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兴建紫禁城时,一座全新的宫城矗立在燕冀大地上,成为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结晶
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城,虽然大都城的建置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历代的建都原则,但它更多的反映了蒙古族的生活理念及其习俗。如元大内没有按照《周礼》之三朝制度建置三朝,只有一朝即大明殿,并与寝官相连,这是蒙古习俗的反映,而官城中众多的浴室、顶殿、棕毛殿、水晶殿等特别是白色的琉璃殿顶,更是汉人传统所绝对不能接受的。朱元璋在选择何处为都城时,曾征询过老臣们,有的老臣劝他利用北平官殿作为都城,他马上子以否定,《太祖实录》记:“若就北平,要之官室不能无更作,亦未易也。”如果定都北平,那么大量的不符合汉人习惯的元官殿要进行改造,谈何容易。所以朱元璋推翻元帝国后,他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重新建立汉人文化传统,回归儒家思想。洪武十五年[1382年]下诏全国通祀孔子,增设学校,改善师生康膳,对礼部尚书刘仲质下达了如下谕令:
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彝伦攸叙,其功参于天地。今天下郡县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未遍天下,岂非阙典耶!卿与儒臣共定释莫礼仪,颁之天下,令每岁春秋仲月通祀孔子”。
明代以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周礼》来建构国家的典章礼制。在任何方面都刻意复古,因此明代对《周礼》注疏者众多,复古思潮盛行,有方孝《周礼考次目录》一卷、何乔《新周礼集注》七卷、《周礼明解》十二卷、陈凤梧《周礼合训》六卷、魏校《周礼沿革传》六卷、《官职会通》二卷、舒芬《周礼定本》十三卷、陈深《周礼训隽》十卷、《周礼训注》十八卷、《考工记句诂》一卷、唐枢《周礼因论》一卷、罗洪先《周礼疑》一卷、王圻《续定周礼全经集注》十四卷、李如玉《周礼会注》十五卷,奉《周礼》为国家礼仪典章的准则。洪武三年,礼部言:“《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尚质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篁簋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篮’。今祭祀用瓷,合古意。诏从之。””二十一年救谕礼部:“季秋大享明堂,成周礼典,与郊祀并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的儿子朱棣完全受其影响,在营建北京城、紫禁城时遵守《周礼》制度和父皇朱元璋的复古意志,仿南京官殿营北京官室,不仅规模宏大,气宇非凡,而且使都城成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完美的载体。
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官殿时,位于兴圣官、隆福官的延华殿、畏吾尔殿、盈顶殿等被彻底拆毁,《辍耕录》中所记之具有游牧民族、喇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的官殿荡然无存。盖顶殿,《辍耕录》记:
盘顶殿五间……盘顶房三间……东盘顶殿红门外
畏吾尔殿,《辍耕录》记:
畏吾尔殿在延华阁右。
棕毛殿,《辍耕录》4记:
棕毛殿在假山东偏。
温室浴室,《辍耕录》5记:
瀛洲亭在温室浴室后。
白琉璃殿顶,《辍耕录》“记:
兴圣殿七间……覆以白瓷瓦。………延华殿五间……白琉璃瓦覆。
永乐兴建紫禁城时,这些光怪陆离的元官殿再也不复存在了。一座全新的官城矗立在燕冀大地上,成为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