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所讲的教育原则主要是受教育者自愿、主动地接受启蒙,并能举一反三,善于动脑筋
《周易》与启蒙教育
《周易》中的《蒙》卦是专门讲教育问题的。
《蒙》卦辞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箛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传》解释说:“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亭,以享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是蒙味、幼稚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启蒙、发蒙、教育。因为有蒙味,所以才要启蒙、教育。“匪”,同非。“童蒙”指幼稚蒙味之人。“渎”,本义是水的渠道,这里引申为冒犯、亵渎的意思。“养正”,培养正道;“圣功”即神圣的事业。
蒙卦卦象为“頭”,下卦埃,为水,为险;上卦艮,为山为止。故说“山下有险”“山下出泉”(《象传》)。它象征山下有一股泉水冒出来,无现成的沟渠可循,必然行险到处而流,显示了事物的一种暗味不明状态。“止〞意味着踌躇不前,内心恐慎,也象征幼稚蒙味,故取卦名为蒙。
“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体现了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即在一般情况下,受教育者必须是自愿的、主动的。老师与学生之问的关系应当是“志应”(志同相应),而不是强制。强制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用卜农的原则比喻教育方法的原则。卜筮一般只进行一次,如果不满意而再三古筮,则求对神灵的亵渎。神灵便不告诉你吉凶了。童蒙来求教,应当诚心诚意,问过一次,老师指导之后,就要深刻领会旨意,求得贯通。若自己懒得动脑筋,再三问老师,这样的学生,不用心学习也无能力学习,老师可以不再理睬他。其实,这里是在强调启发式教育,正如孔子在《论语》里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陽反,则不复也。”(《述而》)学习的动力在于发惯,只有发愤才会主动求学。对那些举一不能反三、不动脑筋的学生,必须启发他自己想,而不是把结果再三地告诉他。
蒙卦的六交爻辞还把受教育者分为多种类型,并讲明了对他们不同的教育方法。
新爻辞:“发線。利用测人,用说經格。以往学”。《系信》:“利用加人:以正法也。"初交类型的可说是顽周不易教化的童蒙,也是说在开始发蒙的阶段是不容易的。因此,可以像对待刑人那样,制定适当的法规或纪律,以约束受教育者,使他们有所戒惧,不敢懈怠。这和前面谈到的主动性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九二爻辞:“包蒙吉,纳妇言,子克家。“包“即包容,“克’,相负。九二交居下卦之中,阳居阴位,性格中庸,故能包容。九二是阳,代表丈夫;六五是阴,而居阳位,代表性格刚强的妻子。这个家庭的吉祥,在于丈夫的包容,故日“纳妇吉”交反映的中心是包容,故曰“包蒙吉”。这一交指大多数的群众,他们人数众多,资质各异,教育时不能强求统一,应当并含包容。这种包容教育思想,后来引申为“有教无类”。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童蒙求我,都一视同仁地教育他们。这种思梖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虽不可能实现,但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以后的封建统治者,也多以“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相标榜。特别是在私学中,确实有努力实践这种思想的倾向。
六三爻辞说:“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收利。”《小象》日:“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取”即娶;“金夫”,财势大的男子;“顺”,镇。这里用一个女人比喻一类蒙者。这个女人不专一,见到一个财大气粗的好男子就动了心,跟人家走了。她的这种蒙味是由于主观上的修身不洁造成的,无可救药。对这一类人要“勿用取女”,不用理睬她。
六四爻辞说:“困蒙,吝。”《小象》:“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困顿蒙味,令人懊悔。这是自我封闭、孤陋寡闻的一类,他们与现实世界相隔绝,远离现实,故曰“独远实也”。这类人很难接受教育,他们的蒙味别人很难启发。
六五爻辞说:“童蒙,吉。”《小象》日:“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哭,人也”(《说卦传》)。有接受的意思。童蒙是纯一未开化的蒙者,自有谦虚恭顺的本性,容易按受别人的启蒙而加以消化、吸收,所以吉祥。
上九爻辞说:“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小象》说:“利用御冠,上下顺也。”上九在六交中位置最高,颇具阳刚性质,象征着刚烈而不能行适中之教的严酷师长,与下二交的大度包容的师长形成鲜明对照。他的治蒙方法是猛烈的,故曰“击蒙”。大概在这个师长门下者多是顾冥不化者,故需要在其头上猛击一-掌,以期他们能翻然回悟。这种教育方法的得失关键在于掌握分寸,分寸适中,目的正确,理由充足,猛击之后,利于“御定”,即利于他们翻然改过,不致为冠;倘若居心不正,击之过猛,则这师长本身也与寇一样了。
蒙卦所讲的教育原则主要是受教育者自愿、主动地接受启蒙,并能举一反三,善于动脑筋。老师的启蒙方法以启发式为主,并辅以强制式的约束。教师的自我修养被看作教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他要善于包容,胸怀大度,品德优良,对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对那些修身不洁、孤陋自封的人,其蒙难启,可猛击一掌,或许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