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90年代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揭开“思想的另一种形式的历史”的神秘面纱
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九店进行了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了600多座墓葬,获得了大量的考古成果,其中在M56中发现了二百余枚竹简,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日书》简,该墓的下葬时间为战国晚期的早半段,因此这批《日书》简对于了解战国后期楚国的数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江陵张家山清理了三座西汉初年的古墓(编号M247、M249、M258),其中247号墓出土竹简一千余枚,除汉律材料外,同墓出土的《盖庐》属兵阴阳类书籍,另外还有《算数书》等珍贵文献,249号墓则出土了《日书》等材料。另外,在247号墓和249号墓中均出土了历谱。
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慕也发现了大量的竹简,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甲、乙两种《日书》,甲种简73枚,乙种380枚,内容同睡虎地的两种《日书》相似。
1986年,湖北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属于战国时期的荆门包山2号墓,在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有大量的卜筮祭祷记录,属于祈禳类的数术文献。
1986年湖北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江陵岳山36号秦墓中出土了两枚木牍,内容为《日书》类数术文献,该墓的下葬年代可能为秦初。
1993年,江苏东海尹湾6号墓出土了133枚竹简及23枚木牍,其中属于数术类的材料很多,有《神龟占》、《博局占》、《六甲占雨》、《行道吉凶》、《刑德行时》等内容。
199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江陵王家台15号墓,该墓的下葬时间在战国晚期到秦代之间,墓中出土了大批竹简,与数术有关的竹简除了《日书》以外,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归藏》。《归藏》据说是三《易》之一,属商代的《易》。传世的《归藏》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六朝人的伪作,然而这次在王家台发现的《归藏》正好就是过去被人们视为伪作的《归藏》,这样就可以证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归藏》,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存在,而且是当时数术活动中实用的方法之一。
1999年在湖北荆州市周家台30号秦墓中出土了178枚竹简,其中也有《日书》等数术文献,该墓的下葬年代略晚于云梦睡虎地11号秦基。
1999年,湖南省沅陵县虎溪山1号汉墓中出土了一千多枚竹简,其中包括了《日书》等数术书籍,该墓的下葬时间为汉文帝时期。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在20世纪90年代从文物市场上购置了一批被盗掘出土的简牍,其中被归为《日书》类的简牍达109枚,年代可能属于汉初。
2000年3月,湖南省随州市北郊孔家坡8号汉墓出土了300多枚竹简和4枚木牍,其中也有《日书》等数术书籍,该墓的下葬年代属于西汉早期。
另外,在居延汉简、吐鲁番文书以及其他一些发现中都有不少数术材料,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数术材料的大量出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注意,过去研究中国思想史,往往注重的是一些经典思想家们的思想,而忽略了一个作为更广泛思想背景的一般民众的思想面貌。数术文献的大量发现,正好可以使我们能够弥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中的这一个缺环,正如葛兆光先生在为李零先生《中国方术考》一书所作书评中指出的那样,数术文化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揭开“思想的另一种形式的历史”的神秘面纱,因此不少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古代数术文化的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