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系统《周易》结构,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份
八经卦所象征的八类事物,并不是平列的八种物质要素,而是以乾坤的物象为本根,后六卦的物象为枝蔓的本末关系。《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系辞.下》“天地细温,万物化生”等,可以说是天地与雷风水火山泽等物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注脚。父母子女八象,反映人类及至凡有唯雄牝牡分别的生物界相续繁衍的关系,《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物”正是对这种关系的说明。当然八卦的物象并非在所有的场合或同类范围都表现为本末关系,如象征人体部位、动物、稼穑、器物、疾病、颜色、方位、月令等类物象,大都是平列的。尽管如此,这些物象无论在哪种场合都不含构成宇宙万物的八种物质要素的意义。
易象系统中的卦象分支,以具体事物为象征对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是象筮阶段的产物,它的理论发展标志是《大象》的产生。根据《大象》和《系辞》对卦象的运用和研究,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极有价值的方法论启示。《系辞上》认为,万物纷繁的大千世界,“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类聚”,指同类相聚。因此,提倡“君子以类族辨物”(《易 •大象》)。这里的“类”,则指类比,比拟;族,指种类,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比类相观的办法来认识万物。这种比类相观的方法在战国时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研究方法。《孟子•告子下》云:“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礼记 •乐记》云:“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是故君子…比类以成其行。”《荀子•王制》云:“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尽管《系辞.下》把这一方法视作是“类”意义的归纳(“稽其类”)与演绎(“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但它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为同类相比,毕竞只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简单类比。这种简单类比只停留在同类事物的范围之内进行推理,因而所得结论或然性大,可拿性小。
故后期墨家认为:“辟(譬)…之辞,行而异,转而危(诡),远而失,流而离本,则不可不审也,不可常用也。”(《墨子•小取》)《大象》于每一卦都以上下卦体的物象关系,比拟修身治国中的某些道理,旨在发挥儒家思想。这些儒家思想并非必定要从六十四卦的物象关系中引出,因而类比法在这里与其说是推理的手段,不如说是宣传的工具。明清之际伟大思想家王船山认为《大象》“分审于六十四卦之性情,以求其功效,乃以精义人神而随时处中,天无不可学,物无不可用,事无不可为,由是而上达,则圣人耳顺从心之德也。”(《周易大象解•序》)把《大象》思想当作是分审六十四卦之性情并推求其功效的结果,,多少夸大了《大象》类比法的作用。《系辞 .下》云:“古者包辆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以八种简单的八卦符号来比拟或类比万物之情状的方法,无疑是对《说卦》业已将万事万物分属在八卦之下的现状所进行的理论闸叙,它的认识论价值在于使具体事物符号化,提高了类比法的综合性的意境。《系辞•上》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份。”魏王羽发挥此意,进一步说:〝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周易略例 •明象》)“尽意”是认识的目的,比类取象只是手段。汉易后期只在卦象上翻来倒去做文章,不知“立象〝的目的在于“尽意”,无怪乎王弱其言一出,学人顿觉耳日一新。王弼还说:
“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认为:综合类事物之情状,可以得到一卦的卦象,这便是比类取象的方法。但比类取象本身不是认识的日的,还必须集合八卦所代表的各种物象的意义互相征验,这样才能“通神明之德”,达到“尽意”的目的。通过比类取象的途径,获取对容观事物的一般性认识,说明卦象不只是一种简单类比,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综合类比的意义。《系辞 •下》举了十三卦说明古代的许多创造发明与卦象的关系,现在看来或许荒诞不经,但《系辞》作者的用心却无可厚非,“以制器者尚其象”(《系辞 。上》),强调卦象在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周易》对卦象这种朴素的综合类比形式的高度重视。
易象系统的第三个分支是爻象。爻象是最小单元为卦中两个基本符号"-”和”--”,主要表征无法直接感知而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两种对立的物质基因。所谓爻象,指的便是这两种符号在卦中的位置与态势。符号”-”与”--”,卦爻辞称为大和小,《杂卦》《家传》称为“刚”与”柔”,《系辞》则称为“阳”与”阳”,说的都是交的性质(简称交性)。名称上的这些不同叫法,明显反映出爻性内酒的规定在程度上的时代差异。交象的另一个因素是交位,即阴阳两种交性分别在卦中所处的位置。《系辞•下》云“道有变动,故日爻”,〝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卦设六爻,由下至上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每个交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反映出卦体自身变动的情况。因此,六爻在位置上的差异,使每个卦都呈现为一幅动态图景。六十四卦除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外,余六十二卦都是阴阳杂处的。《系辞•下》云:“爻有等,故日物。物相杂,故日文。”“等’指爻性差异,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卦体中阴阳的各种不同比例;:“杂”,指爻位差异,这种差异性,反映卦体内部阴阳之内外、上下、往来的运动变化。因此,爻性差与爻位差使每一爻在卦体中表现出一种综合性的分支功能,表现出该爻在卦体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