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卦象:象辞的意思是:风吹在水面上就是涣卦的卦象,先王从中受到启发,祭祀先帝,设立宗庙。
译文:《象传》说:风行水面,象征“涣散”;先代君王因此通过祭享天帝、建立宗庙,以归系人心。
注释: ①风行水上,“涣”:释《涣》卦上巽为风、下坎为水之象。
②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这是说明“先王”观“风行水上”之象,悟知“散中有聚”之理,故“享帝”、“立庙”以归系天下人心。《程传h“收合人心,无如宗庙,祭祀之报,出于其心。故‘享帝’、‘立庙’,人心之所归也。紧人心,合离散之道,无大于此。”
说明: 本卦取名“涣”,含有散而不乱、文理烂然之义。推其寓理,凡物之聚,必来自散;而秩然有序之散,又能各显物用:分中见合,形散神聚,正是处“涣”之道。观其卦象,“风行水上”,则水面沦漪泛起,正见自然之“文”。于是,《涣》卦的卦象便被后代文论家所引申发挥,成为“自然成文”说的源头。如苏洵谓“风行水上”为“天下之至文”,并称“天下之无营而文生者,唯水与风而已”(《嘉祐集》卷十四《仲兄字文甫说》);李贽以为“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李氏焚书》卷三《杂说》);乃至顾炎武评析诗文的“繁简”时也指出昔人之论谓:‘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日知录》)可见,本卦大象所含藏的美学因素,是值得认真挖掘的。
《象》中这样解释道:“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这里指出:涣的卦象是坎(水)下巽(风)上,为风行水上之表象,象征涣散、离散。先代君王为了收合归拢人心便祭祀天帝,修建庙宇。 涣卦象征涣散,启示了如何拯救涣散的道理,属于下卦。《象》中这样来断此卦:隔河望见一锭金,欲取岸宽水又深,指望资财难到手,尽夜资财枉费心。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无拥限也。上以发令,不疾而速,逺而承治者也。当其无事也。先王享于上帝,配之祖考,用礼乐之道,致享而已。
[疏]正义曰:“风行水上,涣”者,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散释之象,故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者,先王以涣然无难之时,享于上帝,以告太平,建立宗庙,以祭祖考,故曰“先王以享于帝,立庙”也。
荀爽曰:谓受命之王,收集散民,上享天帝,下立宗庙也。阴上至四承五,为享帝。阳下至二,为立庙也。离日上为宗庙,而谓天帝宗庙之神所配食者。王者所奉,故继于上。至于宗庙,其实在地。地者阴中之阳,有似庙中之神。 虞翻曰:否乾为先王。享,祭也。震为帝、为祭。艮为庙。四之二,杀坤大牲。故以享帝立庙。谓成既济,有噬嗑食象故也。
风行水上,有涣散之象。先王观是象,救天下之涣散,至于享帝立庙也。收合人心,无如宗庙。祭祀之报,出于其心。故享帝立庙,人心之所归也。系人心,合离散之道,无大于此。
风行水上,涣然离散之象。离散之时,天下之险难方作,先王以是享于上帝,以一天下之心,使知无二主也。立庙以合天下之涣散,则人知反本,鬼有所归。享于帝,立庙,离散者一矣。帝,乾,上九也。上又为宗庙,巽股为立,坤为牛,坎为血,享于帝也。观此则知鲁用郊,晋祀夏郊,鲁有周庙,郑有厉王之庙,非先王意也。秦位在藩臣胪于郊祀,天子不能制,反致文武胙卒併天下。扬雄曰:僭莫僭于祭,祭莫重于地,地莫重于天,雄其知涣之说矣。
皆所以合其散。
亨帝则礼仪繁盛。立庙则楹桷巍焕。皆属于文。正释卦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