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注释:鼎耳:鼎腹两边高出部位谓之鼎耳,中空以便于穿进横木杠,搬运鼎身。雉膏:指甘美的山鸡汤。方雨:指下雨的时候。亏悔:指消释悔恨。
本爻辞的意思是:鼎的耳朵被破坏了,无法被移动,鼎中甘美的山鸡汤也喝不上了。待到阴阳调和,润雨出现才能消释悔恨,最终还可以获得吉祥。
译文:九四,鼎器耳部变异,插杠举移的路途堵塞,精美的雉膏不得获食;待到出现阴阳调和的霖雨必能消除悔恨,终获吉祥。
注释: ①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雉,音Zh丨,野鸡,“雉膏”谓“野鸡羹”,《释文》引郑玄曰食之美者。”此言九三处《鼎》下卦之上,当“鼎耳”之位,但以阳居阳,刚实不能虚中,犹如鼎耳中空处变异堵塞,无法插杠举鼎运行,故曰“鼎耳革,其行塞”;又因三、上倶阳不应,则九三既难行又无援,故徒有鼎器无所为用,虽有“雉膏”不能见食。《王注》三处下体之上,以阳届阳,守实无应,无所纳受。耳宜空以待铉,而反全其实塞,故曰‘鼎耳革,其行塞虽有‘雉膏’而终不能食也。”②方雨亏悔,终吉:方,将要,此处含“待到”之意;雨,象征阴阳调和;亏,消也。这两句从正面诫勉九三,谓其虽阳刚太甚,有“耳革”、“行塞”、“雉膏不食”之悔,但所属下巽为阴卦,若能取阴调阳,必能出现阴阳和通之“雨”,则可消其悔,终获吉祥。《王注》雨者,阴阳交和,不偏亢者也。虽体(“体”阮刻作“阴”,据《校勘记》改)阳爻,而统属阴卦,若不全任刚亢,务在和通,‘方雨’则悔亏,终则‘吉’也。”
鼎卦第三爻,爻辞: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人生启示
古代的鼎都有两个耳洞,方便搬运和倾倒。所谓“耳革”,不外乎就是耳洞堵塞或者耳环断裂。既然这样,就没法行动、移动了,鼎里再好的食物也吃不上了。这个比喻用到人身上,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耳朵听不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了,那么行动就会出问题,就会闭塞不通,哪怕你腹中再有才学也派不上用场。
《象》中这样解释本爻:“鼎耳革”,失其义也。这里指出:“鼎器的耳部被破坏了”,鼎无法移动,也就失去了它虚中纳物的意义。
从卦象上看,九三居下卦的顶端,虽然属于得正,但是失中,没在这卦的中间位置,这意味着其行动不能坚守中庸之道。本卦的最高领导六五这一爻,属于阴爻居阳位,与九三性格相异,意见等难以协调统一。加上九三与上面的九四逆比,行动受阻。九三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自思己过,听命于本卦最大的领导六五,那么阴阳调和,终能获得吉祥。
占得此爻,你是性格争躁、敢说敢做之人,可是你的领导却是做事优柔寡断,你不要为此看不起他,与之发生冲突,否则你会被闲置起来,再有才能也施展不出来。你应该听命于领导,凡事要请示和商量,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经文意思是:鼎耳掉了,移动鼎有困难,里面的山鸡肉也吃不上,刚好有雨,悔恨渐消,最终吉祥。
象辞意思是:鼎耳掉了,便失去了鼎耳的意义。
从人的形象分析,九三爻的位置应当相当于鼎耳部位。也就是说本来在这里应该铸造鼎耳。可是由于火的烧烤,使这里的鼎耳经常脱落。鼎耳一掉,鼎便无法搬运,鼎下面是火,无法靠近鼎,所以吃不到里面的肉。不过下了一场雨,浇灭了火,人们便可以来到鼎边吃里面的美味了。所以最终吉祥。
从这一爻辞来看,古时初期的鼎耳就是铸在九三这个位置的。可是由于在这里经常会断裂,所以后来改在六五处铸鼎耳了。然而爻辞却不是想说鼎耳这件事,而是引用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就是初登位的天子用新的政策治理国家时,要精简机构,去掉没必要的政府机构,节约政府开支。而爻辞中的“雨”便含有恩泽的意思了。即是说君王对于精简下来的政府官员,要施以一定的恩惠,使他们不至于心怀怨恨。
鼎卦第三爻,爻辞: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占得此爻,切记:
有物不能食,有马不能骑。
悔吝终防有,其中月露兮。
风雨阻长途,行人防有阻。
客归还未归,未许还未许。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鼎”之为义,虚中以待物者也。而三处下体之上,以阳居阳,守实无应,无所纳受。耳宜空以待铉,而反全其实塞,故曰“鼎耳革,其行塞”,虽有雉膏,而终不能食也。雨者,阴阳交和,不偏亢者也,虽体阳爻,而统属阴卦。若不全任刚亢,务在和通,“方雨”则悔亏,终则吉也。
[疏]“九三鼎耳革”至“终吉”。○正义曰:“鼎耳革其行塞”者,“鼎”之为义,下实上虚,是空以待物者也。“鼎耳”之用,亦宜空以待铉。今九三处下体之上,当此鼎之耳,宜居空之地,而以阳居阳,是以实处实者也。既实而不虚,则变革鼎耳之常义也。常所纳物受铉之处,今则塞矣,故曰“鼎耳革,其行塞”也。“雉膏不食”者,非有体实不受,又上九不应于己,亦无所纳,虽有其器,而无所用,虽有雉膏,而不能见食也,故曰:“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者,“雨者,阴阳交和,不偏亢者也。虽体阳爻,而统属阴卦。若不全任刚亢,务在和通”,方欲为此和通,则悔亏而终获吉,故曰“方雨亏悔,终吉”也。
虞翻曰:动成两坎,坎为耳,而革在乾,故“鼎耳革”。初四变时,震为行。鼎以耳行,伏坎震,折而入乾,故“其行塞”。离为雉,坎为膏。初四已变,三动体颐。颐中无物,离象不见,故“雉膏不食”。 虞翻曰:谓四已变,三动成坤。坤为方,坎为雨,故曰“方雨”。三动亏乾,而失位悔也。终复之正,故“方雨,亏悔,终吉”也。
鼎耳,六五也,为鼎之主。三以阳居巽之上,刚而能巽,其才足以济务,然与五非应而不同。五,中而非正。三,正而非中,不同也,未得于君者也。不得于君,则其道何由而行?革,变革为异也,三与五异而不合也。其行塞,不能亨也。不合于君,则不得其任,无以施其用。膏,甘美之物,象禄位。雉指五也,有文明之德,故谓之雉。三有才用而不得六五之禄位,是不得雉膏食之也。君子蕴其德,久而必彰,守其道,其终必亨。五有聪明之象,而三终上进之物,阴阳交畅则雨。方雨,且将雨也,言五与三方将和合。亏悔终吉,谓不足之悔,终当获吉也。三怀才而不偶,故有不足之悔,然其有刚阳之德,上聪明而下巽正,终必相得,故吉也。三虽不中,以巽体,故无过刚之失。若过刚,则岂能终吉?
行,下孟反。塞,悉则反。以阳居鼎腹之中,本有美实者也。然以过刚失中,越五应上,又居下之极,为变革之时,故为鼎耳方革,而不可举移。虽承上卦文明之腴,有雉膏之美,而不得以为人之食。然以阳居阳,为得其正,苟能自守,则阴阳将和,而失其悔矣。占者如是,则初虽不利,而终得吉也。
三至五兑为耳。巽陨落。故曰耳革。行。道也。易林复之中孚云。鼎炀其耳。热不可举。大路壅塞。旅人心苦。以行为道路。盖三承乘皆阳。阳遇阳故其行塞。上离为雉。兑为膏。雉膏在上。乃上不应三。故雉膏不食。兑为雨。为昧。故曰亏悔。亏悔不明也。吴先生云悔晦也。按易林复之云。阴雾作匿。不见白日。不见白日。亏也。于虚赋日月蔽亏。江淹诗金峰各亏日。是也。阴雾作匿晦也。吴读与易林同也。终吉者。初之四则三临重阴。阳得阴则通。故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