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天地阴阳而拟诸其身”批判了象数学派的唯心论和神秘主义
邵雅于其《观三皇呤》中说:“许大乾坤自我宣,乾坤之外复何言。初分大道非常道,才有先天未后天。”(《伊川击埃集》卷十五)叶适所论,是对邵雍此诗的批讯。意思是,先后天之辞,出于《文言》传经师之言,乃义理之形容辞,非实有其事。后来道家和道教花即“山林隐士”,方附会其意,立先天之学。就《周易》说,其卦爻象,出于古圣贤之手,取之于八物,用水修理身济世,非上天之所命,卦交象同天道本无先后关系,无所谓先天之易和后天之易。邵雍作为儒者,信山森隐士之言,实乃大误。接着又批评说:
夫天地之道常与人接,顾恐人之所以法象者,不能相为流通,至其差居忒乖戾,则无以辅其不及,而天人交失矣。奈何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埐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同上)
是说,天地之道同人类相接触,人以法象表现它,如果法象与地之道不相符合,则不能铺天道而治万物,此即〝天人交失矣。”可是、邵雍的先天之学,以其卦交画象,先于天地而有,实际上是〝舍实事而希影象”,其先天八卦次序图,实乃无用之物。叶适此论,依模写说,斥责先天易学为脱离事实的幻想。
总之,叶适关于《周易》和六十四卦起源的论述,未必都符合历史实际,其圣人现象说亦是一种推测。但其同数学派的争论,就易学哲学说,却意味着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斗争。叶适以卦爻象为“古圣智所自为”,承认其为人类智慧的创造,属于思维领域,但他断言这一智慧的产物出于对自然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反映,所谓。“察天地阴阳而拟诸其身。“此种观点表明,他依据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容观的关系,唯物主义地回答了卦象的起源问题,从而批判了象数学派的唯心论和神秘主义。此是功利学派易学哲学的又一贡献。
但叶适处理这一问题时,由于未能摆脱理学派的影响,又提出“天地固准易”说。他批评《系辞》文“易与天地准”说:
传之为是言也,将以大夫易也,其意若日,天地至大也,而易能准之,又弥纶之尔。按乾称统天,泰称财成天地之道,豫称顺以动,故天地如之,大壮称正大,天地之情可见矣。诗书之称道,未尝不先天。惟易不然,盖其因变以明理,而后知天地之不能违也。然则天地固准易,而易非准天地也,且既已准而从之矣,又安能弥纶之乎?(《习学记言•周易四》)
是说,《周易》讲的变易之道,统率天和地,如乾卦《彖》所说“大哉乾元乃统天”,大壮《家》所说”正大,天地之情可见矣。”所以依《周易》卦交象之变化,可以认识天地变化之理。据此,可知天地不能与《周易》相违,此即“天地固准易,而易非淮天地。”叶适此说,由于强调《周易》能弥纶天地之道,又将其义理绝对化,滑向了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