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感情

怎样表现多福、多寿、多子呢?借其形的三种果物一一桃子、佛手和石榴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怎样表现多福、多寿、多子呢?人们在艺术上找到了可借其音或借其形的三种果物一一桃子、佛手和石榴,将它们盛在一个果盘中,或者令其长在一条枝干上。连植物学家都做不到的事情在艺术中出现了,表明是同根而生。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人们在吃桃时很容易联想到西王母为群仙祝寿的蟠桃大会,那蟠桃树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籽,吃了蟠桃能长生不老,所以叫仙桃、寿桃。由蟠桃会想到孙悟空的大闹桃园,以及东方朔偷桃的故事。还有桃都山上把守鬼门的神荼郁垒兄弟,又曾手持桃木棍棒为我们守卫门户,防止鬼魅的侵扰,被人们奉为门神。佛手即佛手柑,又称香橼。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佛手,取象也。----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成熟的佛手金黄面有光泽,清香袭人,多作清供观赏,也可食用,人药。由于佛手之“佛”字与“福”字读音相近,便以佛手作为“福”的谐音物。石榴,又名“安石榴”,据传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取名安石榴。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榴五月开花,有红,黄、白三色,单叶者结实,千叶者不结实,或结亦无子也。实有甜、酸、苦三种。《抱朴子》言苦者出积石山,或云即山石榴也。《酉阳杂俎》言南诏石榴皮薄如纸。《琐碎录》言河阴石榴名三十八者,其中只有三十八子也。又南中有四季榴。四时开花,秋月结实,实方绽,随复开花。有大石榴赤色如火。海石榴高一二尺即结实,皆异种也。案《事类合璧》云;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有洁白如雪者。潘岳赋云;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石榴之子无数颗,晶莹如宝石,同聚一膜之内;隔膜还有无数颗宝石,就像母亲孕育的孩子,成为多子的象征。

怎样表现多福、多寿、多子呢?借其形的三种果物一一桃子、佛手和石榴

人生在世,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家族的维系和繁衍是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生道路上,谁不想幸福美满.富裕长寿、多子多孙呢?即使事实渺茫,至少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慰藉。因此,人们对于“三多”的追求不仅是普遍的,也是积极的,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面“三多”的形象化,由三种不同的果物代表,也就被紧密地连在一起。当艺术的意匠将它们长在一条枝干上的时候,不但是艺术升华了,也是人的追求的集中概括。不论“华封三视”的故事真实与否,至少已经延续了3000年以上。

是树就要开花,是花就会结果。“三多”的种子撒开来时,就会遍地开花,有的产生了新的组合。譬如说多福和多寿,引得蝙蝠飞来了,用“蝠”字代替了佛手,篆文的“寿”字代替了桃子,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了“五福捧寿”。用两个圆形铜钱重叠一半,与蝙蝠,桃子组成“福寿双全”,因为那“钱”字古代称“泉”,而泉又是“全”的谐音。诸如此类,一路走下去,在形象思维的引招下,越走越远,通向广阔的吉祥文化的世界。“寿”字遇到了南极老人,是为人人崇敬的老寿星;老寿星联络了福星和禄星,俯视人间,即为福禄寿“三星高照”。至于那多子的石榴,遇到了莲花,乐器中的“笙”也吹响了,出现了“连生贵子”。"天上麒麟儿,人间状元郎”,仙女们护送着“麒麟送子”。就像连环套一样,一个接着一个,永也不断。当然,“华封三祝”只是一个个案,是吉祥文化中的一个实例。吉祥图的寓意和构成路子很多,而且错综复杂,并非都是由此出发,却是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但在众多的吉祥图中,多福、多寿、多子的“三多”确实是吉祥文化的主调。顺便说明一个问题,即在“三多”之中为什么会有“多子”呢?多生子女已经造成负担,而且还要多生男孩,岂不是重男轻女吗?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围。我们研究的是吉祥文化,为了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种种表现,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历史。古代的事情是由古人做出的,我们可以不做,但不能改变历史,更何况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我们不同,怎么能同我们一样呢?

若说重男轻女,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早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即由母系制氏族向父系制氏族转化之后,男性在社会上就占了主导的地位。进入封建社会之后,规定了妇女“三从四德”,不消说男女之间平等与否,实际上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完全成为男子的附属。对于妇女的所谓“三从",《礼记·郊特牲》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见,嫁从夫,夫死从子。”一个“从”字,就是归顺、顺从、听从。出嫁前由父兄做主。出嫁后由丈夫做主,丈夫死了由儿子做主,总之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主,一生都被束缚在家庭中。所谓“四德”,《礼记·昏义》说:“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以成妇顺也。”妇德就是贞节操守,妇言就是辞令温雅,妇容就是容貌柔顺,妇功就是织绣女红。这是在女儿出嫁前的“必修课”。我们研究民间工艺,常说中国的劳动妇女“心灵手巧”,赞叹她们所做工艺品的精致优美,却不知在她们的背后,过去曾有沉重的压力,是在屈辱中得以磨炼的。

由此看来,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是由历史的不公而造成的。在古代.既然男子是社会的主干,当然也就受到重视。再说,男女之间的体质毕竟是有区别的,从事农业劳动出现了“男耕女织”的模式。遇到战争也要靠男子。“木兰从军”的故事所以受到赞扬,便是女扮男装从军报国。连木兰也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闻一多在《匡斋尺牍》中分析《诗经·芣苡》(芣苡,也作芣莒)篇时指出:“芣苡”就是“车前”;“古籍中凡提到芣苡,都说它有‘宜子”的功能,那便是因禹母吞芣苡面孕禹的故事产生的一种观念。”他说:“你知道,宗法社会里是没有‘个人”的,一个人的存在是为他的种族而存在的,一个女人是在为种族传递并繁衍生机的功能上而存在着的。如果她不能证实这功能,就得被她的侪类贱视,被她的男人诅咒以致驱逐,面尤其令人胆颤的是据说还得遭神-祖宗的谴责。环境的要求便是法律,不,环境的权威超过了法律。而‘个人”偏偏是一种最柔顺的东西,在积威之下,他居然接受集团的意志为他个人的意志。所以,在生理上,一个妇人的母性本能纵然十分薄弱,可是环境的包围,欺诈与恐吓,自能给他逼出一种常态的母性意识来,这意识的坚牢性高到某种程度时,你便称它为“准本能的"。亦无不可。总之,你若想象得到一个妇人在做妻以后,做母以前的憧憬与恐怖,你便明白这采芣苡的风俗所含的意义是何等严重与神圣。”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而一个家族的兴旺最重要的标志是子孙繁衍。就国家面论,古代的人口不是太多,而是偏少。我们知道,人力是小农经济的主体;人丁是封建国家各种义务的具体承担者,诸如捐税、徭役等。很明显,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国力的兴衰。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先秦时代的总人口只有两千万。到西汉元始年间,全国人口也不过五千九百多万;直到清朝中期,人口的自然增长丰也不高。至清康熙、乾隆时期,才出现了人口上升的势头,到道光二十年(1840)已达四亿一千多万。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唱的是“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奋起”。新中国成立后的正式人口统计已超过6亿,现在是13亿多的大国,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的良策,走上了科学控制人口增长的道路。

怎样表现多福、多寿、多子呢?借其形的三种果物一一桃子、佛手和石榴

我们不能以今天的人口众多看古人的“多子”观念。在古代,国家的强盛与家族的旺盛是直接关联的。因此,不论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人丁兴旺。表现在吉祥文化上,也是相当可观的。

植物中的萱草,又名“忘忧”“疗愁”“丹棘”“鹿葱”“宜男”。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六:“萱本作谖,忘也。诗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谓

忧思不能自谴,故欲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吴人谓之疗愁。董子云:欲忘人之忧,则赠之丹棘。一名忘忧故也。其苗烹食.气味如葱,而鹿食九种解毒之草,萱乃其一,故又名鹿葱。周处《风土记》云: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晋代嵇含《宜男花序》说:“宜男花者,世有之久矣。多殖幽杲曲隰之侧,或华林、玄圃,非衡门蓬宇所宜序也。荆楚之士,号日鹿葱,根苗可以荐于姐。世人多女,欲求男者,取此草服之,尤良也。”实际上。萱草也就是现在所俗称的黄花菜,《本草纲目》中也已提到,所谓生男之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愿望,特别(《本草纲目))是魏晋时期的妇女,在衣襟上戴一朵萱花,与其说是信其实效,不如说是寄托一种希望。曹植写过一篇《宜男花颂》,他说“草号宜男,既哗且贞”,用光亮茂盛和嘉好吉祥形容它的品格,象征子孙之众多。在敦煌壁画的下端,多画一些供养人的图像,也就是施舍的善男信女,妇女们有名有姓,手持一枝莲花或是一朵萱花,虔诚地站在那里,她的夙愿是可想面知的。既然希望多生男孩,那么,以生多少为标准呢?今天的人们可能会笑古人的天真,他们确实有具体的数字,即“五男二女”。

且不说这种不平衡的生育观,仅就“五男二女”而言,据说是效法周武王的子女数目。北宋时期记述汴京(开封)风俗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说:“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绫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复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贴罗“五男二女”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并牙儿衣物绷籍等。谓之“催生'。"

南宋时期记述临安(杭州)风俗的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说:“婚娶之礼,先凭媒氏,以草帖子通于男家。------(经“定帖’“相亲’后)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谓之‘插钗”。---既已插钗,则伐柯人通好,议定礼,往女家报定。..男家用销金色纸四幅为三启,一礼物状共两封,名为“双缄”,仍以红绿销金书袋盛之,或以罗帛贴套,“五男二女”绿游,盛礼书为头合,共辏十合或八合,用彩袱盖上,送往。女家接定礼合,于宅堂中备香烛酒果,告盟三界,然后请女亲家夫妇双全者开合,其女氏即于当日备回定礼物,以紫罗及颜色缎匹,珠翠须掠,皂罗巾缎,金玉帕环,七宝巾环,笑帕鞋袜女工答之更以元送茶饼果物,以四方回送羊酒,亦以一半回之,更以空酒樽一双,投人清水,盛四金鱼,以筋一双、葱两株,安于樽内,谓之“回鱼筋”。--…自送定之后,全凭媒氏往来,朔望传语.遇节序亦以冠花彩段合物酒果遗送,谓之"追节”。女家以巧作女工金宝帕环答之。次后择日则送聘,-”手续很多,烦琐而隆重。

在《梦梁录》卷二十“育子”一节中说:“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上簇花朵,通草,贴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绷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由此看来,两宋时期的南北风俗是很接近的,也都有“五男二女”的观念。烦琐隆重的婚礼和关于生育的礼仪,对于事物本身除了麻烦和破费之外,并没有增加什么,然而它是一种人生的礼节,约定俗成,并表现了人际之间的亲近关系。俗话说,人文不能当饭吃,但其中浸透着情感。情感不可能由物质替代,人如果失去了情感,真不知是个什么样子。宋朝人和以后的人追求“五男二女”,他们将其图像附丽于有关的仪式中,并把它铸成“吉祥钱”,在天圆地方之内刻上五个活泼的男孩和两个女孩,并且铸上七星、神剑和龟蛇(玄武),以示怯邪辟魔的厌胜钱作用。一千多年过去了,在民间风俗中,“五男二女”的观念好像已经淡漠,不再计较具体的数字,但是那些枣,栗之类却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增加了花生。当新娘出嫁时,老人在嫁妆棉被的四角和枕头中放进几颗枣、栗子和花生。三种干果用在婚礼上,有人说这是迷信,我看不是。就像贴双“喜”字一样,它是一种祝福的密码,隐喻着对于人生的一种期望。解读这个密码,便是:

枣---栗子--花生

早--利子--花生(既生男孩,又生女孩,花开而生)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体现着人类延续的正常规律。不是在一个人和一对人身上,而是要看一个民族的整体和未来。绝不是说吃了枣子,栗子和花生就能做到,而是要看它的象征意义。它虽然是一种俗文化,但所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吉祥预兆 吉凶祝福 多福多寿多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