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百家集解

易经百家集解:遁卦详解,天山遁卦名、卦画、卦辞、爻辞、彖传、象传及遁卦象数理占。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卦辞详解]

遁:亨,小利贞。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遯”亨者,遯者,隐退逃避之名。阴长之卦,小人方用,君子日消。君子当此之时,若不隐遯避世,即受其害。须遯而后得通,故曰“遯亨”。“小利贞”者,阴道初始浸长,正道亦未全灭,故曰“小利贞”。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阴消姤二也。艮为山,巽为入,乾为远,远山入藏,故“遁”,以阴消阳,子弑其父,小人道长,避之乃通,故遁而通。则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虞翻曰:小,阴,谓二。得位浸长,以柔变刚,故“小利贞”。 郑玄曰:遁,逃去之名也。艮为门阙。乾有健德。互体有巽,巽为进退。君子出门,行有进退,逃去之象。二五得位而有应,是用正道得礼见召聘。始仕他国,当尚谦谦。小其和顺之道,居小官,干小事其进以渐,则远妨忌之害,昔陈敬仲奔齐辞卿是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遁者,阴长阳消,君子遁藏之时也。君子退藏以伸其道,道不屈则为亨,故遁所以有亨也。在事,亦有由遁避而亨者。虽小人道长之时,君子知几退避,固善也。然事有不齐,与时消息,无必同也。阴柔方长,而未至于甚盛,君子尚有迟迟致力之道,不可大贞,而尚利小贞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遯徒困反。遯,退避也。为卦二阴浸长,阳当退避,故为遯,六月之卦也。阳虽当遯,然九五当位,而下有六二之应,若犹可以有为。但二阴浸长于下,则其势不可以不遯,故其占为君子能遯则身虽退而道亨;小人则利于守正,不可以浸长之故,而遂侵迫于阳也。小,谓阴柔小人也。此卦之占,与《否》之初二两爻相类。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遁月卦辟未。阴长阳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遁者退也。避也。当阴盛之时。势须退避。否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故曰遁亨。盖以行止论。洁身退隐。否所谓俭德避难也。无所谓亨。而以祸福论。防微虑远。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优游事外。亨莫亨于是矣。故传日适而亨也。阳大阴小。小利贞者。谓宜贞定也。传曰浸而长。谓阴方长。长则消阳。故利于静。不利于动也。


[彖辞详解]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阴长而君子外于时也。隐其道,逃其情,从而正之,而后乃亨。夫彼之生也,微其终大而不可御者,时之来也。故君子观其兆,而不待其至也。当位而应,犹不果制,与时行而已矣。阴浸而长,其患未害,我志犹行也,故小利而贞。刚而应柔,和而不同,遯而反制,非大徳不能消息也。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遯之为义,遯乃通也。 谓五也。“刚当位而应”,非否亢也。遯不否亢,能“与时行也”。 阴道欲浸而长,正道亦未全灭,故“小利贞”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遯而亨”者,此释遯之所以得亨通之义。小人之道方长,君子非遯不通,故曰:“遯而亨也”。[疏]正义曰:举九五之爻,释所以能遯而致亨之由,良由九五以刚而当其位,有应于二,非为否亢。遯不否亢,即是相时而动,所以遯而得亨,故云“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疏]正义曰:释“小利贞”之义。浸者渐进之名。若阴德暴进,即消正道。良由二阴渐长而正道亦未即全灭,故云“小利贞”也。[疏]正义曰:叹美遯德。相时度宜,避世而遯,自非大人照几不能如此,其义甚大,故云“大矣哉”。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侯果曰:此本乾卦。阴长刚殒,君子遁避,遁则通也。 虞翻曰:刚谓五而应二,艮为时,故“与时行”矣。 荀爽曰:阴称小,浸而长,则将消阳,故“利正”。居二与五相应也。 陆绩曰:谓阳气退,阴气将害,随时遁避,其义大矣。 宋衷曰:太公遁殷,四皓遁秦之时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小人道长之时,君子遁退,乃其道之亨也。君子遁藏,所以伸道也。此言处遁之道,自“刚当位而应”以下,则论时与卦才,尚有可为之理也。虽遁之时,君子处之,未有必遁之义。五以刚阳之德,处中正之位,又下与六二以中正相应,虽阴长之时,如卦之才,尚当随时消息,苟可以致其力,无不至诚自尽以扶持其道,未必于遁藏而不为,故日与时行也。当阴长之时,不可大贞,而尚小利贞者,盖阴长必以浸渐,未能邃盛,君子尚可小贞其道,所谓小利贞,扶持使未遂亡也。遁者阴之始长,君子知微,故当深戒,而圣人之意未便邃已也,故有“与时行,小利贞”之教。圣贤之于天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其乱而不救?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艰彼之进,图其暂安,苟得为之,孔、孟之所屑为也,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若有可变之道,可亨之理,更不假言也,此处遁时之道也。故圣人赞其时义大矣哉!或久或速,其义皆大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遯,坤再交乾也。阳长则阴消,柔壮则刚遯,昼夜寒暑之道也。二阴浸长,得位于内,君子之道渐消,是以四阳遯去,自内而之外,故曰遯。遯以全其刚,小人不能害其身,退而其道伸矣。故曰遯亨,遯而亨也。或曰:三阴进而至否,五阴极而至剥,君子犹居其间,二阴方长,君子何为遯哉?曰:否阴已盛,剥阴将穷,故否之九四、九五、上九剥之,上九君子居之,遯阴方长,进而用事,可不遯乎?然君子之遯未尝一日忘天下,阴浸长而未盛,五刚当位,应二则与之,应而不辞矣,与时偕行,岂必于遯哉?孔子所以迟迟去鲁,孟子所以三宿而后出昼。郑康成曰:正道见聘,始任他国,亦遯而后亨也。故曰: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此再以二五相应伸遯亨之义也。二阴浸长,方之于否,不利君子贞,固有间矣。然不可大贞,利小贞而已。阴为小,刚当位而应,六二得乎中正也。先儒谓居小官、干小事,其患未害,我志犹行。易传曰:圣贤之于天下,虽道之废,岂忍坐视而不救哉?苟可致力焉,孔孟之所屑为也。盖遯非疾世避俗,长往而不反之谓也。去留迟速,唯时而已。非不忘乎君,不离乎群,消息盈虚,循天而行者,岂能尽遯之时义哉?故曰:遯之时义大矣哉。在卦气为六月也,故太玄准之以逃唐。

《周易本义》(宋·朱熹)

以九五一爻释亨义。长,丁丈反。以下二阴释小利贞。阴方浸长,处之为难,故其时义为尤大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五当位。二有应。故曰刚当位而应。然而不能不适者。时不可也。故曰与时行。遁太早则有过情之讥。如严光是也。太晚则不能适。沉溺于小人之中。而不能免。如刘歆是也。行而宜之之谓义。故夫子极叹时义之大。


[大象详解]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山侵于天,下通上也。君子逃情于小人,不以力争,严以制也。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天下有山,阴长之象。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象》曰:天下有山,遯”。○正义曰:“天下有山,遯”者,山者阴类,进在天下,即是山势欲上逼于天,天性高远,不受于逼,是遯避之象,故曰“天下有山,遯”。○注“天下有山”至“之象”。○正义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山者,地之高峻,今上逼于天,是阴长之象。[疏]正义曰:君子当此遯避之时,小人进长,理须远避,力不能讨,故不可为恶,复不可与之亵渎,故曰“不恶而严”。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崔觐曰: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浸长,若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远山,故言“天下有山遁也”。 虞翻曰:君子谓乾。乾为远,为严。小人谓阴。坤为恶,为小人。故“以远小人,不恶而严”也。 侯果曰:群小浸盛,刚德殒削,故君子避之。高尚林野,但矜严于外,亦不憎恶于内,所谓吾家耄逊于荒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天下有山,山下起而乃止,天上进而相违,是遁避之象也。君子观其象,以避远乎小人,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则自然远矣。

《汉上易传》(宋·朱震)

山以下陵上天,遯而去之,不可干也。三、四、五、上,君子,初、二,小人。小人内,君子外,远小人也。小人远之则怨,怨则所以害。君子者,无所不至,初四二五相应不恶也。四阳以刚严在上,临之不恶而严也。不恶故不可得而疎,严故不可得而规,是以莫之怨,亦莫敢侮。而君子小人各得其所矣。

《周易本义》(宋·朱熹)

远,袁万反。天体无穷,山高有限,遯之象也。严者,君子自守之常,而小人自不能近。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凡卦皆合上下卦以立名。乾健艮止。皆无退义。然而遁者。以乾与艮先后天皆居西北也。西北者幽潜无用之地。太玄谓曰冥。冥者明之藏也。故曰遁。乾为君子。远遁在外。故曰远小人。五应二。故曰不恶。然以有阻隔故。绝难为与。故曰不恶而严。盖外不与绝。内实远之也。


[初爻详解]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遯”之为义,辟内而之外者也。“尾”之为物,最在体后者也。处遯之时,不往何灾,而为“遯尾”,祸所及也。危至而后行,难可免乎?厉则“勿用有攸往”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遯尾厉”者,为遯之尾,最在后遯者也。小人长于内,应出外以避之,而最在卦内,是遯之为后也。逃遯之世,宜速远而居先,而为“遯尾”,祸所及也,故曰“遯尾厉”也。“勿用有攸往”者,危厉既至,则当“固穷”,“危行言逊”,勿用更有所往,故曰“勿用有攸往”。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陆绩曰:阴气已至于二,而初在其后,故曰“遁尾”也。避难当在前,而在后,故“厉”。往则与灾难会,故“勿用有攸往”。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他卦以下为初。遁者往遁也,在前者先进,故初乃为尾。尾,在后之物也,遁而在后不及者也,是以危也。初以柔处微,既已后矣,不可往也,往则危矣。微者易于晦藏,往既有危,不若不往之无灾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遯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爻象初为尾。初往应四。则为同性之二所阻。危厉之道也。勿往则免矣。


[初爻象传]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遯,以逃避患也。患未至而首遯之,则逺于患矣。阴过二矣,而后遯焉,遯之尾也。见而逃之,反相疑也。不往而和,则何灾哉。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不往何灾”者,《象》释当遯之时,宜须出避。而“勿用有攸往”者,既为“遯尾”,出必见执,不如不往,不往即无灾害。“何灾”者,犹言无灾也。与何伤、何咎之义同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艮为尾也。初失位,动而得正,故“遁尾厉”。之应成坎为灾,在艮宜静,若不往于四,则无灾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见几先遁,固为善也;遁而为尾,危之道也。往既有危,不若不往而晦藏,可免于灾,处微故也。古人处微下,隐乱世,而不去者多矣。

《汉上易传》(宋·朱震)

卦体以前为首,后为尾,四阳避患,患未至而先遯。初六止而在后,所处不正,危道也。故曰「遯尾,厉」。往之四,虽正,成离坎,自明其节而遇险灾也,不若退藏于下,自晦其明,不往则何灾之有?初六处下,非当位者,所处微矣,是故不去犹可以免患。易传曰:古人处微下,隐乱世而不去者多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艮为止。在艮宜静。勿用有攸往。则无灾矣。


[二爻详解]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居内处中,为遯之主,物皆遯已,何以固之?若能执乎理中厚顺之道以固之也,则莫之胜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者,逃遯之世,避内出外,二既处中居内,即非遯之人也。既非遯之人,便为所遯之主,物皆弃巳而遯,何以执固留之?惟有中和厚顺之道可以固而安之也。能用此道,则不能胜巳解脱而去也。黄中之色,以譬中和。牛性顺从,皮体坚厚,牛革以譬厚顺也。六三居中得位,亦是能用中和厚顺之道,故曰“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艮为手,称执;否坤为黄牛;艮为皮。四变之初,则坎水濡皮。离日乾之。故“执之用黄牛之革”。莫,无也。胜,能。说,解也。乾为坚刚,巽为绳,艮为手,持革缚三在坎中,故“莫之胜说”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二与五为正应,虽在相违遁之时,二以中正顺应于五,五以中正亲合于二,其交自固。黄,中色;牛,顺物;革,坚固之物。二五以中正顺道相与,其固如执系之以牛革也。莫之胜说,谓其交之固,不可胜言也。在遁之时,故极言之。

《周易本义》(宋·朱熹)

胜,音升。说,吐活反。以中顺自守,人莫能解,必遯之志也。占者固守,亦当如是。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艮为牛。无妄六三或系之牛是也。二居中。故曰黄牛。易林既济之艮云。伺候牛羊。同人之无妄云。负牛上山。皆以艮为牛。艮为皮革。执持也止也。艮手为执。言二得中正。宜贞定自持。如牛革之固。莫能胜我而说去也。仍小利贞之怡(右下日)也。说脱同。


[二爻象传]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小人之道,狭而鲜亲,至于履位,人多逃也。则以法执也,或係之以利,质之以爱,然后人不得去。坚其志而不可拔也,乃得小人之中,而获其顺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固志”者,坚固遯者之志,使不去已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侯果曰:六二离爻,离为黄牛。体艮履正,上应贵主。志在辅时,不随物遁。独守中直,坚如革束。执此之志,莫之胜说。殷之父师,当此爻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上下以中顺之道相固结,其心志甚坚,如执之以牛革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艮手执也,坤为牛,坤中为黄,艮为革,执之用黄牛之革也。二近初六而应五,处于内,近小人,往从五则所执说矣。二从五成离兑,离火胜兑金,兑为毁折,有胜说之意。六二知其不可以处,而比初又不可往而从五,乃坚固以执其志,如执用黄牛之革,则初莫之止,五莫之胜,确乎不可拔,孰能夺其所守哉?故曰固志也。六二柔中,故执志如此乃能遯。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巽为志。牛革者至固之物。持志如是。贞定极矣。故曰固志。固则不动。不动则不消阳。


[三爻详解]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在内近二,以阳附阴,宜遯而系,故曰“系遯”。“遯”之为义,宜远小人,以阳附阴,系于所在,不能远害,亦已惫矣,宜其屈辱而危厉也。系于所在,“畜臣妾”可也。施于大事,凶之道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系遯”者,九三无应于上,与二相比,以阳附阴,系意在二,处遯之世,而意有所系,故曰“系遯”。“有疾厉”者,“遯”之为义,宜远小人。既系于阴,即是“有疾惫”而致危厉,故曰“有疾厉”也。“畜臣妾吉”者,亲于所近,系在于下,施之于人,畜养臣妾则可矣,大事则凶,故曰:“畜臣妾吉。”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厉,危也。巽为四变,时九三体坎,坎为疾。故“有疾厉”。遁阴剥阳,三消成坤,与上易位。坤为臣,兑为妾上来之三,据坤应兑,故“畜臣妾吉”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阳志说阴,三与二切比,系乎二者也。遁贵速而远,有所系累,则安能速且远也?害于遁矣,故为有疾也。遁而不速,是以危也。臣妾,小人女子,怀恩而不知义,亲爱之则忠其上。系恋之私恩,怀小人女子之道也,故以畜养臣妾,则得其心为吉也。然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三与二非正应,以昵比相亲,非待君子之道。若以正,则虽系,不得为有疾,蜀先主之不忍弃士民是也。虽危,为无咎矣。

《周易本义》(宋·朱熹)

畜,许六反。下比二阴,当遯而有所系之象,有疾而危之道也。然以畜臣妾则吉,盖君子之于小人,惟臣妾,则不必其贤而可畜耳。故其占如此。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巽为绳。故曰系。艮止故曰秒遁。言系恋而不即遁也。巽为疾。三无应。往遇敌。故有疾厉。然下有重阴。承顺于三。畜臣妾则吉。艮为臣妾也。巽疾象。详履卦象传注。艮臣象亦本易林。易林决(无左)之坎云。君臣扰忧。坎中爻艮震。震为君。艮为臣。故曰君臣扰忧。又兑之艮云。臣围其君。亦以艮为臣。盖艮为憧为仆。故为妾。臣与仆古不分。故为臣。由是知蹇六二曰。王臣塞蹇。小过六二曰。遇其巨。易原以艮为臣也。


[三爻象传]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係志于阴,不能遯也。为小人所制,危惫之道也。施于畜臣妾,吉也。係于鄙贱,岂可大事乎。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不可大事”者,释此“系遯”之人,以“畜臣妾吉”,明其不可为大事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王肃曰:三上系于二而获遁,故曰系遁。病此系执而获危惧,故曰“有疾惫也”。此于六二,畜臣妾之象。足以畜其臣妾,不可施为大事也。 虞翻曰:三动入坤,坤为事,故“不可大事也”。 荀爽曰:大事谓与五同任天下之政。潜遁之世,但可居家畜养臣妾,不可治国之大事。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遁而有系累,必以困惫致危;其有疾,乃惫也,盖力亦不足矣。以此昵爱之心畜养臣妾则吉,岂可以当大事乎?

《汉上易传》(宋·朱震)

九三得位,係于二阴而不能遯。巽绳,係也,故曰係遯。九三遯则阳失位以动为疾,故安其位而不动,故曰有疾。阴方剥阳,已私係之,未失位也,而曰厉,以动为疾,久则极惫,困笃不可救已。晋张华是已。三极也有惫之意,故曰係遯之厉,有疾惫也。九三为内之主,二阴自下承之,坤为臣,伏兑为妾,以此畜臣妾则吉,正也。若係志于鄙贱之人,其可大事乎?阳为大,巽为事,三动巽毁,不可大事也。故曰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惫,音败。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广韵。惫赢困也。陆绩云。大事谓天下之政。潜道之世。但可居家。畜养臣妾。不可治国之大事。


[四爻详解]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处于外而有应于内,君子“好遯”,故能舍之,小人系恋,是以“否”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九四处在于外,而有应于内。处外即意欲远遯,应内则未能弃舍。若好遯君子,超然不顾,所以得吉。小人有所系恋,即不能遯,故曰“小人否”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否乾为好,为君子;阴称小人。动之初,故“君子吉”。阴在四多惧,故“小人否”。得位承五,故无凶咎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四与初为正应,是所好爱者也。君子虽有所好爱,义苟当遁,则去而不疑,所谓克己复礼,以道制欲,是以吉也。小人则不能以义处,昵于所好,牵于所私,至于陷辱其身而不能已,故在小人则否也。否,不善也。四,乾体能刚断者。圣人以其处阴而有系,故设小人之戒,恐其失于正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好,呼报反。否,方有反。下应初六,而乾体刚健,有所好而能绝之以遯之象也。唯自克之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故占者君子则吉,而小人否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虞翻曰:否乾为好为君子。阴称小人。按四与初有应。好适者。外不与小人绝。当祸患未形之时。从容而遁也。然知几其神。惟君子能之。若小人则系恋而不去也。故曰君子吉。小人否。


[四爻象传]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君子知几絶而好遯小人,情係不能遯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嫌读为“圯”,故音之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侯果曰:不处其位,而遁于外,好遁者也。然有应在初,情未能弃。君子刚断,故能舍之。小人系恋,必不能矣。故“君子吉,小人凶”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君子虽有好而能遁,不失于义;小人则不能胜其私意,而至于不善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好者,情欲之所好也。九四係于初六,不正之阴而相应,情好也。君子刚决以义断之,当可遯之时,舍所好,动而去,与应绝矣。动则正,正故吉,萧望之不顾王生之宠是也。故曰君子吉,曰小人否者,九动成六,六安于四,又有小人不能去之象。否者,不能然也。此爻与初六相应,处阴而有所係,故极陈小人之戒,以佐君子之决。易传曰:所谓克己复礼,以道制欲者也,是以吉。小人则义不胜欲,牵于私好,相与陷于困辱危殆之途犹不知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否不也。小人不肯退。不退则凶咎至矣。


[五爻详解]

九五:嘉遁,贞吉。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遯而得正,反制于内。小人应命,率正其志,“不恶而严”,得正之吉,遯之嘉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嘉遯贞吉”者,嘉,美也。五居于外,得位居中,是“遯而得正”。二为已应,不敢违拒,从五之命,率正其志,“遯而得正,反制于内”,“不恶而严,得正之吉”,为遯之美,故曰“嘉遯贞吉”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乾为嘉,刚当位应二,故“贞吉”。谓三已变,上来之三,成坎象,故曰“以正志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九五中正,遁之嘉美者也。处得中正之道,时止时行,乃所谓嘉美也,故为贞正而吉。九五非无系应,然与二皆以中正自处,是其心志及乎动止,莫非中正,而无私系之失,所以为嘉也。在彖则概言遁时,故云“与时行,小利贞”,尚有济遁之意;于爻至五,遁将极矣,故唯以中正处遁言之。遁非人君之事,故不主君位言,然人君之所避远乃遁也,亦在中正而已。

《周易本义》(宋·朱熹)

刚阳中正,下应六二,亦柔顺而中正,遯之嘉美者也。占者如是,而正则吉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九五。嘉道。贞吉。乾为嘉。五居中当位。下有应与。大必适也。乃识微虑远。及此嘉时而遁焉。故曰贞吉。


[五爻象传]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当位相应,能制于内,遯情而治,志在乎正,可谓遯之嘉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以正志”者,小人应命,不敢为邪,是五能正二之志,故成遯之美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侯果曰:时否德刚,虽遁中正,嘉遁者也。故曰“贞吉”。遁而得正,则群小应命,所谓纽以紊之。刚正群小之志,则殷之高宗当此爻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志正则动必由正,所以为遁之嘉也。居中得正,而应中正,是其志正也,所以为吉。人之遁也,止也,唯在正其志而已矣。

《汉上易传》(宋·朱震)

阳为美,九五中正,无以加焉,美之至也。刚中处外,可行则行也,当位而应,可止则止也。不后而往,不柔而应,不安于疾惫,不係于情好,遯之至美,故曰嘉遯。贞吉者,以自正其志而安也。正志者,行止无累于物也。此夫子所以疾固欤。易传曰:在彖则概言遯时,故云与时行,小利贞,有济遯之意也。于爻至于五则遯将极矣,故唯以中正处遯言之。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五应在二。二互巽。巽为伏。故为心志。虞翻用卦变谓四与初巳易位。三已变成坎。上来之三。成坎为志。夫圣人观象系辞。其所用象。乃在三变之后。迂曲如此。使后学鸟从测之哉。


[六爻详解]

上九:肥遁,无不利。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最处外极,无应于内,超然绝志,心无疑顾,忧患不能累,矰缴不能及,是以“肥遯无不利”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上九,肥遯无不利”。○正义曰:《子夏传》曰:“肥,饶裕也。”四、五虽在于外,皆在内有应,犹有反顾之心。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顾,是遯之最优,故曰“肥遯”。遯而得肥,无所不利,故云“无不利”也。注“最处外极”至“无不利也”。○正义曰:矰,矢名也。郑注《周礼》“”结缴于矢谓之矰。”缴,《字林》及《说文》云:“缴,生丝缕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乾盈为肥。二不及上,故“肥遁无不利”。《象》曰:“无所疑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肥者,充大宽裕之意。遁者,唯飘然远逝,无所系滞之为善。上九乾体刚断,在卦之外矣,又下无所系,是遁之远而无累,可谓宽绰有馀裕也。遁者穷困之时也,善处则为肥矣。其遁如此,何所不利?

《周易本义》(宋·朱熹)

以刚阳居卦外,下无系应,遯之远而处之裕者也。故其象占如此。肥者,宽裕自得之意。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子夏传释肥为饶裕。虞翻以乾盈为肥。皆非。后汉张衡传。注引淮南九师训云。飞而能适。吉孰大焉。易林需之遁云。去如飞鸿。节之道云。奋翅鼓翼。王弼云。曾(左矢)缴不能及。并皆读为飞。朱芹引姚宽西溪丛语云。肥古作琶。琶蜚同字。是肥即蜚。蜚即飞也。盖上九居极上。高飞远引。无有阻隔。故无不利。而乾为行。故为飞。乾九五飞龙在天是也。


[六爻象传]

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过于卦外,无应小人,不劳虑于进煺,可谓遯之肥而无不利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侯果曰:最处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恋,超世高举。果行育德,安时无闷,遁之肥也。故曰“肥遁无不利”,则颍滨巢许当此爻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其遁之远,无所疑滞也。盖在外则已远,无应则无累,故为刚决无疑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上九盈矣,动成兑说,见于外,肥也。上九处卦外,内无应,动则正,无往不利,其于遯也有馀矣,故曰肥遯。所以无不利者,刚决不係于四,无疑情也。巽为不果,疑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上九逍遥世外。故无所疑。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遁卦 天山遁 易经遁卦 周易遁卦 天山遁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