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应该用伦理教化的方法,而不可用武力强制的手段
《易传》把这种谦卑的美德贯彻到治民之道中,提出了一系列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辉的具体的措施。首先,《易传》强调君主应该关心人民的生活,推行“损上益下”的惠民政策,建立“不伤财,不害民”的制度,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衷心悦服。亡说。“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宝日位。何以守位日仁,何以聚人日财。”(《系辞》)“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顾之时大矣哉。”(《顾卦•彖传》)“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剥卦 •象传》)“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几益之道,与时借行。”(《益卦•象传》)“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卦•象传》)《易传》认为,天地长养万物,其大德曰生,君主的权位显然宝费,但是必领体现天地之大德,以仁爱之心关怀人民,把养育万民的问题置于首位。这也是国家政权的根本职责。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使人民生活安定,国家政权才能巩固。如果人民的生计发生了问题,基础动摇,国家政权也必然随之而崩溃,这就如同高山剥落倾圮而附着于大地的情形一样。因此,君主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取得人民的欢心,应该损上益下,“厚下安宅”,施惠于民,不可横征暴敛,擅头徭役,应该使赋税法令有所节制,“不伤财,不害民”。
其次,《易传》认为,为了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应该用伦理教化的方法,而不可用武力强制的手段。它说:“山下有风,盅。君子以振民育德。”(《蛊卦•象传》)“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临卦•象传》)“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数。”(《观卦。象传》)“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政折狱。”(《责卦•象传》)“雷雨作,解。君子以救过省罪。”(《解卦•象传》“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节卦•家传》)照《易传》看来,人类的社会政治秩序不是像法家所设想的那样,建立在强制性的统治与服从的基础之上,而是在屯体不宁、刚柔始爻之时,由于阳刚势力“以贵下贱”“刚来而下柔”,妥到阴柔势力的衷心拥戴白愿组合而成的。
因此,维持这种社会政治秩序,主要是依靠伦理教化以争取民心,而不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来进行武力强制。为了实行教化,君主应该为人表率,成为道德的楷模,如果社会风气败坏,影响了秩序的稳定,君主应该反躬自省,引咎自责。《易传》的这个思想是和儒家的德治相通的。《论语•颜渊》:“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易传》从自然规律的角度对德治做了进一步的论证,认为君主应该效法天道,像和煦的微风那样,“振民育德”,“省方观民设教”,像统厚的大地那样,“教思无分,容保民无疆”。如果不以伦理教化而以武力强制为手段,便会事与愿违,导致不稳定因素增长,由此而建立的制度就是一种使人痛苦的制度,称之为“苦节”,“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政治到了这种局势,就是分途木路,不可收拾了。
第三,《易传》认为,居于尊位的君主只有以发于至诚的信任才能广系天下之心,因为诚信是国家团结的纽带,社会凝聚的动力。如果君民关系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之上,君主以至诚之心对待人民,人民也会以至诚之心对待君主,至诚相感,上下爻孚,于是君主就可以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动而无违,得志于天下。它说:“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患我德,大得志也。”(《益卦•九五象传》)“兑,悦也。刚中而柔外,悦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悦以先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悦之大,民劝矣哉。”(《兑卦•家传》)“刚来而下柔,动而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随卦•象传》)〝中乎,柔在内而刚得中,悦而巽,乎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中孚卦•象传》)孚是诚信,中孚就是中心诚信的意思。
中心诚信,是为至诚,至诚可以使冥顾的豚鱼之物也妥到感化,若能如此,整个国家也就笼罩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敦实笃信的气纸而同心同德,上下都感到悦乐。这种悦乐“顺乎 天而应乎人”,既合乎天道,也合乎人情,是一种天人俱悦的境界。为了使国家政治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君主应该刚中以正己,柔外以悦民,白处谦卑,以刚下柔,时时想到施惠于下,争取民心,把权力当作满足人民愿望的工具。所谓“惠我德,大得志也”,是说君主出于至诚施惠于下而取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这是政治的最大的成功。这种成功的政治把君民凝聚为一个共同感到悦乐的整体,动而悦,悦而巽,有事而与民趋之,则如禹之治水,劳而忘劳,有难而与民犯之,则如汤之东征西怨,死而忘死。既然君民之间以诚信为纽带结成了互惠的关系,“有孚惠心”,这种政治也就不待问而元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