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知识

堪舆文化“风水宝地”环境中,隐含的中国人理想的景观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国内学界对于堪舆文化的研究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曾一度中断,80 年代之后堪舆研究重新兴盛起来。最先同样是众多建筑学、地理学、环境设计领域的学者对堪舆理论中的生态因素和实践意义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点探索堪舆文化的发展史、传播史等问题。

80 年代末,由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其亨带领的“风水理论研究”课题组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批,项目研究成果集合成《风水理论研究》一书,于 1992 年出版。书中通过对古代先民选址、规划和建造居所、城池的史实性记载,与流传下来的堪舆理论和堪舆实践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堪舆文化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的一种追求。该书中共辑录了 22 篇论文,包括作者对堪舆名称的辨析西方学者对堪舆研究的简介、堪奥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堪舆与城市景观设计古建筑中体现的堪舆理论等,书中许多研究成果是拓荒性的,在学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堪舆文化“风水宝地”环境中,隐含的中国人理想的景观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建筑学界、地理学界对于堪舆文化的研究成果还有于希贤《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古代风水的再认识》《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等著作。于希贤把堪舆理论划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堪舆理论的内容与西方现代环境科学的观点相符合,一部分不相符,余下那一部分则与环境科学的体系截然不同,无法套用分析。刘沛林的著作《风水一中国人的环境观》以堪舆文化中反映的中国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理解为基点,延伸开去分析了堪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历程、哲学基础、操作方法、环境学解释等问题。何晓昕的著作《风水探源》将堪舆文化定义为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并主要对它进行溯源研究。俞孔坚的著作《理想景观探源一一风水的文化意义》探讨了堪舆文化“风水宝地”环境中,隐含的中国人理想的景观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此外,这一类研究还有台湾地区学者汉宝德的《风水与环境》、胡义成的《“乡愁”原型一中国人居理论研究》等。2006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制作了“风水”特辑,邀请众多学者对与堪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堪舆文化为何成为热点话题、民众应该对堪舆文化抱有怎样的态度、堪舆与地理学有什么关系、历史上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几座城市体现了怎样的堪舆理论,等等。这期特辑是对堪舆文化很有效的科普。以上这些研究成果都将堪舆定位为中国古人选择生活环境的学问,虽然这些研究对于堪舆文化发展史和堪舆理论的研究比较浅,但这些研究利用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理论对于堪舆实践形成的具体环境进行了详细解读,印证了堪舆理论的生态价值。

截至目前,建筑、环境设计和地理学领域对于堪舆文化的研究依旧兴盛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2018 年 6月 19 日),以“堪舆地理”和“风水地理”进行主题搜索,共有 84 篇文献;以“堪舆建筑”和“风水建筑”进行主题搜索,共有 369 篇文献;以“堪舆环境”和“风水环境”进行主题搜索,共有303 篇文献。

堪舆文化“风水宝地”环境中,隐含的中国人理想的景观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另外,也有从哲学和文学领域关注并研究堪舆理论中的生态思想等因素的学者,比如哲学领域有学者盖光的论文《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生态化与人居环境美》、王巧玲博士的论文《道教风水与美学》等。

在文学领域,许多学者关注堪舆文化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表现,这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姚圣良的论文《汉人的风水观念与汉赋的文学表现》学者陈旋波的论文《2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风水叙事》、学者刘卓的论文《对当代民间风水热的思辨一从《白鹿原》的“风水大战”说起》、学者陈爱敏的论文《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华裔文学》、学者蔡霞、邓娜的论文《生态语境下《喜福会》的“环境文本”》、学者何立群、吴金平的论文《风水对小说《喜福会》创作的影响》、张辟辟博士的论文《宋前志怪小说与方术》、王华伟博十的论文《基于文学地理学的“风水空间”研究以贾平凹小说为例》等。其中《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生态语境下《喜福会》的“环境文本”》《2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风水叙事》等研究关注到了文学文本中堪舆文化的表现与生态主义思想之间的联系。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堪舆 风水 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