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魏晋风水学《葬书》的理论要点,周易为你白话解释

《葬书》的理论要点

(1)“生气说”:显然是受自然哲学观中“气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万物皆生于“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皆有讲究。有生气,代表着旺盛,《周易》中属大吉。故有“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而生乎万物”。只有在有生气的地方,才会形成一种充满生机的葬地环境。“生气说”成为阴、阳宅风水理论的精华。

(2)“藏风得水说”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为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认为“风”和“水”是保护“生气”的关键因素,所以既要“藏风”又要“得水”。而且,“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因此“水”成为保持生态环境有生气的最主要因素。

魏晋风水学《葬书》的理论要点,周易为你白话解释

(3“地形藏气说”,“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表明葬地周围的冈垄之势是生气所依附的场所,“土形气形物因以生”,“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葬地周围的形势也是生气存聚的条件,是构成景观起伏曲线的基础。

(4)“方位说”“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以“四灵”代表四个方位。当然,这里的四灵是以山体来象征的。以四灵座镇,具有对称庄重之感,成为中国古代风水中的一种固有模式。

(5)“遗体受荫说”:“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认为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是“情气相感”的,地美则神灵安,神灵安则子孙盛。此说虽较牵强,却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葬地环境的原动力之一。

魏晋风水学《葬书》的理论要点,周易为你白话解释

总之,《葬书》首次提出了“风水”的概念,其主要理论以阴阳为根本,以“生气说”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其目标是获得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这时的风水显然已具备了明确的思想体系,葬书》成为风水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后世的风水思想多是以生气说为核心展开的,理气派如此,形势派也不例外,气随势行,有势就有气,形势派也强调气。

《葬书》的理论再一次表明:古人选择葬地,是希望选择个“有生气”和能“藏风得水”的理想生态环境。阴宅的目标如此,阳宅的目标也不例外。“遗体受荫说”本身虽不科学,但它从客观上刺激了人们对好的风水环境的追求和保护,从此种意义上讲,它倒是有功无过。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五行 风水 八卦 吉凶 家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