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易学及其哲学在宋代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朱熹于《易象说》结尾,论述自己的观点说:
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于大卜之官,顾今不可复考,刚姑阙之。而直据辞中之象以求象中之意,使足以为训戒而决吉凶。如王氏,程子与吾本义之云者,其亦可矣,固不必深求其象之所自来,然亦不可直谓假象而遽欲忘之也。
从这段结论中可以看出,他自认为其《周易本义》同王弼和程颐易学属于一派,对取象说不必深究,但也不应学王弼那样走向极端而忘象求义。总之,朱熹对卦爻辞的解释,基本上是继承程颐的学风,注重义理但又不废取象说。其评论《程氏易说》说:
自泰汉以来考象数者,泥于术数而不得其弘通简易之法;谈义理者,沦于空寂而不适手仁义中正之归。求其因时立教,以承三圣,不同于法而同于道者,则惟伊川先生程氏之书而已。(《文集•书伊川先生易传板本后》)
此段话,既批评了汉易的象数之学,又批评了王弼派的玄学易学,而以程氏易学为正宗。据此,朱熹的易学,对筮法的解释,虽然吸收了河洛图式和邵雍的先天易学,但仍属于义理学派:或者说,站在义理学派的立场。吸收象数学派的某些观点,以补其不足。如其所说:“孔圣传之,是为十翼。遭秦弗烬,及宋而明。邵传羲画,程演周经。象陈数列,言尽理得。”(《文集•易五赞》)此科解易的学风。对其易学哲学有深刻的影响。其易学哲学中的理本论的体系,就是以这种易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朱熹的易学及其哲学在宋代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站在义理学派的立场,对北宋以来的易学和哲学的发展作了一次总结。他批判地吸取了各家的观点,以程氏易学为骨干,融会各家的长处,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体系。他吸取了欧阳修易说中某些论点,提出易本卜旅之书,企图说明《周易》的本来面貌。他阐发了程颐的假象以显义说,提出易只是个空底物事,进一步将《周易》中的卦爻辞和卦爻象抽象化和逻辑化。他吸收了图书学派的中五太极说和朱震的大衍之数说,以卦爻象为太极之数自身的展开,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程颐的体用一源说,在哲学上完成了理本论的体系。他还吸取了邵雍的加一倍法,说明太极自身展开为卦爻象的过程,用来丰富其本体论的体系。
他还吸收了张载和朱震易学中的阴阳二气说,以二气变化的法则解释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发展了程颐的阴阳无始说。最后,他以体用一源的本体论观点,解释了周敦顾的太极图说,将汉唐和北宋以来易学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的体系,转变为本体论的体系,对儒家哲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朱熹的易学哲学体系,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由于他吸收了各家的观点,其中包括气学派的观点,又具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从而对后来哲学的发展起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