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传

天地之序,礼即天地之序,乐即天地之和,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人类社会的礼乐是本于天地之礼乐而来的

程颐与学生曾反复讨论了这个问题: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固有礼乐,不在玉帛钟鼓。先儒解者,多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此固是礼乐之大用也,然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又问:“礼莫是天地之序,乐莫是天地之和?”日:“固是。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置两只椅子,才不正便是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又问:“如此,则礼乐却只是一事。”曰:“不然。如天地阴阳,其势高下甚相背,然必相须而为用也。有阴便有阳,有阳便有阴。有一便有二,才有一二,便有一二之间,便是三,已往更无穷。老子亦日:“三生万物。’此是生生之谓易,理自然如此。“维天之命,于移不已’,自是理自相续不已,非是人为之。如使可为,虽使百万般安排,也须有息时。只为无为,故不息。《中庸》言:“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使释氏千章万句,说得许大无限说话,亦不能逃此三句。只为圣人说得要,故包含无尽。释氏空间周遮说尔,只是许多。”

天地之序,礼即天地之序,乐即天地之和,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人类社会的礼乐是本于天地之礼乐而来的

问:“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何也?”日:“此句须自家体认。人往往见礼坏乐荫,便谓礼乐亡,然不知礼乐未尝亡也。如国家一日存时,尚有一日之礼乐,盖由有上下尊卑之分也。除是礼乐亡尽,然后国家始亡。虽盗贼至所为不道者,然亦有礼乐。盖必有总属,必相听顺,乃能为益,不然则叛乱无统,不能一日相聚而为盗地。礼乐无处无之,学者要须识得。”问:“明则有礼乐,幽则有兜神,何也?”日:“鬼神只是一个造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是也。”(《遗书》卷十八)

程颐认为,先儒对礼乐的理解,大多着眼于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种理解只涉及礼乐之用,而未深人到礼乐之体。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概括了人类社会群体组织的根本原理,国家一日存在,就有一日之礼乐,即令是盗贼,也必须依据礼乐才能组织成为一个群体,否则,既无秩序,也不和谐,就不能相聚而为盗,因而礼乐无处无之,也不会消亡,是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永恒性的价值本体。再往更深一层追究,此序与和两字也是宇宙自然化

生万物的根本原理,礼即天地之序,乐即天地之和,因而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人类社会的礼乐是本于天地之礼乐而来的。天地不能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就是天地之序。“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这就是天地之和。此序与和非是一事,而是一种两两相对的张力结构,必相须而为用。和谐必以秋序为前提,秋序必以和谐为依归,天地阴阳只有遵循这种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原理运行,才能生生不息,相续不已,而成其生化之功。从这个角度来看,礼乐的根本原理即阴阳之变易,生生之谓易,也就是易理。

天地之序,礼即天地之序,乐即天地之和,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人类社会的礼乐是本于天地之礼乐而来的

这种易理既是人类社会应然的价值本性,也是天地万物本然的宇宙本体。易理作为一种本体,当然有体有用,有显有微,有寂有感,《中庙》的三何话,“不见而彰”言其显微,“不动而变”言其寂感,〝无为而成”言其体用,这三句话穷尽了天地之道,包含了儒学的全部思想,其实质性的内涵就是天地之序与天地之和,也就是礼乐二字。因此,程顾从事《易传》的写作,目的在于闸明以礼乐为核心的宇宙本体与价值本体的内涵,继往圣之绝学,示后出以开物成务之道,这与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易学研究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他在《易传序》中指出: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去古虽远,选经尚存。然而前儒失忘以传言,后学酒言而忘味,自泰以下,盖无传矣。子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地。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学 天道 人道 天地 系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