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总结的识人之术:人不可以貌取人,却可通过行为举止识人
[原文]
《余冬录》①:
王导②辟王述为中兵。既见,唯问江东米价,述张目不答。或日:“导亦陋矣,当时事岂无有急于米价者?而以问于辟述之初,宜述鄙之而不答也。”春以为导之间,欲以是观述耳。述年三十,尚未知名,导徒以门第辟之,人固有谓述痴者。导初见述,岂真问米价耶?述之不答,述亦默会导意有在。导见其不答也,遽日:“王掾③不痴, 人何言痴?”导之意可见矣。
又如桓温入关,王猛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温异之,问日: “吾奉天子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夫猛之为三秦豪杰也,温于其谈世务时异之,盖已心知之矣,复有此问,亦聊以戏之耳,探其所以答我者何如耳。
庾公司王敦:“卿有四友, 何者居其右?”敦日:“自有人。” 又问:“何者是?” 敦日:“自有公论。” 温之意正如此,猛托日不至之故答之,而温遂以“江东无卿比”许之,是其所以异之也。而后世论者乃讥温不识人,温何尝不识猛耶!
[注释]
①《余冬录》:书名,又名《余冬叙录》,六十一卷,编者为明人何孟春。何孟春,字子元,号燕泉,北湖区鲁塘人,博究经史,学识宏深,先后任兵部主事、吏部侍郎、河南参政、太仆少卿。
②王导:字茂弘,东晋开国大臣。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王导任丞相,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总揽元、明、成帝三朝国政,领导南迁士族,联合江南士族,稳定了东晋初期的统治。
③掾(yuan): 古代属官的通称。
[今译]
《余冬录》记载:
王导征召王述做中兵尚书。见了面,王导只何江东米价高低,王述张眼看着他,不作回答。有人说:“王导也够鄙陋的了, 难道当时没有比米价更重要的事情吗?把这个问题在征召王述的开始提出来,难怪王述鄙薄而不予回答。”何孟春以为王导的提问,是为了考察王述罢了。王述当时三十岁,还不知名,王导只是凭他的门第高而征召他。人们本来就有说王述呆笨的。王导初见王述,难道真问米价吗?而王述的不作回答,也是默然理会到了王导的另有心意。王导见他不回答,随即说:“王述不呆,人们凭什么说他呆笨呢?”王导的心意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又如,桓温攻入关中后,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一边捉虱子一边谈当世大事。桓温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问道:“我奉天子 的命令,率领精兵十万,为百姓清除残余的贼寇,而三秦的豪杰却没有来投弃的,这是为什么?”王猛是三秦的豪杰,桓温在他谈当世大事时对他感到惊异,已经心知肚明了,又有这样一问,也是聊以戏弄他罢了,为的是探究一下他怎么回答。
庾公问王敦:“您有四位朋友, 哪一位排在第一?”王敦说:“自有一个人。”庾公又问:“是谁?” 王敦说:“自有公论。” 桓温的意思正是如此。王猛用假托的豪杰不来的原因回答他,而桓温随即以“江东没有人比得上您”来赞许他,这就是他对王猛感到惊异的原因。而后世的议论者,竟然讥笑桓温不识人,桓温何曾不识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