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应用

《周易》与儒学 儒家是在全面继承奴隶制时代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

韦编三绝——《周易》与儒学  

与老子约略同时而稍晚,生活在鲁国的贵族知识分子孔丘由于政治上失意,授徒讲学,实际上开创了儒家学派。在剖析老子、道家、道教与中华易文化传统的关系的同时,还必须对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儒学与中华易文化传统的关系做一番考察。

儒家是在全面继承奴隶制时代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周易》是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也受到了儒家的重视。从《易经》到《易传》,这个发展过程是在儒家的努力之下完成的,《易传》的社会政治思想处处都表现出儒家的思想特征。

《周易》与儒学 儒家是在全面继承奴隶制时代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

观“儒”之辩

(一)易与孔子、儒家

儒之称先子孔子。一般字书以为,“儒”字从人之需,含义丰富,通于“觉”,“儒”有优柔和顺之义。作为名词,儒指一种职业,与以我为行而侠、勇相对应,儒则是以文为行。先秦时期所称的儒,是从吉代巫、史、祝、卜等神职人员中分化出来的一种专为奴乘主贵族执掌礼仪的知识分子,也称为“术士”。《周礼》说:“需以道得民。”又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儒的职能就是用道德掌养国子,用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对其施行教化。孔子出生在比较完好地保存了这种儒文化的鲁国。他作为一个具有奴隶主贵族家世的后裔,从小就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及长,他又立志于学,这为他崭露头角,创造儒家团体准备了知识条件。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其时,社会动乱,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了严重的奴隶制危机。孔子希望借助儒术加强以血缘关系组带的宗法制,化乱归治,恢复理想的东周盛世。在他积极问政,受排挤而去职以后,便退而授徒讲学,游说列国,宣教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民间儒家学派。出于政治日的的需要,孔子将教学科目进行了改造,对于愚钝蒙味者,教之以礼、乐、御、射、书、教六艺,对于文化基础较高者,则教之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有时也称“六艺”),此即所谓“因材施教”。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六艺”者,原不过指六种技艺,而“六经”则是指艺上之道。“六艺”主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六经”则主要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心理素质。

《周易》与儒学 儒家是在全面继承奴隶制时代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

孔子创立的儒家是一个干政的学术团体。据《论语》记载,孔子不仅多次向弟子们讲述为政之道,他自己也从不放弃从政的机会。他把自己比作韫匝待沽的“美玉”,否认自己是系而不食的“匏瓜”。他游说诸候,每“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他的学生也多分散在列国从政。孔子、儒家的干政,目的在于推行“复礼归仁”的政治路线。儒家是春秋战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率先形成的学派。与之相对立,由于政治立场和学说主张不同,其他学派也在这一时期相继诞生,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个学术争鸣的黄金时代。

(二)儒学与儒生

儒家所尊奉的孔子学说,秦汉以后又形成了占统治地位的理论体系,即是儒家。研习儒学的读书人称为儒生。汉晋而后,儒生的内涵开始扩大,一般读书的学子都被称作儒生。这与当时经学盛兴有关。当时的读书人无不习经。所以王充说:“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孔子 儒学 周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