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

神仙法宝的吉祥寓意:凡神仙都有出奇制胜的法宝,作为神仙,八仙各有什么法宝呢?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道教是个多神教,有无数的神仙。按照宗教灵魂不死的说法,人可以修炼成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散仙,他们在道教中并没有什么位置,但由于为民造福,使人得到慰藉,而受到人们的崇拜,如八仙、和合二仙、刘海、麻姑等。

“八仙”由八位神仙组成。他们潇洒超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中国神仙中是最有特色的一组。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组合起来的。自汉唐以来,他们各自修炼,有的相互点化、引度,有时也三三两两地活动,元杂剧已开始表演他们的故事;直到明朝初年,“八仙”还没有定型。明初朱有燉《吕洞宾花月神仙会》第二折中有一段“长寿仙献香添寿”,唱词是:

蓝采和手执楦板。汉钟离书捧真筌。

铁拐李忙吹玉管。白玉蟾舞袖翩翩。

韩湘子生花藏叶。张果老击鼓喧阗。

曹国舅高歌大曲。徐神翁慢抚琴弦。

东方朔学踏焰爨。吕洞宾掌记词篇。

总都是神仙作戏。庆千秋福寿双全。

这种“神仙会”是为人祝寿的节目。以上唱词中有十位神仙,但属于后来“八仙”的只有七位,少一个何仙姑,而另外多了白玉蟾、徐神翁和东方朔。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刊出,才确定了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但见元代铜镜,已铸有“八仙渡海”的画面,说明是民间流传在前,小说在后,就像《西游记》的小说一样。在吴承恩《西游记》成书之前,民间已有口承故事流传,并见于杂剧、说唱和图画。这种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八仙渡海东游,面对东海汹涌的波涛,吕洞宾首先倡议,为了显出仙家本领,不得腾空驾云,试以一物投入水中,藉物飘游。于是,各人施展法术,将身边的一物投诸海中,乘风逐浪而渡。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传说故事中,凡神仙都有出奇制胜的法宝。作为神仙,八仙各有什么法宝呢?近人徐蔚南在《翦画选胜》中,将八仙各人所执的宝物,单独列出,分别写成七言一句,他们是:

神仙法宝的吉祥寓意:凡神仙都有出奇制胜的法宝,作为神仙,八仙各有什么法宝呢?

汉钟离轻摇小扇乐陶然常执一扇。

吕洞宾剑现灵光魑魅惊常背一剑。

张果老鱼鼓频敲有梵音常执鱼鼓。

曹国舅玉版和声万籁清常执玉版。

铁拐李葫中岂只存五福常带葫芦。

韩湘子紫箫吹度千波静常执一箫。

蓝采和花篮内蓄无凡品常携花篮。

何仙姑手执荷花不染尘常执荷花。

这些宝物,看似都是普通的东西,并不令人感到新奇。但若将这八样东西画在一起,倒会产生几分神秘感。原因是大众太熟悉了。一看便知:这是“暗八仙”。

 神仙法宝的吉祥寓意:凡神仙都有出奇制胜的法宝,作为神仙,八仙各有什么法宝呢?

从艺术的吉祥寓意看,有些具体对象在定性上比较容易,有的就很困难,因为创造者并非是单为某种寓意。譬如说寿星和财神,其本身便是“寿”“财”的表号。但八仙包括八位神仙,属于什么表号呢?只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有的具体表征能给人以启迪。我曾写过一篇《张果老倒骑驴》,“驴”是他的交通工具,可慢可快,平稳舒适,并非是现实的家畜。他的驴并不食草,而且一念咒语能够缩小,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装在口袋里。这是最理想的设计,用时顺心。不用时没有负担,比起现在的高级轿车要方便得多。另一方面更重要,张果老倒骑驴,在驴背上只能看到后边而看不到前边。打个比方,正像是研究历史,进行考古和继承传统文化。或有人说这是背着历史的包袱倒退。否!是在前进,是将历史向前推进。你看那驴,不是稳妥地驮着他向前走吗?

张果老的驴是法宝,但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他还有更重要的法宝一鱼鼓。他的鱼鼓不是一件普通的乐器,更不是吸引游鱼的发声物,而是净化人间的音响。其他神仙也是如此。他们的法宝可以施展神力,也能为人造福,所以说,“八仙”就是八位神仙,只有“暗八仙”才是八仙的表号。

和合,即是和谐、和睦、协调、顺利、通达。神仙取名于此,而且由一人衍生为二人,称做“和合二仙”,其意义是最明显的了。传说和合起于唐代,最初名为“万回”,是一名佛教僧人。俗姓张,陕西閔乡人。曾万里寻兄,一日而回,故称“万回”;又能预卜吉凶,排解祸难,深受官廷和民间尊重。关于他的事迹,唐代段成式《西阳杂俎》记有三条:

僧万回,年二十余,貌痴不语。其兄戎辽阳,久绝音问,或传其死,其家为作斋。万回忽卷饼茹,大言曰:“兄在,我将馈之。”

出门如飞,马驰不及。及暮而还,得其兄书。城封犹湿,计往返一日万里。因号焉。(前集卷三《贝编》)

天后任酷吏罗织,位稍隆者日别妻子。博陵王崔玄晖,位望俱极,其母忧之曰:“汝可一迎万回,此僧宝志之流,可以观其举止祸福也。”及至,母垂泣作礼,兼施银匙筋一双。万回忽下阶,掷其匙筋于堂屋上,掉臂而去,一家谓为不祥。经日,令上屋取之,匙箭下得书一卷。观之,谶纬书也.遽令焚之。数日,有司忽即其家,大索图谶不获,得雪。时酷吏多令盗夜埋蛊遗谶于人家,经月,告密籍之。博陵微万回,则灭族矣。(前集卷三《贝编》)上尝梦日鸟飞,蝙蝠数十,逐而坠地。警觉,召万回僧,曰:“大家即是上天时。”

翌日而崩。(前集卷一《忠志》)

到了宋代,杭州人亲切地称万回为“万回哥哥”,并认为是“和合之神”。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三说:

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今其祀绝矣。

这说明,到了明代,一个人的“万回哥哥”,已经衍生成“和合二仙”。依然是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只是手中的鼓换成了两样东西-荷花与盒子。两人一个手持荷花,一个怀抱盒子,以“荷”“盒”谐和合之音,更切近主题了。从民间信仰的风俗看,对这类俗神的信奉,不是“祀绝”,而是有所升华了。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中,将和合二仙同“渔家乐”的画面结合起来,又将“和合二仙”说成“哈哈二仙”。这是当地方言,由此可见农民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心态。

“和合二仙”在民间的流传甚广,主要是讨个吉利的好口彩。在清代又出现了两位年老的“和合二圣”,即寒山与拾得。

寒山,唐代僧人,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此山又名寒岩,因此自号寒山子。喜欢写诗,多类似佛家偈颂之作,清代学者纪晓岚认为“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后人辑有《寒山子诗集》。拾得也是一个诗僧,本是孤儿,为天台国清寺憎丰干拾面养之,故名拾得。其诗作附在《寒山子诗集》之后。

寒山与拾得的关系非常友好,两人往来频繁。清初雍正十一年(1733),将他们二人封为“和合二圣”。但是在民间图画中,仍然是“万回哥哥”的形象,是两个蓬头笑面的少年。

“和合”所体现的是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人民大众所注视的与其说是两个神仙,不如说是那枝盛开的荷花和那个竹编的盒子。因为这两种物件成为“和合”的表号。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传统文化 吉祥文化 吉祥寓意 道教神仙 神仙法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