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下经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卦象:这里指出,遁卦的卦象是艮(山)下乾(天)上,为天下有山之表象,象征着隐让退避。因为山有多高,天就有多高,似乎山在逼天,而天在步步后退,但天无论怎样后退避让,却始终高踞在山之上。君子应同小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傲然不可侵犯的态度截然划清彼此的界限,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会生出一种震慑住小人的威严来。
遁卦大象

译文:《象传》说:高天之卞立着大山(犹如天远避山),象征“退避”;君子因此远避小人,不显露憎恶情态而能俨然矜庄、不与混同。

注释: ①天下有山,遁:释《遁》卦上乾为天,下艮为山之象;《集解》引崔憬曰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浸长,若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远山。”

②远小人,不恶而严:恶,音wC),憎恶;严,犹言“威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意。这两句说明“君子”效法《遁》象,远避小人,虽不显憎恶之情,但始终能矜严自守,不与苟同。《集解》引侯果曰群小浸盛,刚德殒削,故君子避之,高尚林野,但矜严于外,亦不憎恶于内,所谓‘吾家耄逊于荒’也。”《纂疏》‘吾家耄逊于荒’,《书•微子》文。言吾家老成之人,皆逃遁于荒野之外。引以明‘远小人’之意。”

说明: 卦辞谓“遁”而能“亨”,揭示“遁避”之理;《大象传》称“君子远小人,不恶而严”,则是具体阐明“遁避”之道。郭雍曰:“君子当遁之时,畏小人之害道,志在远之而已。”“远之之道何如?不恶其人而严其分是也。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疾之则恶也,不恶则不疾矣。”(《郭氏传家易说》)此引《论语•泰伯》语释“不恶”之义,即谓对“小人”若疾恶过甚,反致其为乱;故先宜远避,再图整治,正合“遁”旨。

象辞中说:“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是针对小人势力渐长的大背景下,对君子提出的忠告。卦中下卦为艮为停止,上卦为乾为刚健,外表刚健,而内心威然不动,这样就不会被小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而又由于小人的势力开始增长,所以小人也得罪不得,君子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从严要求自己,外表虽然不表现出对小人的厌恶,但内心应当明白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古人常以这种品德以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作比喻,荷花的这种品德便是“远小人,不恶而严”。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山侵于天,下通上也。君子逃情于小人,不以力争,严以制也。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天下有山,阴长之象。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象》曰:天下有山,遯”。○正义曰:“天下有山,遯”者,山者阴类,进在天下,即是山势欲上逼于天,天性高远,不受于逼,是遯避之象,故曰“天下有山,遯”。○注“天下有山”至“之象”。○正义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山者,地之高峻,今上逼于天,是阴长之象。[疏]正义曰:君子当此遯避之时,小人进长,理须远避,力不能讨,故不可为恶,复不可与之亵渎,故曰“不恶而严”。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崔觐曰: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浸长,若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远山,故言“天下有山遁也”。 虞翻曰:君子谓乾。乾为远,为严。小人谓阴。坤为恶,为小人。故“以远小人,不恶而严”也。 侯果曰:群小浸盛,刚德殒削,故君子避之。高尚林野,但矜严于外,亦不憎恶于内,所谓吾家耄逊于荒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天下有山,山下起而乃止,天上进而相违,是遁避之象也。君子观其象,以避远乎小人,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则自然远矣。

《汉上易传》(宋·朱震)

山以下陵上天,遯而去之,不可干也。三、四、五、上,君子,初、二,小人。小人内,君子外,远小人也。小人远之则怨,怨则所以害。君子者,无所不至,初四二五相应不恶也。四阳以刚严在上,临之不恶而严也。不恶故不可得而疎,严故不可得而规,是以莫之怨,亦莫敢侮。而君子小人各得其所矣。

《周易本义》(宋·朱熹)

远,袁万反。天体无穷,山高有限,遯之象也。严者,君子自守之常,而小人自不能近。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凡卦皆合上下卦以立名。乾健艮止。皆无退义。然而遁者。以乾与艮先后天皆居西北也。西北者幽潜无用之地。太玄谓曰冥。冥者明之藏也。故曰遁。乾为君子。远遁在外。故曰远小人。五应二。故曰不恶。然以有阻隔故。绝难为与。故曰不恶而严。盖外不与绝。内实远之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遁卦 象曰 天下有山 君子以远小人 不恶而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