同。号谓号咷,哭也。若号一握为笑,......与同人先号咷后笑同为先凶后吉之象。”李镜池亦持此说。五、一渥,《释文》:“傅氏作渥。”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若号一握为笑勿恤:有不同的句读,历代解释也相当歧异。一、依王弼,读作“若号一握,为笑勿恤”,若能把自己说得很渺小,对人笑脸以对而不怀忧恤,那么就可得无咎。号为自号,自己宣称。一握,形容渺小的样子。孔颖达:“若自号比为一握之小,执其谦退之容,不与物争,则不忧于三,往必得合而无咎。”二、读作“若号,一握为笑,勿恤”。《释文》:“若号绝句。”如果上位者能够出面号召,与其握手而将事情一笑置之,不用忧虑。或者解释为:如果呼喊,众人会取笑。号,呼喊,呼叫君子来相救。一握,握手,或一团,指众人。三、“若号一握为笑,勿恤”,依闻一多,一握为状声辞,此为先号咷而后笑之义。
勿恤:不要忧虑。恤,忧虑。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牵引同伴而往,吉,无咎。虔诚者才能够以简单的祭祀来祈福。
此以禴祭说明诚心之重要,有诚心者,则祭祀不在隆重,简单如禴祭亦可感动神明,得到保祐。心志若够坚定,诚心足够,则自能吉而无咎。反之,若无诚心,那么怎样隆重的祭祀都没有用。所以《象传》说:“引吉无咎,中未变也。”中即内心,指人之志向。又隐喻六二为中爻,具中庸之美德,此美德不变。六二因柔顺中正,又与萃卦主爻九五相应,因此称吉。
卦辞言“王假有庙”、“用大牲吉”,王至太庙,聚众致祭当隆盛,有大的排场与祭祀规格,因此用大牲吉。六二柔顺中正,上应九五,若有孚则亦可以简约之禴祭行之。升卦九二亦曰“孚乃利用禴”。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东邻杀牛即是用大牲。除了“用禴”,《易经》另有其他祭祀简约的,例如损卦“二簋可用享”。《竹书纪年》帝辛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毕西于丰三十里。)”帝辛即商纣。
【字义】
引:牵引。六二前后皆阴,三阴相连为引,牵连之象。与下三阴能够顺承九四,又与九五相应。《说文》:“引,开弓也。”引申之为引荐、牵引。金文中则解释为长久,引吉即长吉。
孚:信,诚实,诚心,虔诚。
禴:音月,于周为夏季的祭祀,因夏祭最简,引申指的是简便、从简、简约的祭祀。另有一说认为禴是殷商的春天之祭,也是祭祀中最简约者。禴通礿,礿之言约也。王弼:“禴,殷春祭名也,四时祭之省者也。”《释文》:“禴,殷春祭名,马王肃同。郑云:夏祭名。蜀才作跃,刘作爚。”《日讲易经解义》:“禴,夏祭名。夏时物未备,惟以声乐交于神明,祭之薄者也。”由于夏季的作物还未完备,因此只简单以音乐敬献给神明,是祭祀中最为简薄的。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相聚而感歎,无所利。前往,没有罪咎,小有悔吝。
萃如嗟如,相聚而感叹。因为所聚非人。萃卦应该是利见大人,但六三见不著大人,只能见到小人。
初六与六二分别与外卦之九四与九五相应,六三虽承九四,但有内外之隔,与上六不应,因此所聚者为下卦两爻之小人,下体成坤为众,为小人朋比相聚。三为多凶多咎之位,故“萃如嗟如”。《象》曰“往无咎,上巽也”,此为《象传》採互体的例证,“上巽”即六三与九四九五三爻所成的巽卦,此巽体在六三之上,因此说“上巽”,巽为渐入,即六三可逐渐进入,故曰无咎。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大吉才能够免于罪咎。
上近九五之君,近君多忧之位,而下据群众,不免为君所疑,因此要大吉,求得完满之后才得以免咎。
九四下接下卦之坤,坤为群众,因此为代九五而据有群众者。
无咎是偏凶的占断,意思要问筮者努力补过以免除罪咎,免于上天的惩罚。既然说“大吉”,为何还“无咎”?如此吉凶相混,不就自相矛盾了?《易经》的吉凶都是有条件的,此爻的吉凶占断为“无咎”,“大吉”则是求得无咎的条件,言问筮者当努力让事情得到最完满的结果,大吉之后才可免于罪咎。若不能做到大吉,则有罪咎。
王弼如此说:“履非其位而下据三阴,得其所据,失其所处。处聚之时,不正而据,故必大吉,立夫大功,然后无咎也。”九四阳处阴位而不当位,下卦上阴承顺九四而为九四所据有。在萃聚之时,据有群阴而不正,所以一定要做到大吉,立下大功,然后才可以无咎。
《象传》说:“大吉无咎,位不当也。”因为九四居多惧之地又失位,行止不妥当,因而原本当有罪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聚会中有地位,没有罪咎。如果不受信任,当长保贞定守正,以免于后悔。
虽然位尊,但下有九四分化权力。因此难免会有信任的问题,并让志向无法光大。当此之际只有长期的坚定守正。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因拥有九五之尊的位置,所以本来就不会有罪咎。但是所信非人,自己诚信亦因此连带遭质疑,只有以长远而坚定的意志才能重建诚信。
九五为萃卦的主爻,也是其馀各爻会聚的中心。又九五为君位,所以称“有位”。
匪孚,非孚,没有诚信、信任。指九四近臣,不能相信。亦可指九五没有诚信。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伤心悲叹,痛哭流涕,没有罪咎。
处萃卦的最上面,近处与九五相逆,没人能伸援手;与六三无应,远处无人呼应。往下哀求与人相聚而不可得,只能独自哀声叹息,涕泗纵横,但若是能反省而改过,应能免于罪咎。
【字义】
齎咨:悲伤而叹息。齎,音机。涕洟,眼泪与鼻涕,形容痛哭流涕的样子。马融:“齎咨,悲声怨声。”郑玄、王弼:“齎咨,嗟歎之辞也。”虞翻:“自目曰涕,自鼻称洟。”
【彖传】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萃,聚也:萃为聚,上兑为见,下坤为众,众见聚会之象。
顺以说:以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卦坤为顺,上兑为说。
刚中而应,故聚也:主爻九五刚中,应六二,所以为聚。
王假有庙,致孝享也:王至于庙,以致上孝享。假,至也。有,于也。享,祭祀。孝享,表达孝道之祭祀。互体艮,艮为鬼门为宗庙,众见于宗庙之下,因此曰“王假有庙”。
聚以正也:解释利贞。《彖传》以贞为正。
上兑下坤:萃卦、泽地萃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