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卦传

天下之理莫善于和,得中则正,《易》道贵中和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程颐认为,天下之理莫善于中,得中则正,这种价值论的思想,是以他的宇宙论为依据的。他曾说:“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己,更有甚事?”(《遗书》卷十五)在《咸卦》传中,他联系天道与人事的诸多方面,反复论述了这种感应之理。他指出:“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以恒也。天地二物,故二卦分为天地之道。男女交合而成夫妇,放咸与恒皆二体合为夫妇之义。””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交相感也。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复甚焉。凡君臣上下,以至万物,告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则有亨通之理。君臣能相感,则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则上下之志通;以至父子、夫妇、亲戚、朋友,皆情意相感,则和顺而亨通。事物告然,故咸有亨之理也。天地二气交感而化生万物,圣人至诚以感亿兆之心而天下和平。

天下之理莫善于和,得中则正,《易》道贵中和

天下之心所以和平,由圣人感之也。观天地交感化生万物之理,与圣人感人心致和平之道,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屈则有信,信则有屈,所谓感应也。故日月相推而明生,寒著相推而岁成,功用由是而成,故曰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感,动也,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在《归妹卦》传中,程颐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天地之常理也。归妹,女归于男也,故云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则万物何从而生?女之归男,乃生生相续之道。男女交而后有生息,有生息而后其终不穷,前者有终,而后者有始,相续不穷,是人之终始也。“”夫阴阳之配合,男女之交媾,理之常也。”

天地男女之交感即阴阳之交感。这种交感是一种互动,阴必动而求阳,阳必动而求阴,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相求则合,相持则暌,唯有阴阳互动,天地交感,才能成其化育之功,生生相续而不穷,这是宇宙动力学的根本原理。泰卦之所以为吉,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得遂其通泰。否卦之所以为凶,是因为天处上,地处下,天地隔绝,不相交通,万物无生成之理。在《姤卦》传中,程颐指出:“阴始生于下,与阳相遇,天地相遇出。阴阳不相交遇,则万物不生。

天地相遇,则北育庶类,品物成章,万物章明也。””天地不相遇,则万物不生;君臣不相遇,则政治不兴;圣贤不相遇,则道德不亨;事物不相遇,则功用不成。姤之时与义,皆甚大也。”这种由天地阴阳之交感相過 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必归本于和顺。和顺就是阴顺阳,阳顺阴,阴阳两大对立势力协调共济,相辅相成,维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进而产生互补性的功能。程颐认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理,其本质在于和顺。他说:“刚正而和顺,天之道也。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刚正和顺而已。以此临人,临事,临天下,莫不大亨而得正也。”(《临主》传)“天地之道,万物之理,唯至顺而已。大人所以先天后而不违者,亦顺乎理而已。“天地之运,以其顺动,,所以日月之度不过差,四时之行不愆式;圣人以顺动,故经正而民兴于善,刑罚清简而万民服也。”〔《豫卦》传)“阴阳始交,则艰屯未能通畅,及其和洽,则成雷雨,满盈于天地之间,生物乃遂,屯有大亨之道也。”(《屯卦》传)“云气蒸而上升于天,必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云方上于天,未成雨也,故为领待之义。阴阳之气交感而未成丽泽,犹君子备其才德而未施于用也。”(《需卦》传)检阴阳之交感是否通畅和洽达于和顺的标准就足“中”。中者无过无不及。阴阳之始交不及于中,故不能通畅和洽,如果阳刚过头,阴柔太甚,超过了中的尺废,产生了对抗性的局面,其互补性的功能也将化为马有。

天下之理莫善于和,得中则正,《易》道贵中和

比如小过阴强而阳弱,为阴过之卦,大过阳强而阴弱,为阳过之卦,过则必回归于中,阴阳双方都必须以中为尺度自我克制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争取对方的互补。大过卦巽下兑上,四阳聚于中而上下弱,故为栋桡之象。程颐据其卦才解释说:“阳之大过,比阴则合,故二与五皆有生象。九二当大过之初,得中而居柔,与初密比而相与。初既切比于二,二复无应于上,其相与可知。是刚过之人,而能以中自处,用柔相济者也。过刚则不能有所为,九三是也。得中用来,则能成大过之功,九二是也。””夫居大过之时,兴大过之功,立大过之事,非刚柔得中,取于人以自铺,则不能也。既过于刚强,则不能与人同常常之功,尚不能独立,况大过之事乎?以圣人之才,虽小年必取于人,当天下之大任,则可知矣;九三以大过之阳,复以刚自居而不得中,刚过之甚者也。以过甚之刚,是违于中和而拂手众心,安能当大过之任乎?故不胜其任,如栋之桡,倾败其空,是以凶也。”(《大过卦》传)由此看来,中是结合阴阳两大对立势力的一个最佳的尺度,只有中才能中,不中则不和,天地阴阳之交感相遇皆以中为尺度不相悖害而协调并济,谓之中和,故天下之理莫善于和,《易》道贵中和。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学 卦爻 卦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