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学指南

中国观人术在汉代以前的,多采取分别或比较的方法,混合观人法成为时尚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原文]

综上所引,其人或圣贤,或为英雄,或为大儒,或为名士,虽有至有不至,而其全部观察之法,只一二字赅之,不必毛举细事,而其人已活跃而出。如道与气象之所以衡圣贤,气、识度之所以衡英雄,器局、神韵之所以衡名士,虽孔孟复起,不能易也。

盖尝思之,中国观人术在汉以前者,多取分别或比较法。如《尚书》之“载采采”, 《论语》之“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皆分别观人法也;如《论语》之论仁、论忠、论清,《荀子.荣辱篇》 之论.勇、《非相篇》之论辩,皆比较观人法也。至汉之季世,递晋之初叶,天下大乱,士行无常,好人伦者既不能悬的过高,而士之求骧进者,朝廷无路,转不能不乞助清议。故曹操胁许劭求其品目,孙秀①挽王戎为之题品。而为之目题者,言切至则惧祸害,言优侗②则伤鉴识,故泛应之混合法尚焉。

中国观人术在汉代以前的,多采取分别或比较的方法,混合观人法成为时尚

[注释]

①孙秀:字彦才,三国时吴国将军,孙匡之孙,因害怕孙皓的暴虐而逃往晋国。

②优侗:即“笼统”。

[今译]

综看上文所引的实例,这些人或者是圣贤,或者是英雄,或者是大儒,或者是名士,虽然有的评论精到,有的评论不精到,而所有的观察方法,都是只用一两个字来概括,不烦琐地列举细节,而那人却已经被勾勒得如在面前了。例如,用道和气象来衡量圣贤,用才气和识度来衡量英雄,用器局和神韵来衡量名士,即使孔孟再生,也无法改变。

中国观人术在汉代以前的,多采取分别或比较的方法,混合观人法成为时尚

我曾经思考,中国观人术在汉代以前的,多采取分别或比较的方法。如《尚书》中的“给他官职来检验”, 《论语》中的“如果有所赞誉,一定经过了试验”,都是分别观人法;如《论语》的论仁、.论忠、论清,《荀子.荣辱篇》 的论勇、《非相篇》 的论辩,都是比较观人法。到汉朝末年,以至晋朝初年,天下大乱,士人的行为失去了准则,喜欢评论人物的人既不能把标准定得过高,士人中追求上进的人也因为朝廷方面无路可走,而不能不求助于清议。所以曹操强求许劭对他作出品评,孙秀挽着王戎的手臂,请他给自己一个评价。而为他们作出评价的人,如果说得真切到位,则恐怕招致祸害;如果说得过于笼统,又怕有损于自己识人的声望,所以,泛泛应对的混合观人法就成了时尚。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德行 观人 相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