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疏论《周易》原理提出了乾坤二元,作出了与王弼不同的解释
孔疏继承了汉易的说法,认为六十四卦告来手乾坤两卦。其解《系辞》“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说:“大易者阴阳变化之谓。阴的变化,立爻以效之,皆从乾坤而来,故乾生三男,坤生三女而为八卦,变而相重而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本之根源,从乾坤而来。故乾坤既成列位,而易道变化建立乎乾坤之中矣。”
此是依据乾坤父母卦说,论证乾坤为诸卦之基础。乾坤为什么是父母卦?孔疏依据取象说做了论证。其解释乾卦说:
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积诸阳气而成(天),故此卦六爻皆阳画成卦也。此即象天,何不谓之天而谓之乾者,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天以健为用者,远行不息,应化无穷,此天之自然之理。故圣人当法此自然之象而施人事,亦当应物成务,云为不已,终日乾乾,无时懈倦,,所以因天象以教人事。于物象言之,则纯阳也,天也;于人事言之,则君也,父也。以其居尊,故在诸卦之首,为易理之初。
此段话的意思是,乾卦取象于天,阳气积聚而为天。天有体有用。就其体说,名之为天;就其用说,名之为乾,乾指刚健,此即“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其刚健的内涵,即“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此亦是“天之自然之理”。圣人设立乾卦的日的,就是教导人们于人事活动中,法天之用,依其自然之理,终日奋勉,无时;怠懈。天为纯阳之气,为万物之始;君父至尊,为人伦之首。所以乾卦为诸卦之始,易理之初。孔疏以乾为健,是本于王弼义,但义不同于王弼注。王弼注说:“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以刚健为用形者,即形体的主宰。而孔疏将“用形者”解释为“天之用”,即以天象为体,以刚健为天体的功用,用是依赖于体的。
其解《象》文“天行健”说:“天是体名,乾则用名,健是其训,三者并见,最为详细。”是说天体运动不息,其性质为刚健,所以称其为乾。显然,这是将天象置于第一位,从取象说出发,解释乾为刚健之义,是对王弼注的一种改造。其以乾为健,不以乾为天,又是对汉易取象说的发展。总之,孔疏以体用范畴将两派的说法统一起来。
“天之体以健为用”这一命题,就其理论思维说,肯定天为实体,刚健为实体的性能,即“自然之理”,认为有实体方有其性能,所谓”天有纯刚,故有健用”(《正义.乾》),性能依赖于其实体。这在易学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孔疏对坤卦的解释亦是如此。其解坤卦卦辞说:“盖乾坤合体之物,故乾后次坤,言地之为体,亦能始生万物,各得亨通,故云元亭,与乾同也。”又说:“坤是阴道,当以柔顺为 ,借柔顺之象,以明柔顺之德也。”其解乾卦《象》文时说:“顺者坤之训也,坤则云地势坤。”按此说法,坤卦取象于地,地亦有体有用,地之体以顺为用,坤即顺义,坤顺为地之德行。同样肯定地为实体,柔顺乃实体之性能。因此,其解《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说:“天以刚阳而尊,地以阴柔而卑,则乾坤之体安定矣。乾健与天阳同,坤顺与地阴同,故得乾坤定矣。”是说,天体刚阳,所以乾主健;地体的柔,所以坤主顺;乾健坤顺乃天地之德行。其解韩注“先明天 尊地卑,以定乾坤之体〞说:
易含万象,天地最大,若天尊地单,各得其所,则乾坤之义得定矣。若天之不尊,降在滞溺;地之不单,进在刚盛,则乾坤之体,何由定矣。案乾坤是天地之用,非天地之体。今云乾坤之体者,是所用之体,乾以健为体,坤以顺为体,故云乾坤之体。
〝乾坤之体”,“体”,指体制,非实体义。“天地之体”,此“体”,则指实体。孔疏此说,在于表明,乾坤不能成为天地之实体,只是天地之用,即天地之性能,其实体是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以上是孔疏对易学中乾坤范時所做的哲学的理解。
这种理解,就易学说,认为乾坤卦义取象于天健和地顺;就哲学说,认为乾坤乃天地实体之属性。这同王弼易学以乾坤为超越和主宰形体的抽象义理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