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课堂

唐宋风水著作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风水思想中的一个闪光部分

风水著作的大量涌现

风水理论的发展在唐宋时期已出现明显的高潮,除建立了“形法派”和“理气派”这样的分支体系外,还涌现出大量风水著作。《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就列出了15部不同的相地书名称。既有相阴宅的,如《葬经》等,又有相阳宅的,如《阴阳书》等;既有用五音、五姓相宅相墓的,也有讲地脉和六甲相墓的。《宋史·艺文志》则列出了51种相地书名称实在是空前的。这可能与宋室南迁后,南方的灵山秀水为风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有关,因为风水中的两大流派福建派和江西派均在南方发端,最后影响全国。在《宋史·艺文志)51种相地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得以流传下来,特别是作为后世阴阳宅两大经典的郭璞《葬书》和《相宅经》即《黄帝宅经》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便是当时传下来的。因此,唐宋风水理论对后世的影响从这些著作中也能窥见一斑

唐宋风水著作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风水思想中的一个闪光部分

《宅经》的特点

这里介绍的《宅经》旧题《黄帝宅经》采《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版本,此书流传很广,版本也很多。常见的版本还有《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夷门广牍·杂占》《小十三经》《津速秘书》第四集、道藏举要》第九集、崇文书局汇刻书》《学津讨原》第九集《居家必备·趋避》、《说邪》等等纪的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本书作了如下论断:《宅经》二卷,旧本题日黄帝撰然《隋志》有《宅凶吉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书》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考书中称李淳风、昌才等宅经二十有九种,.”指出书中例举了唐代李淳风、吕才等人的宅经,这就不打自招地道出了所谓的《黄帝宅经》的成书年代不会早于唐代。显然是“方技之流欲神其说,诡题黄帝作耳”。

关于本书的内容,书的开篇便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阴阳有殊。”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总结是:“其法分二十四路,考寻休咎,以八卦之位向乾、坎、民、震及辰为阳;瞿、离、坤、兑及戊为阴,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已为首,亥为尾。而主于阴阳相得,颇有义理,文辞亦皆雅训。”

唐宋风水著作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风水思想中的一个闪光部分

总之《它经》以“阴阳”为根本,“采诸秘验,分为二十四路、八卦、九宫,配男女之位,宅阴阳之界,考寻休咎”。对阴宅图和阳宅图均作了具体的说明,是理气派的代表作书中一个值得特别称道的观点就是对“大地有机说”的发挥,书中说:“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认为居住环境也像人体一样是个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只有在各部分都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才称得上理想环境。这一观点在之后的许多风水著作中经常见到,成为中国风水思想中的一个闪光部分。

风水思想与佛、道、儒的合拍

与风水关系最为密切的宗教是道教。道教从东汉发端,历魏晋南北朝形成其基本的思想体系,其思想来源十分广泛,除古代宗教、巫术、神仙思想、谶纬迷信、黄老之学外,还有为儒家所遵从的《易经》五行、阴阳、八卦、气论等思想。而风水理论从秦汉发端,历魏晋南北朝的初步形成,到唐宋的定型,其所宗的原则也不外乎阴阳、五行、八卦、气论等思想,而实际上,道教总是把风水、卜卦等内容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风水思想就是道家思想的部分反映,如强调“气”,追求理想环境等(第八章有详细论述),以致我们能从《道藏》、《道藏举要》等道家书目中找到不少风水方面的著作而在中国历史上,佛、道、儒各教基本上是彼此受容、相互亲和的。如东晋时的仙学大师葛洪就讲究儒道双修,把儒家仁义道德和道家的学仙修道结合起来。同样,佛教也把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作为超凡脱俗、进入天界的必要条件。唐宋时期,佛、道、儒三教基本平坐,只有少数时候道教一度处在优先地位。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风水思想是与佛、道、儒三教的思想合拍的,这就从客观上保护了风水的发展。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五行 风水 吉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