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义理内涵,即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蕴蓄的象征意义及哲学理致
所谓“义理”,用今天的话说,按近于以“哲学思想“为主并兼含宇宙观、人生观在内的特殊概念。《周易》一书既以,“象数”示人,而通过”象数”的展示,所表露的乃是丰富的寓有精奥容智的“义理”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的“义理”内涵,即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蕴蓄的象征意义及哲学理致。
“义理’的概念,初见于《礼记•礼器》所云:“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孔颖达《礼记正义》日:“礼虽用忠信为本,而又须义理为文饰也;得理合官,是其文也。”这是指古代对“礼”的具体实践过程所应遵循的道理。《汉书•刘歆传》谓歆治《左传》而“章句义理备焉”,则指《左传》的经义名理。至宋儒倡扬“义理之学”,乃是专门研究儒家经义以探究名理的学问。
《系辞下传》云:“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醉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又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这里虽未涉及“义理”概念,但却已道出了《周易》具有广泛深刻的义理内涵。尽管前人在论及《周易》性质问题时,有主“占筮”与主“义理”之争,然《易》书即使在施用于占筮之际,其义理内涵也是显而易见的。故朱意一方面主张〝《易》为卜旅作,非为义理作”(《朱子语类》),另一方面在他的阐《易》专著《周易本义》中却不三义理之说。皮锡瑞《经学通论》尝云:
伏義画卦,虽有占而无文,而亦寓有义理在内。…左氏茶采占书,其占不称《周易》者,当是夏般之《易》,而亦未尝不具义理;若无义理,但有占法,何能使人信用?观夏、殷之《易》如是,可知伏義、文王之《易》亦如是矣。周衰而卜筮失官,盖失其义,专言祸福,流为巫史。左氏所载,焦彼尝一一辨其得失,日:《易》至春秋,淆乱于术士之口,设悠荒诞,不足以解圣经,孔子所以韦縮三绝而翼赞之也。......孔子见当时之人,惑于吉凶杨福,而卜签之史加以穿凿附会,故演《易》系辞,明义理,切人事,借卜筮以教后人,所谓以神道设教。其所发明者,实即義、文之义理,而非别有义理;亦非義、文并无义理,至孔子始言义理地。当即朱子之言而小变之,日:《易》为卜筮作,实为义理作。
这段论述,认为无论八卦行号、六十四卦符号,以及卦辞、爻辞,均寓有内在的义理;而《易传》之作,乃在于进一步阐明其义理,允为可取(按,皮氏谓孔子作《周易》的卦辞、爻辞,又作《彖传》《象传》《文言传》是自作而自解,实属一私之见,前人已有指摘,兹不复议。
只要认真剂析《周易》的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的大义,我们不难明确,《易》之象数,其实质是借以喻示义理。最初创立的阳(--)阳(一)两画,即是广泛喻示自然界万物的对立、不盾之理。而八卦之象的出现,“乾”卦借以喻示事物的“刚健”之理,“坤”卦借以喻示事物的“柔顺”之理,“震”卦借以喻示事物的“奋动”之理,“巽”卦借以喻示事物的“逊人”之理,“坎”卦借以喻示事物的“险陷”之理,“离”卦借以喻示事物的“静止”之理,“兑”卦借以喻示事物的“欣悦”之理。故八卦之象虽可广为博取,但其象征义理则是基本不变的:如“乾”可以象“天”象“君” 象“首”,而其义必不离“健”字。其他诸卦皆然。《说卦传》云:“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人也;坎,陷也;离,丽(附着)也;艮,止也;兑,说(悦)也。”即言八卦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