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古例:晋筮悼公归国原文及解析
原文
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有贤德〔注:周,晋悼公之名也。其父谈,晋襄公之孙〕。单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其行也文,天地所祚,将得晋国。且吾闻成公之归也〔成公,晋文公之庶子,初居周。赵穿杀灵公迎于周而立之,名黑臀〕,晋筮之,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叁出焉〔乾初九、九二、九叁变而之否也。乾,天也,君也,故曰配,配先君也。「不终」,子孙不终为君也。乾下变而为坤,坤地也臣也,天地不交曰否,变有臣象,叁爻故叁世而终。上有乾,乾天子也,国也。叁爻有叁变,故君叁出于周也〕。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一谓成公已往为晋君。「后之不知」,不知最后者在谁也。「其次必此」,次成公而往者,必周子也〕。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曰:「使有晋国,叁而异欢之孙」〔欢,晋襄公名也〕。今周子正襄公孙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欢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叁取君」。于是其德又足以君叁袭〔合也〕焉,必当之矣」。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周子果入为君,是为悼公。
按:此以象推,不用辞。乾天也君也,坤土也国也,内乾变坤,则是天命之有国也,亦君而之国也。而叁变则叁次也。「配而不终」者,谓坤与乾配,至叁而止〔韦注谓配为配先君,疑非〕。而叁为诸侯,五为天子,周天子国不动如故〔上乾不变〕,而侯之往有国〔指坤〕者,咸出自九五之下,是出自周也。而叁出者,因乾初爻变、二爻变、叁爻变,故决其叁出也。
简言之,乾之坤是君而之国也。而上九五之乾如故,是君而之国者,皆出自周天子国之下也。而乾德阳,阳为君。《周易》于乾每爻以龙为喻,是一爻变即一君出之国而取自周,二爻、叁交变亦然也。「不终」者,谓变不及九五之乾。韦注谓为子孙不终为君,义无取。
注释:
①此例取自《国语.周语》。晋成公原客于周,晋赵穿杀晋灵公,迎成公为晋君,当成公由周归晋的时候,晋人曾为此占了一封,得乾之否,此即为其篮例。
②配而不终,君三出焉:《说卦》乾为天为君,天在上,君在下,所以乾上卦的乾为天,下卦的乾为君,有国君配天之象。但乾卦变为否卦,乾之下卦由乾变为坤,坤为臣,即由君变为臣,所以说“配而不终”。乾下卦三爻都由阳变阴,阳为君,阴为臣,所以又说“君三出焉”。此外,“配而不终,君三出焉”古人多解,然难周全,似以此为佳。
③乾德阳,阳为君:乾为老阳之卦,且乾主刚健有为,故其德为阳。阳有君的积极向上之德,故亦以为君。
译文:
晋国孙谈之子孙周到周国,事奉单襄公而有贤明之德(注:孙周即晋悼公,其父孙谈为晋襄公之孙)。单襄公有疾,将顷公召来,告诉他说:“一定要善待晋国的孙周。他的行为很有礼节,天地又辅助他,将来一定会得晋国。况且我听说晋成公将归国时(成公即晋文公之庶子,最初居于周国,赵穿杀晋灵公后把他从周国迎回而立为王,其名为黑臀),晋人占了一卦,起得乾掛需变为天地否此罪。这是说: . 晋君配天而不能长久,会有三位君王’(乾卦初九、九二、九三三爻变而变为否卦。乾为天为君,所以说是配,配为配先君。‘不终’, 是说子孙不能永远为君。乾之下卦变为坤,坤为地为臣,有天地不交之象,故日否,有否塞不通之义。变之坤卦有臣象,三爻变所以三世为君而后终。上为乾卦,乾为天子为国。三个爻变为三爻,所以有三个君出于周国)。已经过去一个了,最后的一个也不知道,第二个- -定是孙周(一是说成公已成为晋君。‘后之不知" 是说不知道最后一个晋君为谁。" 其次必此'是说成公之后一定是孙周)。况且我听说成公刚出生时,其母梦神对她说: . 将使他据有晋国,三世之后必是欢之后’(欢为晋襄公之名)。今孙周正是晉襄公之孙,而其德行孝悌恭俭,不是他而是谁呢。况且其梦说“ 必定是晋襄公之孙’,必实据有晋国。其卦说‘一定要三世为君'。对孙周而言,其德行又足以君王三袭,一定当此之言。”顷公允诺。等到厉公之乱后,孙周果然人晉国为晋君,即晋悼公。
按:此例以卦象来推断,而不用卦爻辞。乾为天为君,坤为土为国,内之乾卦变为坤,则是说受天命而享有晋国,也即为君而享有晋国。而三爻变则三世为君。‘ 配而不终’.是说坤土与乾天相配,至三世而止(书昭注说配是配先君,疑为不妥)。而三交为诸侯,五爻为天子,五爻不动则周天子国如原先-样不动( 上之乾卦不变),而诸侯前往则享有侯国,都出自九五之下,是说出自周天子之国。而三出其君,是因为乾卦初爻、二爻、三爻皆变,所以说三出其君。
简言之,乾变为坤即君王而到侯国。而上九五之阳爻未动如初,是周天子之国未动,皆出自周天子国之下。而乾德为阳,阳为君。在《周易》,乾卦每一爻都以龙为喻,故- -爻变即一君出自周国,二爻、三爻变亦然。“不终”,是变爻未及九五乾尊之位。韦昭注释说子孙不会终为君王,义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