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课堂

​唐宋:风水理论的发展与定型时期,主要大师及理论流派

唐宋:风水理论的发展与定型时期

前已述及,魏晋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初步形成时期,至少到南北朝为止,中国古老的风水思想已有了初步的理论框架。隋代,风水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相地书的增多。隋书·经籍志三》中出现了13部相地书的名称。从其书名来看,当时的风水书多以五音、五姓等五行生克理论为核心内容,如《五姓墓图》、《五音相基书》等,而对“生气”理论的发挥明显不够。所以隋代风水理论算不上有根本性的突破,真正促成风水理论大发展的时期还是唐宋时期唐宋时期风水理论大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有理论建树的人物增多,分支理论空前发达;宅经》等理论著作的大量出现,风水与佛道儒观念的合拍,等等。

主要大师及理论流派

唐代风水大师有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宋代有蔡元定赖文俊等。但最有影响的要数杨筠松和赖文俊两位。

唐宋:风水理论的发展与定型时期,主要大师及理论流派

(1)杨松

“按《地理正宗》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寓江西,号救贫。先生作《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褒经》、《三十六龙》等书。”@又据《宋史·艺文志》载有“杨救贫《正龙子经》卷”,也当是杨筠松作。

“按《江西通志》筠松,窦州人。停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之后黄巢破京师,“杨筠松窃秘府之书,避地江南,传其术者如万伯韶、范越风辈是也。今考万、范所传之术,与此书相表里,信或然矣”。说明杨筠松的风水术是从长安传出,然后在江西一带授徒而广为传开的。杨筠松风水理论的要点主要表现在他的三部著述中《撼龙经》专言山龙落脉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强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于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沾诸说,倒杖分十二条。

由此可见,杨筠松的风水思想以强调“山龙落脉形势”为主,开创了后世风水中的“形法派”,因传播地点首先是在江西,故又称“江西派”,与强调“理气”的“福建派”各有侧重。杨筠松的理论主要是针对阴宅的,但阳宅也常用之。其“九星说就成为后来《八宅周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唐宋:风水理论的发展与定型时期,主要大师及理论流派

(2)赖文俊

赖文俊为来代相地大师,处州人,曾在福建建阳做过官."好相地之术”,后弃官浪游,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撰有《催官篇》二卷,现收《四库全书》等书之中。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赖曾“著有《绍兴大地八铃》及《三十六铃》今俱未见。是书分龙穴砂水四篇,各为之歌。龙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震庚亥为三吉,巽、辛、艮、丙、兑、丁为六秀,而著其变换。受穴吉凶之应。穴仍以龙为主,而受气有挨左挨有之异。砂水二篇亦以方位为断。

显然,赖文俊的方位八卦和阴阳气说的原理使他成为福建“理气”学派的典型代表,与另一位福建学派的代表王 级即王赵卿属同一学派。清赵翼在《孩余丛考》中说:“一日屋宇之法,始于闽中,至宋王 级及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可见,福建派讲究的是屋宇之法。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五行 风水 吉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