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记载的易学发展历史错误之一:语意前后相违
在第一段文字的末尾,《系辞传》记载伏羲氏作卦的目的说:“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是要用来探索造化的奥秘。而此后的几段文字都是在说圣人根据卦象发明、创造了新事物,并没有一例是说明圣人利用卦象探索造化的奥秘。这一运用方法不仅背离了伏羲氏创立八卦的初衷,而且在实际上也完全背离了客观史实。所以,这两段文字在时间顺序上虽然能连贯,但是在思想内容上并不能一致,语意前后相违。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呢?深入分析这几段文字,可以知道,这些问题是后人窜改原文所致。
问题根源于原文被窜改
这几段文字无疑是在讲述易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考察“作”字的含义,是制作、创造。考察“作”字与后面段落之间的联系,后面的几段文字都是在讲“圣人观象制器"的思想,是在讲圣人发明、创造新事物的方法。因此,“作”字可以统领它后面的几段文字。由此,“作"字可以作为后面内容的标题。
如果把“作结绳而为网罟”的“作"字分离出来,作为后面观象制器内容的标题,语句就立刻通畅。事实上,用“作”字作为记载古人创造发明历史的标题,这在历史上有先例。先秦赵国的史书《世本》中就有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作篇》,专门记载着历史上的重要创造和发明。据此可以推知,“作"字在实际上是作为这段文字的标题而存在的。“作”字被安排在“圣人观象制器”内容的前面,表明作者认为,这里的“作”字只是“圣人现象制器”的标题。“圣人观象制器”内容连接在伏羲氏观象作卦内容的后面,伏羲氏观象作卦的行为在事实上也是"作”(发明创造),就此而言,“作"字可以统领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来作为这两部分文字的共同标题。但是,仔细考察这两部分文字,就会发现它们的含义不能前后一贯,“作”字没法用作共同的标题,因为前一部分标明伏羲氏作卦的目的是要用八卦探索造化的奥秘,而后一部分表达的则是卦象被圣人用在了发明创造新事物上,语意前后相违。
如果把“圣人观象制器"这一思想去掉,把“观象"与“制器”的先后关系颠倒过来,先有客观器物的发明创造存在,后有卦象与具体器物的对应,那么,这一部分文字就既能不违背客观的历史事实,又能合乎八卦的应用方式。例如:"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这一内容,如果把其中结绳为网是取法于《离》这种“观象制器”的思想去掉,把结绳为网与《离》的关系颠倒过来,先有客观的结绳为网的实践存在,后有卦象产生,进而依据卦象的含义可以用离代表罗网,由此,遇到卦象《离》时就可以用来做结绳为网以捕猎的事,这样,在文义上也就不违背客观的历史实际,同时展示出了卦象的“以类万物之情"这种用法,与伏羲氏作卦的目的相一致。
如果完全去掉这一部分文字中的“圣人观象制器"思想,那么这一部分文字就变成了运用卦象探索与之相应的运用方法的内容,就变成了卦象的"以类万物之情”这种应用方式的具体例说。由此,它可以和伏羲氏观象作易的内容连接为一体,成为阐述易学创立和发展历史的文字,成为展示卦象应用方法的内容。这时,"作"字就可以成为这两部分文字的共同标题。
这样,再把“作"字移到伏羲氏观象作卦内容的前面,原先由于“作”字带来的破句问题,以及伏羲氏观象作卦与其后的内容不能连接在一起的问题,都自然消失,而且,这一历史内容中的所有问题和矛盾都会立刻消失!
在《系辞下传》中,这儿段文字是相对独立的。结合它们可以有自己的标题“作”这一事实来看,这几段文字的原始形态应该是一篇独立的、标题为“作”的文章,它是专门讲述易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的作品。
这应该是这段文字的本来面目。“作"应该是独立于《系辞传》之外的篇章,所以它会有自己的标题。而当它被纳人到《系辞传》中之后,就出现了两种八卦起源说共存的局面,以及上述种种的问题。现在再回过头来考察“天启说",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神物作则"的理论是那样的含糊其辞,遮遮掩掩,因为《易》原本有记载自己历史的篇章存在。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两部分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被窜改过。是谁窜改了原始的《系辞传》呢?无疑,谁主张这种“圣人观象制器"思想,就是谁窜改了《系辞传》。《系辞上传》的记载表明,这种“圣人观象制器”说来自于"子曰”,因此,这一思想出自儒生,是懦生为了圆他自己的主观臆说而窜改了《系辞传》。
与这种窜改相一致,《系辞传》中窜入了大量的“子曰”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位于《系辞上传》和《系辞下传》的中后部,它们几乎占了《系辞传》近一半的篇幅。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儒家性质的内容,则篇幅过半。由此,《系辞传》在形式上表现为儒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