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乾下坤:否卦、天地否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乾下坤:否卦、天地否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贞吉,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六三,包羞。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卦名】
今本:否 帛书:妇 归藏:否 秦简: 清华简:啚 海昏:负
否为闭塞不通,帛书作“妇”,意味这是属于妇女之卦。清华简作“啚”,则是吝啬之义。
否、、不
《说文》:“否,不也,从口从不。”徐锴:“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依徐铠之说,否为以言语表达出不同意,即否定、否决之义。
“否”字甲骨文未见,从金文才有,首见于西周末毛公鼎,作。推理“否”应当源自于“不”字。甲骨文不、丕、否通用,都作“不”。因此否可视为文字发展过程当中从“不”字繁化演变而来。现代出土的楚简中,可见许多文字如此的繁化演变,如清华简中竺字多一土字边,复和旅多一辵字边或彳字边,而震卦则下方多一口或日。不字下多一口即否,若加日即秦简中的。秦简的可视为否的异体字。
《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依许慎,“不”字是象鸟往上飞不下来,这个说法受到现代许多古文字学者的否定。甲骨文中“不”作,但解释相当歧异。学者或认为象植物生长受阻无法破土而出,下三画为植物发育期之根部,上面一横为地面。或者认为是象花苞无法形成,相较之下“帝”(蒂)则是花苞得以形成。或认为这是象残蕊萎败之状。总合来说,无论那一种解释,“不”的造字都有生长受到阻碍之意味。
《周易》则以否为闭塞不通的意思,如《彖传》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此与“不”字的甲骨文造字意思相符。
啚、鄙、啬
清华简《别卦》卦名作“啚”,“啚”为“鄙”的古字,卑鄙或吝啬之义。亦通歰(涩),不滑顺之义。
《说文》:“啚,啬也。”“啬,爱瀒也。从来从㐭,来者㐭而藏之,故田夫谓之啬夫。”段注:“水部曰:濇,不滑也。凡鄙吝字当作此,鄙行而啚废矣。《论语》鄙夫、《周书》鄙我周邦,皆当作此。”“啬濇迭韵,《广韵》引作歰。歰与濇皆不滑也。”“啬者多入而少出,如田夫之务盖藏,故以来㐭会意。”
依《说文》,啚通啬,啬字从来从㐭,㐭即廪(仓廪)之古字,意思是凡进来的就将他藏起来,所以现在我们形容一个人对于财物只进不出,只纳藏而不付出,就是“吝啬”。“啬夫”通常用以指“田夫”,因为他们会将作物收藏起来。
依段注,啚为鄙的本字,即鄙吝之鄙,后来鄙字流行之后啚字就没人在用。啬濇迭韵,啚亦同于啬与歰,啬与歰都是“不滑”的意思,也就是“泰”的相反。《说文》:“泰,滑也。”
泰本义为滑,而啚为不滑。泰引申为通达,而啚为吝啬,即不通达。与泰卦比对之后,“啚”字似乎比现今的“否”字更像是古卦名的“本尊”,这或许可以用以解释为何现在“否”卦都读作“鄙”而不是“缶”。
段注“啬者多入而少出”,就卦象来说,本卦为坤在内乾在外,坤为多,乾为寡,即“多入少出”之象,此亦为啚(啬)的字义。而这个取象,还具有比《周易》更早的传统。
清华简中有“数出”及“数内”之象,第四节〈更〉:“凡更,数而出,乃述。”“凡更,数而内,乃复。”意思是说,若是问更都之事,得“数出”之象则迁都顺遂,“数内”(数入)之象则无法迁都。与《周易》上下二体不一样的是,清华简看卦象有“四位”法。但与《周易》一样的是,它的“四位”也有内外之位。乾在右下(室内),坤在左上(外之位),即为“数出”之象,为事情顺遂,相当于《周易》的泰卦,迁都将顺遂。如果是坤在右下(内),乾在左上(外),即为“数内”,代表不能迁都,相当于《周易》的啚(否)卦,闭塞不通。
再比对“啚”(啬)“多入少出”字义,其实就是“数内”之象。数者众也多也,“内”者,即纳入也。
妇
帛书本卦名作妇,学者多数认为妇为否之假藉,应解释作“否”。
实则帛本很清楚的“妇”即做“妇”解释,不当做“否”,因帛书“妇”卦经文中也多次出现“不”(否),其用法显然“妇”与“不”有清楚的区别,以两个不同的字义在使用。
例如卦辞说“妇之非人,不利君子贞”今本作“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上九爻辞“顷妇,先不后喜”今本作“倾否,先否后喜。”
另一方面,除否卦之外,今本《周易》其他作“妇”者帛本亦同样做“妇”,今本为“否”者帛本则皆作“不”,这也是帛本妇、不有别,不能混而为一的证据。例如蒙九二“纳妇吉”、大过九五“老妇得其士夫”、恒六五“妇人吉”,家人九三“妇子嘻嘻”、渐九三“妇孕不育”、九五“妇三岁不孕”、既济六二“妇丧其茀”,这些爻的“妇”字帛本亦皆作妇。师初六“否臧”、遯九四“小人否”、鼎初六“利出否”中的“否”字帛本皆作“不”。
甲骨文中妇、归、帚同源,皆作帚,泰卦六五“帝乙归妹”,即在隐喻泰极而转妇,因女归之后即成妇。
泰卦为小往大来,为通泰、宽裕,此为君子之道。否为大往小来,为妇人、小人之道,引申为闭塞不通,此是就君子的立场而言,然就妇人或小人的立场来说,否卦才是让其自在而快乐之道,因此卦辞只说“不利君子贞”,而初六之阴爻还说“贞吉亨”,六二甚至说“小人吉,大人否亨”。因此以“妇”为卦名,亦有其道理,更能显其卦义。
负
海昏简《易占》卦名作负,曰:“负者负也。”
《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
清华简卦名作啚,通鄙,《释名》:“鄙,否也。小邑不能远通也。”鄙有边鄙、边防之义,似乎也通负恃的注解。
《史记‧高祖本纪》:“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汉书》注:“如淳曰:俗谓老大母为阿负。师古曰:古语谓老母为负耳。 ”负在古代似乎意思为老妇或老母,通妇。
【卦义】
闭塞不通,沟通不良。吝啬简约,妇人之道。
就卦象来看,否卦为乾天阳气停留在上,坤地阴气停留在下,天地阴阳之气无法交流融和,万物闭塞不通,政乱而人不和之象。这是君子退散,小人得势,天下混乱的时候,《象传》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下坤顺而外乾健,阴气回到裡面,阳气被逼到外面,阴阳不和。内坤为众,外乾为寡,众进而寡出,吝啬简约之象,此即《象传》所言“君子以俭德辟难”。
就卦气来看,泰卦为春天一月建寅之卦,主生,万物兹长繁茂。否卦则是秋天七月建申之卦,主杀,万物开始雕零。阳气从复卦之后开始回来(一元复始),一月泰卦为阴阳最为调和的时候(三阳开泰),四月乾卦是阳气增长的顶峰,五月姤卦阴爻回来,阴气开始用事,遯卦阴气增长,君子开始逃离,到否卦则已是小人当道,阴阳无法交流而天地闭塞。
否卦属妇女、小人之卦,凡得否卦,不尽然会万事不顺。小事、私密之事,不需与人沟通、闭门造车之事,是可以有所为的。但如果所问之事为公事,大事,那么恐怕将闭塞不通,要以俭吝之道渡过非常时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序卦: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杂卦:否泰,反其类也。
易之义:妇者[阴]阳姦矣,下多阴而紑[闭也]。
【白话】
闭塞不通,惨无人道的时候,不利于君子的正道。君子大人离去,小人回来。
天地闭塞不通的时候,万物雕零,天下惨无人道,仁人君子的贞正之道完全不可行。君子离去,小人当道。阳为大,比喻君子。阴为小,比喻小人。
帛本作“妇之非人”,娶得的妇人身体残障。
【字义】
否之匪人:传统解释认为这是天下闭塞的时候,没有人道。否,闭塞不通。匪人即“非人”,意谓不人道,指时局之乱。朱熹:“匪人,谓非人道也。”程颐:“天地不交,则不生万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诗经.四月》:“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言先祖过著惨无人道的生活,不然怎么忍心让我受难呢。来知德以“匪人”为“天道”,否之匪人,否道乃因天道使然,不是人道所为:“否之匪人者,言否之者非人也,乃天也,即大往小来也。”《庄子‧养生主》公文轩见右师,“知其天也,非人也”,即是此义。帛书作“妇之非人”,意思为所娶之妇身体有残障。古代以身体有残障的人为“非人”,此非人之妇即归妹初九的“归妹以娣,跛能履”之娣。《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孔成子筮问立卫灵公的故事,因为“孟絷之足不良,能行”(此即跛能履),史朝向孔成子解释卦象时说“孟非人也”,“弱足者居,侯主社稷,临祭祀,奉民人,事鬼神,从会朝,又焉得居。”此可证明古代以“非人”指人之身体有残障。《礼记‧王制》:“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对比之下六四“休妇,大人吉”为有妇休美,因此大人吉。朱熹怀疑“之匪人”是衍字:“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误也。《传》不特解,其义亦可见。”此处应该无衍字的问题,《彖传》亦引述了“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贞:有多种不同读法,一是五字为完整一句,二是读为“不利,君子贞”,三是“不利君子,贞”。“不利君子贞”意思是否卦为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正道不可行的时候,不利于君子的贞正(指正道),也就是君子正道不可行。孔颖达、程颐、朱熹採之。来知德读“不利,君子贞”,意指否卦为万物闭塞不通的时候,“不利”为整卦的吉凶判断。“君子贞”,此时君子当退守正道。以来氏读法,贞亦可解释为贞定,有退避隐居之意,符合《象传》所说的“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各有优劣,于义理也都互通。另外还可读做“不利君子,贞”,否卦乃不利君子的时候,告诫人此时应当要安定守正。
大往小来:《易经》中凡“大”皆指阳、君子;小则指阴、小人。卦在外为“往”,离去之义;卦在内为“来”,归来之义。“大往”指三个阳爻离去,喻君子之道消,大人退去,正道不行。“小来”指三个阴爻回来,喻小人、妇女之道长,小人得志。反之,泰卦则是“小往大来”,小人道消,君子道长。蜀才以否卦为自乾卦而来,乾卦下体阳去为大往,阴气来为小来:“此本乾卦。大往,阳往而消。小来,阴来而息也。 ”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居闭塞不通之时,君子当以节俭之德,避开危难,不当追求食禄的荣华。依虞翻注,“荣”作“营”:“巽爲入伏,乾爲远,艮爲山,体遯象,谓辟难远遁入山,故不可营以禄。营,或作荣。俭,或作险。”孔颖达:“言君子于此否时,以节俭爲德,辟其危难,不可荣华其身,以居禄位。若据诸侯公卿而言,是辟时群小之难,不可重受官爵也。若据王者言之,谓节俭爲德,辟阴阳厄运之难,不可自重荣贵而骄逸也。”
【春秋筮例】
《国语‧周语下》单襄公论周子将得晋国
晋悼公名周(或作“纠”)又名周子,当时周子在周国时,事奉单襄公,襄公重病时交待他儿子,一定要好好对待周子,因为他认为周子一定会成为晋国的下一任君主。他所持的理由,除了对于周子这个人的观察,认为这个人具有11项为君的美德之外,还有他所知道的一些占筮和占梦的典故。
单襄公听说当年晋成公被迎回晋国继任君位时,晋国筮了一卦,得到乾之否,说是“配而不终,君三出焉”。再加上成公母亲梦见成公只能传位三代,三代之后晋国国君将改由晋襄公驩的子孙接任,因此预测周子一定会是下一位晋国君主。后来果然晋厉公被杀之后,周子被迎回晋国,成为晋悼公。
乾之否是一个三爻变的卦例,依〈重耳筮得晋国〉贞屯悔豫的占例来看,三爻变是同时看本卦和之卦。对照今本乾卦和否卦卦辞,并没有符合“配而不终,君三出焉”的卦爻辞。而从“君三出焉”这样的语法来看,不像卦爻辞,比较像是占筮者的自由创作。
〈董因筮重耳返晋〉得泰之八,占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泰卦说“天地配亨”,与泰卦成对而相反的否卦说“配而不终”应该算是有些道理的。泰否两卦都是天与地相配,差别在于泰卦天地交流而相配,否卦天地配而不交,万物闭塞,也就是“配而不终”,意指天地虽配在一起,但无法有好的结果。
今本《周易》否卦说“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大往小来”则近于“君三出焉”。这可以从两种卦象的理解方式来看。
首先就上下二体来说,大往意指三阳在外。外卦乾为大,内卦坤为小。阳为君,在外即出,那么三阳在外就是“君三出焉”。
另一种理解方式则可将乾卦纳入考察。在十二消息卦中,若从乾卦开始算起,到姤卦为一阴进一阳出,至遯卦为二阴进二阳出,至否卦则为三阴进三阳出,因此“乾之否”就是三阳出,阳为君,因此乾之否为“君三出焉”。
虽然“配而不终,君三出焉”今本《周易》不存,但我们透过易象的探索,可断定那讲的就是否卦。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白话】
拔茅草的根,一拔就一整串的同类根根相连、牵连而出。贞定则吉而亨通。
传统注解认为,否卦之所以贞吉,因初爻否道邪恶未成,小人贞正则可成君子。
如王弼:“居否之时,动则入邪,三阴同道,皆不可进。故茅茹以类,贞而不谄,则吉亨。”朱熹“ 三阴在下,当否之时,小人连类而进之象,而初之恶则未形也,故戒其贞则吉而亨。盖能如是,则变而为君子矣。”陈梦雷:“初之恶未形,故许以贞则吉亨,欲其变爲君子也。”
另一看法认为,初六是想要弃暗投明的第一爻,首先发难与上面阳爻相应。一旦首先发难,就有如拔茅草一样,根根相连而同类群起。一人带头,群起而呼应。如来知德:“贞者,上有九五刚健中正之君,三阴能牵连而志在于君则贞矣。盖否之时,能从乎阳,是小人能从君子,岂不贞。”
此段爻辞与泰卦初九几乎一样,但泰初九言“征吉”,为适于出征;此言“贞吉”,为不宜出征,反而应该贞定。这是阴阳之别,因泰初九,阳爻主动;否初六,阴爻主静。
此比喻人当慎于始,一开始做对了,接下来将成连锁效应,同类相牵引而出。《象传》说:“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君指与初六相应的九四,阳为君子,故称君。初六之所以贞吉,是因为坤阴之道以贞定为吉,其志在于与九四相应,顺承于乾阳。此坤卦卦辞所说“利牝马之贞”、“安贞吉”。但程颐则认为,否道为阴阳隔绝不相通的时候,因此上下相应不具意义,志在君意指小人贞固其节,志在于成为君子。
以上为传统之解释。此外亦可解释为:拔茅草做喂马之草料,取茅草的茎以做草料之用,贞定为吉。
【字义】
拔茅茹,以其彙:拔茅草的根,同类相连一起拔出。茅,茅草。茹有多种解释,王弼认为是茅草相连之状:“茹,相牵引之貌也。”虞翻认为是根:“茹,茅根。”《说文》则以茹为喂马之草料:“飤马也。”彙,类也,帛本作“胃”或“”。《释文》:“彙,音胃,类也。”“古文作。”其彙,指同类。“彙”也可解释作“茎”,则“以其彙”为“以其茎”,意谓拔茅草的根时是从茎部拉起,或者指拔茅草作喂马之草料,且取茅草之茎以为草料之用。高亨泰卦注曰:“彙有草茎之义…拔茅饮马必用茅茎者,盖拔茅则连根,连根则带土,带土则马不食也。拔茅茹以其彙,是养其所需以备取用之象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白话】
包容而承顺,小人吉,大人则闭塞不亨通。
六二为下卦之中爻,为包。下卦坤三爻承上卦之乾阳,二为下卦之主爻,故于六二曰“承”。《周易》阴下阳上为“承”,阴顺于阳,承顺之象;反之阴在阳上为“乘”,阴逆于阳,叛逆之象。
蒙卦九二包蒙,虞翻注以坤为包,证诸整本《周易》实在不符。泰九二虞翻注:“在中称包。”二、五为中爻,在中爻为包,证诸整本易经多数符合。《周易》除否六三“包羞”,姤九四“包无鱼”非属中爻之外,其馀如否六二“包承”、蒙九二“包蒙”、泰九二“包荒”、姤九二“包有鱼”、否九五“繫于苞桑”,姤九五“以杞包瓜”,都属中爻,非二即五。而三、四爻取象包者,或是例外,或是偶有取互体之中爻者。荀爽则是以阴在阳内为包,也可参考:“二与四同功,为四所包,故曰包承也。”
以上为传统之解释。否卦讲的是小人与妇女的俭吝之道,此爻讲的当是包裹祭祀的脀肉用餐,小人如此可以饱餐因此为吉。大人重礼仪与排场,因此无法用餐,不得亨通。
【字义】
包承:包为包容,承为承载、顺承。包承指既包容又承顺。六二居下卦之中,为下坤卦的主爻,是代表三个阴爻承载上卦三阳者。二为臣位,六居中得位而上应九五,是符合臣道者,因而为吉。然而毕竟此为小人之道,所以大人居此则闭塞不通。否卦本为小人亨通之时,而六二又是三阴爻中唯一得位而中正者,对小人来说乃吉中之吉。王弼:“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至顺,包承于上,小人路通。”朱熹:“ 阴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顺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高亨认为,“包承”应作“包脀”,脀为祭祀时宴飨时所升之肉,“包脀者以茅苇包脀肉也。”“祭祀宴飨所升之肉,宜实于鼎俎,小人包脀,虽无鼎俎,尚有脀肉,是小裕之象也。大人包脀,虽有脀肉,已无鼎俎,是大贫之象也。故曰: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即享字。”
大人否亨:有多种不同解释。依王弼注解,小人道行,大人能够阻隔,因此而亨通:“包承于上,小人路通,内柔外刚,大人否之,其道乃亨。”孔颖达:“大人否亨者,若大人用此包承之德,能否闭小人之吉,其道乃亨。”宋明儒则多数解释为,大人在否世安守其道而能够亨通。如程颐:“唯自守其否而已。身之否,乃其道之亨也。”朱熹:“大人则当安守其否,而后道亨。”帛本作“大人不亨”,否原本就是由不字演化而来,至西周末期才出现。亨原义为聚餐。承上“包承,小人吉”,将祭祀之肉包裹起来,小人得以饱餐,因此为吉,但于君子则有吝而不能用餐。此亦有大人不亨通之义。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白话】
所包容的是羞耻之事。
或可解释为将进献的食物包裹好。
帛本作“枹忧”,疑是姤卦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的简文。姤九五帛本作“以忌枹苽,含章,或埙自天”。“有陨自天”依上博简可改订为“有忧自天”。姤九五可能作“以杞枹瓜,含章,有忧自天”,简文即“枹忧”。
【字义】
包羞:羞,羞耻。孔颖达:“所包承之事,唯羞辱也。”六三已经是否卦小人当道即将结束的时候,也是“小人道长”的顶点,接下来则要转为君子之道。杨万里:“小人锐于初,壮于二,穷于三。”三可以说是小人之道穷的时候,而且不像初六有带头作用,六二又是实际的首领,六三只能当跟随的小喽囉,为小人中之小人,因此为“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言六三因为不当位,所以包羞。
羞亦可解释为进献,或进献的食物。《说文》:“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尔雅》:“羞,饯,迪,烝,进也。”《周礼》、《礼记》中皆作进献或所进献之饮食,如荐羞、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包羞,将进献之物包裹起来之后再进献。高亨:“献肉谓之羞,因而肉类皆谓之羞。”“包羞者,以茅草包熟肉也。此有所馈献之象。”初言“拔茅茹”,因此高亨认为“包羞”是以茅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白话】
有命令则不会有罪咎,同类可沾附其福祉。
小人之道已消退,君子开始救济闭塞的时运。然而处于多惧又没有权力的位置,虽然有能力改变局面,但无法主动行事,必需等上面来的命令,才能行动并免于罪咎。而同伴也将因为九四之志行而共同享受福祉。
九四居互体巽卦之中,巽为命令,故曰有命。
【字义】
有命无咎:有命令则可无咎。命令指的是来自九五之君的命令,得到命令而行事则无咎;反之,若无来自君上的命令就行事则有咎。此诫问筮者,权力与命令都当归诸君王。《九家易》:“巽爲命。谓受五之命,以据三阴,故无咎。无命而据,则有咎也。”程颐:“若能使动必出于君命,威柄一归于上,则无咎,而其志行矣。”
畴离祉:同类同蒙其福祉。畴,类,指同类,同伴。意指后面三个阳。离,与离卦的“离”同义,为丽,附丽、附著的意思。祉,福祉。王弼:“有命于小人,则消君子之道者也。今初志在君,处乎穷下,故可以有命无咎而畴丽福也。畴谓初也。”程颐:“能使事皆出于君命,则可以济时之否,其畴类皆附离其福祉。”朱熹:“畴类三阳,皆获其福也。命,谓天命。”畴或可解释作田畴,所治之田地。《说文》:“耕治之田也。从田,象耕屈之形。”如《左传》所说“取我田畴而伍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畴离祉,所治之田可得福祉。畴也可作“谁”《尔雅》:“畴,孰,谁也。”畴离祉变疑问句,谁附得其福祉?意思为问筮者当得其福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繫辞传》: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白话】
否道休止,大人吉。但应当有国家灭亡的警惕,就好比依赖茂盛而不牢靠的桑树维繫国家一样的危险。
否道已经即将结束,小人之道停止滋长,具有阳刚中正之德的君子,得以为乱世之中流砥柱。然而否道毕竟还没有结束,国家仍维繫于不稳固的基础上。
依帛本,“休否”作“休妇”,娶得美善之妇,因此大人吉。但国家大事不可依赖美善之妇,因此以“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警惕。
【字义】
休否:否道停止。或否道中之休美者。休有两种解释,一是休息、停止。二是美善。郑玄:“休,美也。”休否可解释为否道停止、休止。或解释作“美丽的否道”,意指这是闭塞的乱世裡难得的美丽时光。帛本作“休妇”,或可解释作美妇、好妇。娶妇美善,因此大人吉,对应于“妇之非人,不利君子贞”。或者解释为休掉非人之妇,卦辞说“妇之非人”,因而不利君子贞,此爻言“休妇”,为将非人之妇休离,故大人得吉。
其亡其亡:国君自我警惕国家随时可能灭亡,应当努力图强。
繫于苞桑:繫,捆绑、维繫。苞桑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苞桑是柔弱之桑树,繫于苞桑是绑在不牢靠的桑树,非常危险,与“其亡其亡”皆是自我警惕之语,言现在休否只是暂时,随时仍有灭亡的危险,眼前的太平,有如绑在茂盛但不坚实的桑树上一样的不牢靠。如来知德:“以国家之大,不繫于磐石之坚固,而繫于苞桑之柔小,危之甚也。”俞琰:“桑之方苞柔弱而不可係物,以此为戒而防其亡。”第二种说法认为,苞桑相当稳固,繫于苞桑为绑在稳定牢靠的丛生桑树上,繫于苞桑是自我激励,要奋发图强。此以苞为植物丛生状,形容桑树的根部盘根错节,能让树稳稳长在地面。程颐:“其繫于苞桑,谓为安固之道,如维繫于苞桑也。桑之为物,其根深固。苞,谓丛生者,其固尤甚。”陆绩:“包,本也。言其坚固不亡,如以巽绳繫也。”郑玄则以苞为植,苞桑即种植桑树,以固国本。郑玄:“苞,植也。否世之人,不知圣人有命,咸曰其将亡矣,其将亡矣。而圣人乃自繫于植桑,不亡也。”这些解释当第一种为佳,一者,桑之言丧也,因此以苞桑为喻,是告戒有亡国之危机。在古礼中即有以桑喻丧的习俗。如《礼记.杂记》“枇以桑”郑注:“枇,所以载牲体者。此谓丧祭也。”正义:“以其用桑,故知丧祭也。”再如《仪礼.士丧礼》“鬠笄用桑”郑注:“桑之为言丧也。”二者,比较其他爻辞,如泰九“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以及姤九五“以杞包瓜”,包瓜即“匏瓜”,为繫而不食者,显然“包”之隐喻都是指事物不劳靠,不足以做为稳固的依靠。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亦可见“包”之为吉,只可小事,不足为大事,利小人妇女之贞,不利于大人君子。其三,《诗.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盐,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正义:“鸨之性不树止,今乃集于苞栩之上,极为危苦,喻君子之人当居平安之处,今乃下从征役,亦甚为危苦。君子之人既从王事,此王家之事无不攻緻,故尽力为之。既则罢倦,虽得还家,不复能种蓺黍稷。既无黍稷,我之父母当为何所依怙乎!”《诗》以“集于苞栩”、“集于苞桑”比喻君子处于危苦,而全诗又在说君子苦于征役而无能力奉养父母,因此“繫于苞桑”应解释为所繫者无以为依靠。“苞”为形容桑树繁茂、茂盛的样子,又有暗讽事物中看不中用之意,观以上所举各爻亦皆有此隐喻。郑玄:“犹纣囚文王于羑里之狱,四臣献珍异之物而终免于难,繫于苞桑之谓。”郑玄以文王繫囚于羑里做比喻,有君子之道不行之义。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白话】
倾覆的否道,先是闭塞,最后有喜。
否道已经要结束,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否极要泰来的时候。先是闭塞不通,但马上会否极泰来,喜事来临。
帛本作“顷妇,先不后喜”,顷者头不正,顷妇即头不正之妇。归妹九二“眇能视”,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窃疑当初帝乙嫁至周的女子中有一跛脚者,有一少目者。眇原意为偏盲,只剩一眼能视物,或许因此而看物经常都是歪头的,所以说是“顷妇”。先不后喜者,原本要拒绝这位女子之嫁入,后来终于还是办了这个喜事。
【字义】
倾否:否道倾覆。倾为斜,引申为倾覆、终结。泰卦上六为泰道倾覆,说城复于隍,因上爻为一卦的演变结束,物极必反的时候,泰极否来,否极泰来。否卦上九也是闭塞的乱世即将倾覆结束的时候,故曰倾否,《象传》所说的“否终则倾,何可长也”,言否道不可长。帛本作“顷妇”,顷者头不正也,顷妇即头不正之妇。
【彖传注】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重述经文。否卦为乾阳在外,坤阴在内。乾阳为大,在外为往。坤阴为小,在内为来。因此说“大往小来”。朱熹认为否卦是渐卦卦变而来:“又自渐卦而来,则九往居四,六来居三也。”依朱熹,大往是渐卦九三往居四(阳为大),小来为渐卦六四来居三(阴为小)。此说不可取。因天地为造物之始,若否卦由渐卦而来,意味乾坤由巽艮而来,乾坤乃由物所造,先有万物再有乾坤。否卦由乾坤二卦所组成,是所有三阴三阳之卦卦变的开始,所有三阴三阳之卦都是由否卦而来,如此才符合乾坤造物的理则。因此渐卦则是否卦六三往四,九四来居三而成。大往小来当指乾坤两卦。蜀才则是以否卦是由乾卦而来,乾卦内卦离去为大往,坤来居内卦为小来,此说也可供参考:“此本乾卦。大往,阳往而消。小来,阴来而息也。 ”反之,泰卦则是坤卦而来,坤内卦离去为小往,乾来居内为大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经文。乾为天,坤为地。乾天尊贵而停留在上,阳气未能下降。坤地卑而停留在下,阴气未能上行,此为天地不交之象。天地不交则万物闭塞不通,这是就天道来论否卦。否即闭塞不通之意。天尊地卑,天地不交即上下不交,此就人伦而言否道,上下不能交,则天下大乱而无邦。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此进一步发挥阐述否卦之上下二体卦象。坤阴在内,乾阳在外,故曰“内阴而外阳”。内坤卦为柔顺,外乾卦为刚健。内坤卦为众为小人,外乾卦为君子,故曰“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内、外亦可做为动辞,内为接纳,外为排斥。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此就阴阳消息而言否卦卦象。否卦为阴长阳退而来。遯卦再增一阴而成否,因此否卦是阴气增长,阳气消退之卦。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此为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否卦也是三阴三阳之卦卦变的开始。
上乾下坤:否卦、天地否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