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格局的出现二:连云港市开发区中藤花落城址的选址与布局
连云港市开发区中云乡西诸朝村南部的藤花落遗址属于龙山文化,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首例内外双重城墙结构的史前城址。因此,藤花落遗址对研究城市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据考古挖掘资料,藤花落遗址的发生年代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比半坡原始村落还要早。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古代城市的雏形。
在选址上,藤花落遗址位于南云台山和北云台山之间的谷地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并有河流经过。从外城墙的抗洪功能、护城河和城内大片的水稻种植,可知当时河流水源充足。尽管该河流现已消失但从遗址存在几千年的历史看,当初在选址上必定选在河流岸边的“凸地”上。
在布局上,藤花落古城由内外两道城墙组成(图1-9)。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城墙外还有一道护城河,属于稻作农业生产区。内城平面呈圆角方形,有城垣、道路、城门、哨所等,属于生活居住区。很显然,两重城墙的修建是为了防御,与半坡遗址的圆形壕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由于地形的关系,外城南门和内城南门均朝向西南,并且基本在一条中轴线上但稍有错位。位于一条线上且稍错开的规划理念是为了降低西南风的风速,这对后来城市城门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风水中大门设置的起源,如唐宋都城中轴线上的城门为了防止泄气就没有布局在一条线上。
由于外城南门是最主要的大门,因此在修建时不惜在城门中间和两侧用杀死的活人来奠基。这表明了当时人们的鬼神观念,有权者用活人陪葬来看守城门,盛行鬼神观念商朝的殉葬之风概源于此,对南门的如此重视也表明了当时人们太阳神崇拜的思想。此外,外城墙里侧有供祭积近 100平方米的大房子,莫基坑内有一成年的完整猪骨架,猪头方向与门道一致,呈西南向。从房址的睡炕、奠基坑及附属建筑等情况表明,该房主的身份地位很高,这表明等级观念已经形成了。此外,在内城东北部还发现了一个面积达 300多平方米的红烧土广场。
此外,从出土的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陶器、石器、玉器来看,表明当时已有一批独立的、经验丰富的、技术娴熟的手工业者,“市”的概念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