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孔子五十问道老子,孔子“五十以学《易》”之后才懂得了天道规律。

孔子五十问道老子,孔子“五十以学《易》”之后才懂得了天道规律。

孔子总结先王及前贤的治国治民之道,作《六经》向诸国国君推行先王之道,阐扬周公、召公之政绩,可是却没有被一个国君所采用,处处碰壁,如丧家之犬。于是他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当时的大学者老子(约前57年——?)。老子是道家的鼻祖,他建立了道家思想体系。《庄子•天运》说:“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问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这里说孔子五十一向老子问道,为什么与孔子“五十究《易》”、“五十以学《易》”及“孔子晚而喜《易》”、“老而好《易》”之说在时间上如此相吻合?是不是孔子在向老子问道以后有所醒悟才开始深人研究《易》的呢?我想大概是有可能的。不然,何以如此巧合?《论语•为政》记载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什么到了“五十”才“知天命”?因为《易经》是讲天文历法的天学大作品。孔子“五十以学《易》”之后才懂得了天道规律。“天命”就是指自然的客观必然规律。《易》道与“天命”息息相通,《易》讲古代天人合一的天道观,成为孔子创作《易传》阐发天道自然观的立论基石。孔子懂得了自然规律,做事依顺自然规律,如此才能做到“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无大过”的境界。有人说庄子多诳语,否认《庄子》的记载。难道一个“诳语”就能轻易把历史文献否定了?这是什么证据?何况关于孔子向老子问道的事,《史记》里有两处记载,应该是史实。《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到了周,向老子问道,老子对孔子说: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索隐》:“《庄周》‘财’作‘轩’。”),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我餚。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迺遂去。”此外,记载此事的还有《礼记•曾子问》、《庄子》内篇《德充符》、外篇《天地》、《天道》、《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十一处之多,《吕氏春秋》中的《贵公》、《当染》篇,《史记》中的《老子传》、《孔子世家》也都有记载,还有出土“孔子见老子”的汉石画像为证,可见,官方、民间都不否认孔子向老子问道这一事实。而且,从各种记载中判断:孔子不仅一次觐见老子,觐见地点也不是一个地方。

孔子五十问道老子,孔子“五十以学《易》”之后才懂得了天道规律。

他们讨论的问题有“道”、“仁”“义”等。另外,杨才玉所编《鲁迅藏画欣赏》中“孔子见老子”一图,左为孔十,右为老子、孔了身后一人,此人身后有一车两马,榜题“孔了车”,老子身后,有老子车和三个怀抱简册的人,可能是老子送给孔子的图书典籍。

从山东到陕西都有关于孔子向老子问道学礼的文物,应该是历史事实。孔子认为老子是条龙,乾为龙为天,实际上是说老子最懂天道,即自然之道。庄子是老子最优秀的再传弟子,对其祖师之事的记述应该是事实,没有充分的证据是否定不了的。而有些学者则把《庄子》的记载当成寓言,大大降低了《庄子》一书的文献学术价值,也是不恰当的,应当还他本来面目。闻一多曾说过:“以上只是从《内篇》中抽出的数例,其余《外杂篇》中类似的话还不少。这些决不能说是寓言,(庄子所谓‘寓言’有它特殊的涵义,这里暂不讨论。)即是寓言,作者自己必先对于其中的可能性及真实性毫不怀疑,然后才肯信任它有阐朋或证实一个真理的效用。你是决不会用‘假’以证明‘真’或用‘不可能’以证明‘可能’的,庄子想也不会采用这样的辩证法。其实庄子所谓‘神人’、‘真人’之类,在他自己是真心相信确有其‘人’的。他并且相信本然的‘人’就是那样具有超越性,现在的人各所以不能那样,乃是被后天的道德仁义之类所斫丧的结果。他称这本然的‘人’为‘真人’或‘神人’或‘天’,理由便在于此。”是的,不能把《庄子》都看成是“寓言”或“诳语”,其中应有历史的史实,尤其是对他祖师事情的记载,决不会胡言乱语。《礼记•曾子问》也两次记载孔子随老子学道之事,谓孔子说“昔者吾从老聃”“吾闻诸老聃”,看来孔子从老子学道必为历史事实。

潘雨廷先生也说“孔子有得于老子之教”,“孔子视老子犹龙,此不知之知,实已得老子之旨而能终身受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读此三节之言,孔子得益于老子之‘道法自然’,可以_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言‘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信然。尤见道之与儒,其归于自然当有所同。”并说“孔子有得于老子之旨,此一方面继续影响孔子之弟子”,“弟子孔子传之,当向东之鲁。”不但孔子本人得老子真传,而且传给了他的弟子,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孔子 天道 老子 问道 规律 学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