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离下坎:未济卦、火水未济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离下坎:未济卦、火水未济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初六,濡其尾,吝。九二,曳其轮,贞吉。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卦名】
今本:未济 帛书:未济 归藏:未济 上博:未凄 清华简: 海昏:未济
济为济渡、过河,引申为完成、助益。既济为已经渡河,引申为完成,得到助益;未济则是未能渡河,引申为未能完成、未得助益。
关于济字详解可参考既济卦。
清华简未济卦作,通凄。清华简缺既济卦,因此其卦名未知。比对上博简,其既济一样作既济,但未济作未凄。清华简“”卦可能是“未”之误。
《说文》:“凄,云雨起也。”未凄就是云雨未起,相较于既济(霁)则是云雨已停。雨在《周易》代表阴阳调和,云雨未起则代表阴阳不调和。
【卦义】
未能济渡,未能完成。水火不济,冷热不调,同受水火之害。
未济原意为未能渡水,无法渡水。引申为事情无法成功,无法得到救济。
《易经》中以“小狐汔济,濡其尾”的故事说明。小狐狸渡水,不知深浅就冒然下去,结果湿了尾巴。
卦象离上坎下,火性炎上而又居上,水性润下而又居下,水火违行而无法交合,造成了阴阳、冷热的失调。这有如否卦,地之阴气停于下,天之阳气停于上,天地之气无法交泰。
未济又有外文明而内幽暗的卦象,文明美丽表现于外,但实则危险阴暗藏于内。因此小狐未能明断,而受美丽外表之欺骗,贸然下水。之所以举“小狐”者,老狐狸疑心重,因此有“狐疑”的成语,小狐则涉世未深,未多深算就行事。
和既济卦每一爻阴阳都当位相反的,未济卦每一爻都阴阳失位,阳爻在阴位,阴爻在阳位。与既济一样的,则是未济也是六爻皆相应,初六应九四,九二应六五,六三应上九。
未济卦是继既济卦而来,也是六十四卦的最终卦。《序卦》:“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既济与未济是成对的综卦(反对卦),也是错卦(旁通卦)。而之所以不将既济排于最后,是因万物不可穷尽,若以既济为结束是代表完美画下句点,也是六十四卦的结束,但天道循环,始卒若环,无始无终,以未济为终正是代表这不是一个实质的结束,而是另一循环的开始。
得未济卦者,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注意观察之后再做判断,小心美丽外表下藏著危机,因此绝对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很容易因此受骗而遇险,甚至惹来杀身之祸。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更应当小心选择。所以《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未济卦爻辞与既济卦有很多相似之处:初与上皆言濡其尾、濡其首。既济初爻言“曳其轮,濡其尾”,未济于初与二爻分言“濡其尾”、“曳其轮”。既济九三言“高宗伐鬼方”,未济九四言“震用伐鬼方”。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未得济渡,亨通。小狐狸在旱季裡渡水,湿了尾巴去还是无所利。
未济也有亨通之道,在于柔顺而得中庸,指六五爻,《彖传》说的“柔得中也”。小狐狸因为没有仔细审查情况而贸然下水,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因此卦辞后面说“无攸利”。
《诗经.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程朱注解以为“濡尾”即“未济”,程颐:“狐能度水,濡尾则不能济。”朱熹:“汔,几也。几济而濡尾,犹未济也。”然而,狐狸渡水,不管有没有渡水成功,那有不濡尾的?相较之下王弼注较合事理:“将济而濡其尾,力竭于斯,不能续终。”孔颖达:“濡尾力竭,不能相续而终至于登岸,所以无攸利也。”
【字义】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当代有学者认为当读作“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并引《史记.春申君列传》为证:“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史记》所引顶多只能作为一种可能,原本就不足以作定论。若依《彖传》,当作“小狐汔济”。其次,《史记》此段显然是言谈之间不精确的引述,只是大概谈到经文内容,其文字与卦辞也不一致,不足以作为句读之可靠证据。再从《周易》总体经文来看,类似者如《彖传》贲卦读作“贲,亨,小利有攸往”,遯卦读作“遯,亨,小利贞”。
小狐汔济:汔,音企,涸,乾涸的意思,引申为危、几、几近。《说文》作“汽”:“水涸也。”段玉裁注:“《大雅.民劳》传曰:‘汔,危也。’《周易》‘汔至亦未繘井’、‘小狐汔济’,虞翻曰:‘汔,几也。’皆引伸之义。水涸为将尽之时,故引伸之义曰危、曰几也。”小狐汔济因“汔”字义不同而有不同的注解。一、小狐狸在河水乾涸时渡河。小狐狸没办法过大河,因此必需等水乾涸才能过河。此为王弼看法:“小狐不能涉大川,须汔然后乃能济。”二、小狐狸渡水差点就成功,但还是没成功。汔,几,几乎,几近。郑玄、虞翻、朱熹持此看法。虞翻:“狐济几度,而濡其尾。”朱熹:“汔,几也。几济而濡尾,犹未济也。”三、小狐狸很大胆的过河。汔,作仡,勇敢、大胆的样子。程颐作此解:“汔,当为仡,壮勇之状。《书》曰:仡仡勇夫。小狐果于济,则濡其尾而不能济也。”四、小狐狸在乾旱中寻找救济,觅食寻水。汔为乾旱,济为救济。狐狸虽然是会游泳的动物,但基本上狐狸很不喜欢水,除非被逼不得已,例如要觅食,否则不大会下水游泳。因此才有“濡其尾,吝”的爻辞。“济”虽原义为渡水,但亦可解释作“救济”。若济解释为救济,引申则为觅食或寻水,那么“小狐汔济”为乾旱中小狐狸在寻水喝,或是在觅食,因此不小心“濡其尾”,很不爽,最后甚至落水还可能灭顶。在旱季觅食不易,小狐已受火热之害,现在见到水源以为能以为济,反又受水之害,因此同时受到了水火交迫,此即未济之卦义。五、小狐狸乞求救济,寻水喝或觅食。《易经》中许多文字都是双关语,汔或可假借为“乞”,乞求之义。帛书作“小狐气涉”。《说文》:“气,云气也,象形。”“又省作乞。”段玉裁:“气气古今字。”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君子要谨慎辨别事物,以及选择自己所处的地方。小狐狸见水就往下跳,未能辨别水之深浅,所以受水之害,而无所利。若能谨慎观察辨别,再小心下水,则可涉水,得到亨通。王弼辨物居方注解为各当其所,后儒多从之:“令物各当其所也。”孔颖达:“君子见未济之时,刚柔失正,故用慎为德,辨别众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所以济也。”程颐:“君子观其处不当之象,以慎处于事物,辨其所当,各居其方,谓止于其所也。”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狐狸的尾巴被水沾湿,自取其濡(辱)。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不知自己的极限、能耐,而遭此濡。未济之时,未谨慎审察情势,不自量力而冒险行事,不蒙其利,反受其害。六位中上为首,下为尾。初六说濡其尾,上九说濡其首。
既济初九,未济卦辞,亦曰“濡其尾”。上九曰“濡其首”。初在下在末,故称尾。上在前,故称首。
【字义】
濡其尾:沾溼它的尾巴。濡,音“如”,沾湿。
不知极:极原为栋樑之义,引申为至高、至远,或中。不知极,不知河岸之远,不知极限。王弼:“濡其首犹不反,至于濡其尾,不知纪极者也。”纪极即极限、限度之义,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聚敛积实,不知纪极”。程颐:“不度其才力而进,至于濡尾,是不知之极也。”然而朱熹以为文义不通,怀疑极是敬字之误:“极字未详。考上下韵亦不叶,或恐是敬字,今且阙之。”《日讲易经解义》将极解释为终:“极是终。”“是但知始之欲济,而不知终极之不能济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车轮受牵制,难以前进,贞定为吉。
既济初九曰“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至未济卦,濡尾与曳轮拆分至初、二两爻。《象传》在既济初九曰“曳其轮,义无咎也”,此处则曰“九二贞吉,以中正也”。
【字义】
曳其轮:牵引车轮,车轮因受牵制而难以前进。曳,音“业”或“意”,牵引、往后面拉。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既济初九和未济九二都说“曳其轮”,宋衷认为,这是因为阳圆阴方(天圆地方)。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未得救济,出征凶,利于涉险渡河。
爻辞讲“未济,征凶”,又言“利涉大川”,前后矛盾。因未济就是未能渡河,那怎么会利于涉大川?
王弼认为,前面讲的是无法自救、自济。后面讲的是寻求外援而得济。朱熹则提出两种可能:一是未济征凶是指不利于行陆路,利涉大川意指行水路则宜。二是怀疑“利涉大川”应作“不利涉大川”。
“济”也可解释作“成”,虞翻:“济,成也。”荀爽则认为未济指的是男女婚姻未成。
李光地则以“时”来解释:“既济、未济两卦爻辞,未有举卦名者,独此爻曰未济。盖他爻之既济未济者时也,顺时以处之而已。此爻时可济矣,而未能济,是未济在己而不在时,故言未济,见其失时也。无济之才,故于征则凶,有畏愼之心,故于涉大川则利。”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贞定则吉,不再悔恨。振作而大举征伐鬼方,必需花费三年时间才能攻下,然后受到大国的封赏。
四原本就是多惧的位置,九四又不当位,所以本当有悔。贞吉悔亡,言贞定则吉,悔也当亡。若不贞定而大举行动,那么必需经过三年(长时间)的征讨才会有功。
既济九三言“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以殷商高宗立场言征伐鬼方一事。未济九四则言“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大国即周对于殷商的称呼,因此这是以周的观点谈征伐鬼方一事。
关于鬼方,可参考既济卦九三注。
【字义】
震用伐鬼方:通解以震为振作、震动,或震惊、威震。如程颐:“震,动之极也。”孔颖达依王弼而注解为威怒:“震发威怒,用伐鬼方也。”俞琰:“震用伐鬼方者,震动而使之惊畏也。”鬼方,北方的方国,殷商时期的外患。徐中舒认为伐鬼方当是季历事绩,但他将震解释为震惊、惊恐,详见〈殷周之际史蹟之检讨〉。廖名春认为“震用”即“歧周”,并认为既济九三的“高宗”即季历,史称古公亶父“太公”应作“太宗”。廖说论证过于矫作牵强。依爻辞行文,震似乎是主辞,比较像是人名,因此高亨怀疑震是周的一位大臣。然而,史书不见此人。爻辞类似的文字,如“王用”五见,离卦“王用出征”;“公用”两见。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以上的“用”字前面皆用主辞。另革卦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坎上六“係用徽纆”,晋卦上九“维用伐邑”,遯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用”字之前则用动辞。
三年有赏于大国:三年,概数,泛指需要几年的时间。既济九三《象》曰:“三年克之,惫也。”“大国”《周易集解》作“大邦”,周称殷为大国或大邦,特别是大邦,屡见于《诗经》。有赏于大国,似乎是讲周受到商王的封赏。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此处“震用伐鬼方”应指周也参与了殷王伐鬼方之事,王应麟、李道平考证认为这是季历,当代学者如徐中舒引《竹书纪年》也认为是季历。但是季历也就是文王父亲,当商王文丁之时,距高宗(武丁)有五世之久,大约有百年时间,这或许是高宗之后的另一次征伐,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从武乙至太丁十几年时间,季历多次伐鬼方:“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案:翟通狄,翟王即狄王)“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四年,周人伐馀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文丁杀季历。”“戎”为鬼方的另一称呼,详论见既济卦九三注解。不过现代学者或者认为另有其人。如高亨认为“震”为周之大臣名。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贞定则吉,无所后悔。君子的德性光晖,能够打动人心而让人信服,吉。
虚心礼贤下士,求教于人,反而因此而更加散发出自己的领袖魅力。徵求于人而能以诚意打动人心。六五为君爻,又居于上卦离日之中,与九二相应,光晖映人之象。
需卦“有孚,光亨,贞吉”,需卦讲的是饮食之道,九五曰“需于酒食”,《大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既济六五爻辞似需卦之外,上九又曰“有孚于饮酒”,似有需卦之义。既济卦已谈过,从经文与《彖传》来看,既济似乎是需卦与明夷旁通而来,且既济卦与未济卦经文多有相近处。这些巧合,都相当值得研究。
【字义】
其晖吉也:晖音挥,即光晕的晕,通辉、煇。《释文》:“晖字又作辉。”程颐:“光盛则有晖。晖,光之散也。”《说文》有晖无辉:“晖,光也。”段玉裁:“按:‘光也’二字当作‘日光气也’四字。篆体晖当作晕,《周礼》晕作煇。古文叚借字。”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相信于饮食喝酒之宴乐,没有罪咎。但若喝酒喝到湿了头,那么相信也将会失去这一切。
未济已过,将转既济。信于既济(有孚),适度的饮酒逸乐无伤大雅,但告戒君子当有所节制,不能耽溺。
“濡其首”为双关语,字面意思承前文,只是在描绘饮酒无度,不知节制的样子,所以《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言喝酒喝到头都湿了。但同时承既济与未济两卦的脉络,两卦都在讲小狐汔济的事,若未能度量自己能力,可能渡水灭顶。因此这裡“濡其首”也在暗指若不知节制,会有灭顶之凶。
爻辞前后各有“有孚”,孚为信,有孚意指相信于…,确信…。前者相信既济已要到,所以开始逸乐。后者则不知节制,确信将因此而有凶灾。
六爻初为尾,上为首。既济与未济两卦初爻皆曰濡其尾,上爻皆曰濡其首。
【彖传】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未济亨,柔得中也:未济所以能亨,因六五柔得中。经文作“未济亨小狐汔济”,有学者依《史记.春申君列传》所引易曰“狐涉水,濡其尾”坚称经文当作“未济,亨小。狐汔济”。但依《彖传》,当做“未济,亨。小狐汔济”。从“柔得中”可见未济卦主爻为六五,既济卦亦曰“初吉,柔得中也”,则是以六二为主爻。由“柔得中”来看,就卦变观点,未济是否卦而来,否卦六二至五成未济。若是以旁通观点来看,则是讼卦而来,晋卦六二至讼五而成未济。
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未出中,指的是坎中,即九二。未出中,未出坎险之中。坎为水,未出坎则是未济之义。九二居坎中,坎陷而未能出。以小狐为喻者,涉世未深,即使本性多疑,亦难以判断形势。
不续终也:续终,持续至终,即《尚书》所说的“克终”,谦卦所说的“君子有终”。孔颖达:“濡尾力竭,不能相续而终至于登岸。”
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未济卦六爻皆不当位,但六爻皆相应。
上离下坎:未济卦、火水未济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