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震下坤:豫卦、雷地豫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震下坤:豫卦、雷地豫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豫,利建侯、行师。初六,鸣豫,凶。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六三,盱豫,悔迟有悔。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六五,贞疾,恒不死。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卦名】
今本:豫 帛书:馀 归藏:分 秦简:介 上博简: 清华简:介 帛书易传:余、予 海昏:伃
郑玄虞翻:逸。
今本《周易》卦名作豫,经文应解释为豫乐,安逸、快乐,但综合《易传》,豫也有豫备,豫防之义。
归纳之后,豫卦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预备、预防,有备无患。二是有馀,宽裕。三是豫乐、逸乐。
豫通“预”,预备、预防的意思,如既济《象传》:“君子思患而豫防之。”《尔雅.释言》“豫,叙也”疏:“事豫备者亦有叙也。”《礼记.学记》:“禁于未发之谓豫。”《繫辞传》:“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这都是取预备,有备无患之义。
有所预备者就能够宽裕,事情有馀裕,这也是豫的第二层意思。
《说文》:“豫,象之大者。贾侍中说:不害于物。从象予声。”段注:“引伸之,凡大皆偁豫。”“大必宽裕,故先事而备谓之豫,宽裕之意也。宽大则乐。”
豫从予从象,本义是大象中的大象。象已是够大,大象中的大象旨在表现形体很大,又引申为裕,宽裕的意思,又有娱乐或愉快的意思。帛书本做“馀”,或取其宽裕而有馀之意。上海博物馆楚竹书作,为“余”下多一丿,应是“余”字的异体,而帛本易传亦作“余”或“予”,通“馀”也通“豫”。
宽裕者则得以安逸、豫乐,《尔雅》:“豫,安也。”“豫,乐也。”这也是《周易》、《诗经》、《尚书》等经典中最常用的意思。例如,《诗.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板〉:“敬天之怒,无敢戏豫。”《尚书》:“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无康好逸豫”。
传统通解亦以豫为乐,《象传》:“豫,先王以作乐崇德。”马融:“豫乐也。”郑玄:“坤,顺也。震,动也。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故谓之逸。逸,喜逸说乐之貌也。”朱熹:“豫,和乐也。人心和乐以应其上也。”虞翻则解释为逸,逸乐之义。与豫旁通的小畜卦中有多处以豫象来注解,豫都直接称为逸,如“自我西郊”虞翻注曰“逸坤为自我”,初九复自道注曰“谓从逸四之初成复卦,故复自道”。
凡此皆以豫为豫乐、安逸的意思。
分与介
马国翰辑本《归藏》卦名为“分”,秦简《归藏》及清华简皆做“介”,这两个字形体不但相近,而且意思也可相通。分为分别,介则是分界,画清界线之义。
《说文》:“分,别也。”“介,画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段注:“画部曰:画,畍也。按:畍也当是本作介也。介与画互训,田部畍字盖后人增之耳,介畍古今字。分介则必有间,故介又训间,《礼》摈介、《左传》介人之宠皆其引伸之义也。”
介的甲骨文,有两大解释,一是分介,与《说文》定义差不多。另一说认为象战士穿著甲衣,为甲冑的意思,也可指披甲之英雄战士。《礼记》中“介”最常当做甲冑使用。不过,《说文》说的“画也。从八从人”,又有点像甲骨文,此字从上下两个八字,以示分别、分界之义。
《周礼》“其动物宜介物”注:“介物,龟鳖之属。”介即取甲冑之引申义。《礼记》“阳门之介夫死”注:“介夫,甲卫士。”“介者不拜”疏:“介,甲铠也。著铠者不为式敬,故宜无所拜之也。”“介虫”即“甲虫”。凡此皆取甲冑或其引申义。
介又可解释为大,《尔雅》:“介,大也。”晋卦六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弼注:“受兹大福于其王母也。”虞翻注:“乾为介福,艮为手,坤为虚,故称受。介,大也。”
综观介的字义,其本义甲冑或武士,与豫备之义是互通的,都有戒备、防备之义,也是《繫辞传》所说的:“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豫卦卦辞说“利建侯、行师”。至于介做“大”则与豫的本义互通,豫本是象中之大者,用形体之庞大进一步引申至宽裕、有馀、豫乐的意思。
至于介与分解释为界限,分别,似乎较难与现有《周易》卦义关联起来。但在谦卦中我们讨论过,谦卦古卦名可能为兼,兼併之义。兼併为合,那么与兼併相反的当然就是分别、分介(界)了。又六二“介于石”孔子以君子之分辨能力来诠释,而传统亦有解释为耿介者,可能都是从分介义引申而来。
馀、余、予
《曲礼》郑注:“余、予古今字耳。盖古称予,今称余,其义同。”
帛本易传中豫卦或作余或作予,余和予为古今字,帛本的“馀”和今本“豫”也可能是“余”和“予”之假借,而上博简的应是余的异体字或传抄之误。
《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段注:“象以手推物付之。”“余,语之舒也。”段注:“《释诂》云:余,我也。余,身也。孙炎曰:余舒迟之身也,然则余之引伸训为我。《诗》、《书》用予不用余,《左传》用余不用予。…余予古今字。”予原为给予之义,余则是辞语舒缓,引申亦可指身体之舒缓。但予、余两字后皆用做“我”之自称,为古今字。予字甲骨文作,由于资料少,不得其义,但依《说文》当是给予、赐予的意思。而余字作,学者认为象简陋之屋,卜辞中亦作第一人称用,相当于“我”字。
余和予两字除了皆作“我”之外,也可与豫相通。《杂卦》说:“豫怠也。”怠为怠慢的意思,与余之徐缓、舒迟意思相近。又《史记.龟策列传》记载神龟被“渔者豫且”捕获之事,《庄子.外物》作“渔者余且”。此亦可见古文之余和豫相互假借。
【卦义】
豫卦的核心意义当为豫乐、安逸,但背后亦有预备、预防的意思,这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豫之逸乐当以有备无患而能宽裕做为依靠,而其凶应、忌讳则是耽溺,流于怠惰则凶。
卦象为内坤顺,外雷震,雷出地上,柔顺以动。这是一种顺水推舟,顺其自然式的行动。反观大壮卦为刚健于内,雷动于外,为刚以动,是一种刚暴式的行动,因此容易产生衝撞与衝突。雷在地上,雷震为春,为春临大地之象,所以《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言豫卦为雷动震奋的时候,大地鼓舞,万物繁茂。因此古人以此开始作乐以崇扬道德,祭祀上帝与祖先。
《序卦》说:“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就卦序来看,豫卦与谦卦是相综的一对对卦,是继同人、大有而来。同人与大有是国家经动乱(否卦)之后,重整秩序,天下重回太平,而开始重新寻找长治久安之道。首先告戒的是要谦卑自牧,然后则是以豫乐(音乐、娱乐)陶养心性。
礼与乐是儒家治国理想的两项主要措施,礼道可从履卦与谦卦之中得见,履与谦彼此旁通,为礼的一体两面,一实践于外,一虚心于内,谦亦可谓礼之内化。而豫卦讲的则是乐,也就是以娱乐、音乐来教化并陶冶心性。因此就儒家来说,谦豫皆关乎民心之治理。
《礼记.乐记》説:“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在履卦裡,讲求的是尊卑上下之份际,因为礼以别异,所以履道大忌在于上下不分,不明尊卑,踰越本份,吉道在于戒慎与尊敬。而豫道则重在于合,因此其吉道为感情的交流,用心倾听。忌则在于不知节制,流于淫逸、耽溺、怠惰。《杂卦传》“豫怠也”就是以豫之流敝而言。
再就豫之三义来看,豫卦之吉在于有备而无患,防患于未然。以充份的准备而让事情宽裕,才能安心享乐。
豫卦典故可能来自于描绘周武王伐纣之乐舞《象》舞。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豫,乐也,而名以《大武》,建侯行师之意,寓其中矣。”闻一多《周易易证类纂》:“是《大豫》之源出于《象》,实则象与予豫一语之转。”(按:《大豫》为晋之乐舞。)“豫为武王舞名,建侯行师即舞中所象之事。”《象》即《大武》。《礼记》中《象》及《武》(大武)经常併称,如《文王世子》:“下管象,舞大武”,注:“象,周武王伐纣之乐也。以管播其声,又为之舞,皆于堂下。”疏:“大武即象也,变文耳。”“《象》谓《周颂.武》也,以管播之。”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繫辞》: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序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杂卦》:谦轻而豫怠也。
【白话】
豫乐,利于建立诸侯,发动军队。
《彖传》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得到群众的呼应又志在必行,顺势而动,所以为豫。此言建立诸侯,发动军队,皆顺应民心,而且还有刚强的决心去执行。
郑玄:“震又为雷,诸侯之象。坤又为众,师役之象。故利建侯行师。靁出地奋。奋,动也。靁动于地上,而万物豫也。”《正义》:“谓之豫者,取逸豫之义,以和顺而动,动不违众,众皆说豫,故谓之豫也。动而众说,故可利建侯也。以顺而动,不加无罪,故可以行师也。”
《象传》则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雷动于地上为万物震奋之象,先王因这样的启发而作了音乐来崇扬道德,诚心的将它奉献给上天和祖先们。李道平认为此乐即《大武》,又名《象》。
周天子建立诸侯,以做为周室之屏藩,此为预防、防御之道。因此这个“豫”除了解释为豫乐,或是乐舞之名,也可理解为预备、预防的预。
豫与小畜相错,虞翻说的旁通。豫在展示武德,所以卦辞说建侯行师;小畜则在展示文德,象传说“君子以懿文德”。豫为有馀充裕而逸乐,小畜为寡而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字义】
利建侯:利于建立诸侯。周天子建立诸侯以巩固王权,其分封的诸侯主要为周天子的姬姓王族或是功臣,藉以做中央之屏藩,巩固周天子之权。于现今之公司人事,可比喻为指派分公司或地区性的总经理。侯原义为箭耙,《说文》:“春飨所射侯也。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天子射熊虎豹,服猛也;诸侯射熊豕虎;大夫射麋,麋,惑也;士射鹿豕,爲田除害也。其祝曰:毋若不宁侯,不朝于王所,故伉而射汝也。”建侯亦有建立目标之隐喻。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很隆盛的进献给上帝,以配合祖先之光荣。殷,盛大。荐,进献之祭祀。祖考,祖先。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用双重的门来防御,晚上打木梆子,以此对待强暴之客,这种预防之道是取象于豫卦。柝,音拓,夜间巡更敲击用的梆子。
谦轻而豫怠:谦为虚故轻,豫为乐故怠。怠为怠慢之义,虞翻作怡:“豫荐乐祖考,故怡。怡或言怠也。”
【筮例】
《国语‧晋语四》重耳亲筮得晋国,得贞屯悔豫,本卦为屯,之卦为豫。
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秦国是他回到晋国前的最后一站。他的姐姐穆姬是秦穆公夫人,她与秦穆公的结婚也是“秦晋之好”的开始。但由于晋惠公与晋怀公的不仁不义,而让秦穆公决定拥立重耳为晋君,因此重耳到秦国时,秦穆公以对待国君之礼对待他,还把五个女儿嫁给了重耳,其中包括了怀嬴。怀嬴也是子圉(重耳姪儿,晋怀公)在秦当人质时的夫人。
在秦国期间,重耳亲自筮问一卦,看是否能够得到晋国?结果得到屯之豫,三个爻变。筮史多数见到屯卦都说不吉。
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
“贞屯悔豫”意思是以屯卦为贞,豫卦为悔,即屯之豫卦。由于三个爻变,变爻太多而不用变爻占解,因此筮史解释说“爻无为也”。变爻也就是六、九筮数太多,而不用六也不用九时,当以卦来占解,因此曰“皆八也”。春秋筮例中用“八”来表达卦象时,都会改用卦来占解而无用爻,这个例子还有穆姜入东宫之前所占得的“艮之八”,史官补充说是“艮之随”,这是五个爻变的卦,因此以之卦随的卦辞卦义来占解。董因筮重耳返晋国得“泰之八”,也是多变爻的例子,只是变爻数不知,该卦也是以泰卦卦辞卦义占解。
虽然筮史说不吉,但司空季子以屯卦和豫卦卦辞都有“利建侯”而认为这代表重耳可以成为晋国国君,并成为辅弼周天子的诸侯王。司空季子以卦象来分析说:
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泉原以资之,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有震,武也。众而顺,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内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彊,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
后来果如司空季子的预测,秦国拥立重耳回到晋国,杀了怀公之后重耳也成为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文公。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白话】
大声玩乐,凶。
过于淫逸,而至鸣叫。豫之吉在于节制、防患未然,忌在淫逸放纵。王弼:“处豫之初,而特得志于上,乐过则淫,志穷则凶,豫何可鸣?”依王弼注,初六处于豫乐的开始,一开始就不知自我节制。九四为豫卦卦主,也是唯一阳爻,初六与九四相应,自恃受到九四荣宠,失态放纵,因此而凶。
【字义】
鸣豫:高声逸乐。鸣为鸣叫,情不自禁而高声欢乐。鸣豫这裡有多种解释。一欢呼、鸣叫。二是以鸣为呼叫,取中孚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意思。则初六之所以为凶,在于随意呼叫九四要求得九四的呼应,九四为卦主,阳居臣位,因此可以豫乐,初六随意呼叫,加上以柔居阳,不当位,代表其身份地位不相当,所以为凶。三是以鸣为名,名豫即以玩乐而闻名。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繫辞》: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白话】
敲击演奏石磬,不到一日,贞定为吉。
此言豫乐有所节制,豫道以节制为吉。不终日言有所节制,不至终日即停止。六二居互体艮之下,知所止之象。
或:守卫于石,不到一日就可抵定,贞定为吉。介为守、御之义。介于石,以石做防御。相反的就是困卦六三的“困于石,据于蒺藜”,孔子:“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传统解释以介为耿介,言君子品格耿介,坚定如石,不待终日就能从正而吉。
依《繫辞》,介于石即介如石,言对于事理之分辨清楚而坚定如石。不终日言判断决策之快速,不等一天过去就可以见机而行事,贞正则吉。
所引孔子之解释意思大致为:君子往上交往不会谄媚,往下与人交往不会污辱他人。这样的君子知道事情最微妙的机关。所谓的几,就是动作的最微妙之处,也是可以率先见到吉兆的地方。君子见几而动作,不用等待一日的时间。所以《易经》说:“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分辨有如石头一样地坚定,那裡需要一日的时间,判断马上就可以清楚明白。君子既知道最微妙而隐幽的,也知道最明白而显著的;既懂得阴柔之道,也懂得刚健之道,这也是万夫所期望的。
六二介于初六与六三之间,初六不当位又与九四相应,六三亦不当位而与九四比应,两者都因与九四的关係而流于放纵,沉溺于豫乐而凶。只有六二,介于两者之间,当位而居中,志向有如石头一样坚定,不为左右所动。故言贞吉。
【字义】
介于石:当作“扴于石”。马融:“扴,触小石声。”扴为敲击石头的声音,或敲击石头。段玉裁《说文》注:“易介于石,马本作扴,云触小石声。按:扴于石,谓摩磢于石也。”摩磢即摩擦。石为“金石丝竹”之石,即磬,古时以玉石所做成的敲击乐器。《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周礼》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疏:“金,锺鎛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虞书》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扴于石讲的即时古代演奏作乐之状,豫乐应知所节制,因此说“不终日贞吉”。《繫辞》:作“介如石”:“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言判断明确而坚定如石。此以介为分别之义。介为“界”的本字,间隔、界线、分别的意思,引申为判断、分判。介也有甲冑之义,引申为防御、防备,介于石,为以石为防备,防备坚固如石。然而这与后文“不终日贞吉”于文意不通顺。“介”郑玄作“砎”:“砎,谓磨砎也。”砎于石为砥砺、磨练于石。帛书本作“疥于石”。传统解释受王弼影响,皆以“介于石”为形容人之品格中正坚定如石,以介为耿介。王弼:“处豫之时,得位履中,安夫贞正,不求苟豫者也。顺不苟从,豫不违中,是以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明祸福之所生,故不苟说。辩必然之理,故不改其操,介如石焉。不终日明矣。”程颐:“其节介如石之坚也。”
不终日:言豫乐不等一日就结束,形容享乐有所节制。传统以比喻判断明审之快。王弼:“介如石焉,不终日明矣。”朱熹:“其德安静而坚确,故其思虑明审,不俟终日,而见凡事之几微也。”来知德:“不终日者,不溺于豫,见几而作,不待其日之晚也。”俞琰:“不终日,知几之速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白话】
一早就豫乐,如果悔改晚了那就真的要悔恨了。
传统解释“盱豫”为奉承謟媚的逸乐,悔改为宜。若陷溺其中而迟迟不知回头,将会后悔。言小人因为接近权势而奉承謟媚以求豫乐,陷溺其中而迟迟不知回头,因此悔恨。
依王弼应读作“盱豫悔,迟有悔”:“若其睢盱而豫,悔亦生焉。”统观豫卦诸爻,初六鸣豫,九四由豫,上六冥豫,则六三“盱豫”当独成一句。
【字义】
盱豫:“盱”原意为张大眼睛,或是睁眼往上看的样子。这裡有讨好他人或奉承謟媚之义。如王弼说“睢盱而豫”,而孔颖达疏说:“睢盱者,喜说之貌。”向秀注说:“雎盱,小人喜说、佞媚之貌也。”朱震:“睢盱上视,佞媚以求豫。”盱或作夸大之义,郑康成:“盱,夸也。”王肃:“盱,大也。”盱豫即夸大之享乐,豫宜节制,夸大之豫乐宜及早停止,因此说悔迟有悔。姚信作“旴豫”,同“旭豫”,旭为日出的意思。姚信:“旴,日始出。诗云:旴日始旦。”旴豫,谓一早就享乐。这三种文义中,以姚信说最佳。《尔雅·释诂》:“恙,写,悝,盱,繇,惨,恤,罹,忧也。忧也。”盱通恤,忧也。六三居互体坎下,坎为恤为加忧。有忧之豫乐,当悔改之。
悔迟有悔:要悔改,若陷溺,悔改迟了就会有悔恨。或可读作“悔,迟有悔”,以第一个悔为劝戒之辞,要问筮者知所悔改,回头是岸。第二个悔则是吉凶断辞,言悔改迟了就有悔。《周易》中“悔”是介于吉凶之间的断辞。《繫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意思为这是行为的小瑕疵,所以还不至于凶。若能够及时改过,则可转为吉,否则则变为凶。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白话】
心中犹豫不定。大有获得,不用怀疑,朋友皆会以你为宗主。
九四为互体坎卦之中,坎为疑,因此曰“犹豫”,犹豫因为怀疑。之所以怀疑,是因为卦主经常都是五位之爻,但就豫卦总体六爻来看,九四为豫卦唯一的一个阳爻,也是一卦之宗主,下三阴爻为朋众之象,九四为众阴所承,因此曰“朋合宗”。
传统解释以“由豫”为豫乐之所由来。因九四是豫卦的主爻,整卦卦义也都是从九四一爻而来。而在与各爻的关係裡,九四是众阴爻之所求,因此将大有获得,众人当以它为中心群聚而来,所以说“由豫,大有得,朋盍簪”。既然九四是卦主,为众人所求,那么就不应有所疑,因此曰“勿疑”。
又“朋”可做“朋贝”解,即古代之货币,朋盍簪也可解释为钱财满聚之意。
【字义】
由豫:有三种解释,一作犹豫,二是用豫,三是豫之所由来。三种解释于爻义皆可通,意义也都相去不远。马融作“犹豫”,曰:“犹豫,疑也。”《曲礼》“使民决嫌疑,定犹与”,正义:“《说文》:犹,玃属。与,象属。此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与。”《曲礼》的“犹与”即“犹豫”,段玉裁注《说文》犬部引此段皆作“犹豫”。犹豫为怀疑的样子,依《曲礼》正义,犹和豫两种动物本性多疑,因此以两字并举来形容人多疑的样子。九四爻居互体艮卦之上,上体震卦之下,艮为止,震为进,因此有进退不定之象。又居互体坎中,坎为心病为多疑,因此曰犹豫(多疑)。郑康成:“由,用也。”帛书本作“允馀”,允为允当,允许之义。“允豫”即可用豫,言得九四可以逸乐。第三种解释也是历代易学家最普遍採用的见解,言九四是豫之所由来。王弼:“处豫之时,居动之始,独体阳爻,众阴所从,莫不由之以得其豫,故曰由豫大有得也。”虞翻:“由,自从也。据有五阴,坤以众顺,故大有得。”侯果:“为豫之主,众阴所宗,莫不由之以得其逸。体刚心直,志不怀疑,故得群物依归,朋从大合,若以簪菾之固括也。”颐卦上九亦曰“由颐”,与豫九四同样是一阳之下有多个阴爻。
勿疑:九四所以会有疑,因为四为近君之地,又有六五相乘,本身又以阳居阴不当位,所以内心对于自己的正当性有所疑虑。九四互体为坎,坎为心病,也是疑象。
朋盍簪:有多种解释。一、朋友聚合。朋友很快聚集过来。盍,音义皆同“合”,合在一起。簪,音ㄗㄢ,原意为髮簪的簪,髮簪用以整理头髮,把头髮聚在一起,因此这裡引申为聚的意思。二、簪或引申为“速”,快速的意思。郑康成:“簪,速也。”蜀才:“撍,速也。”程迥:“王弼曰:簪,疾也。陆希声本作捷,所以训为疾。”朱熹:“九四,卦之所由以为豫者也。故其象如此,而其占为大有得。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合而从之矣。故又因而戒之。簪,聚也,又速也。”三、簪又作宗。“虞翻作“朋盍戠”,注曰:“盍,合也,坤为盍。戠,聚会也。坎为聚,坤为众,众阴竝应,故朋盍戠。戠,旧读作撍,作宗也。”依虞翻意,簪(戠)也可做“宗”,《孙氏周易集解》:“簪,徐侧林反,子夏传同,王肃又相感反,古文作贷,京作橬,马作臧,荀作宗,虞作戠。戠,丛合也。蜀才本依京(义从郑)。”“朋合宗”意思为朋友皆以九四为宗主,意思与“朋合聚”相近 。四、王肃作贷,《说文》:“施也。”贷为施予。朋友联合施予于他,所得者众,因此曰大有得。五、作“朋合谗”,朋友联合谗言。“勿疑,朋合谗”即不用怀疑朋友联合谗言。高亨认为簪当作谮,谮通谗。帛书本亦作“谗”。六、朋也可做“朋贝”解,古代的货币,引申为钱财,“朋盍簪”即朋贝合簪,钱财满聚,财源滚滚之意。此符合前文“大有得”。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白话】
筮问疾病,久病不会死。
也可解释为贞固(偏执)以致成疾,久而不死。
六五以柔居尊位,大权旁落于九四之大臣,众阴(群众、百姓)都依于九四,六五又逆乘九四,因此有疾。居互体坎上,动而成兑,坎为心病,兑为毁折,故曰疾。
象传以“中未亡”解释恒不死,因六五得中,具中道而得不死。宋明儒多以末世有名无实之君为喻,如程颐:“四之阳刚得众,非耽惑柔弱之君所能制也,乃柔弱不能自立之君,受制于专权之臣也。”“言贞而有疾,常疾而不死,如汉魏末世之君也。”朱震:“周室东迁,齐晋二伯託公义以令诸侯,中未亡也。”来知德:“周室衰微,此爻近之。 ”
【字义】
贞疾,恒不死:有三种解释。一、卜问疾病,为慢性病,久病而不死。贞为“卜问”,引申为问。《说文》:“贞,卜问也。”二、偏执想不开而得心病,久病但还不至于死。贞为贞固,贞固而成疾,内心过于固执、偏执而成疾,此为想不开的心病。俞琰:“固执而不知变,是为贞疾。”程颐:“言贞而有疾,常疾而不死。”三、贞疾为痼疾,贞为固,陈梦雷:“贞疾犹言痼疾,不得言正,盖六五非正也。三四五互为坎为心病,贞疾之象。”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白话】
豫乐至夜,该是结束的时候,改变则没有罪咎。
豫乐之道已走到尽头,豫卦忌在耽溺,既然豫乐该是结束的时候那么就要结束,再继续则是沉迷而不知返,将有罪咎。因此告戒“成有渝”,渝者变也,豫道已成就要变。由动而归静,则可免于罪咎。
上爻为冥象,升卦上爻亦曰“冥升”。
陈梦雷:“初鸣豫,即断其凶,严于初以遏其恶也。上冥豫开之以无咎,恕于终以引其善也。”
若依王弼,应读作“冥豫成,有渝无咎”:“处动豫之极,极豫尽乐,故至于冥豫成也。过豫不已,何可长乎?故必渝变然后无咎。”
【字义】
冥豫:冥有相当多的可能解释,首先最常见的是幽冥、冥昧,引申为耽溺,沉迷而不知返。一、解释为耽溺。马融:“冥,冥昧,耽于乐也。”程颐:“耽肆于豫,昏迷不知反者也。在豫之终,故为昏冥已成也。若能有渝变,则可以无咎矣。”此以冥为耽溺。冥豫为沉迷豫乐,迷途不返的意思。上六为豫卦最上爻,为豫乐不知节制而到极致者,若能渝变,则可得无咎。二、冥为夜晚,暗冥。冥豫即豫乐至夜,为豫乐而不知节制之象。高亨以冥为夜,不过高亨以厌倦解释“豫”。李道平:“冥之为义,于月为晦,于日为夜。有处豫极,所谓舞斯愠,愠斯戚,将于冥豫见之矣。”冥甲骨文作,唐兰认为象两手持巾覆物,卜辞中假借为娩,此说也获得很多学者支持。那么冥豫即娩豫,或指分娩之乐。《尔雅》:“冥,幼也。”古幼通窈通杳,亦做幽深玄远之义。就“幼”本义来说,与娩似有相近之处,但引而申之也是幽冥之义。又冥为殷商先祖,任水官名曰“玄冥”,此或以北方称玄冥之由来。《礼记.祭法》“冥勤其官而水死”郑注:“冥,契六世之孙也,其官玄冥,水官也。”冥豫也可能是指古代驱逐猛兽之乐,《周礼.秋官司寇》载“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敺之。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周礼》冥氏职掌是以灵鼓来惊吓驱逐猛兽,其目的主要是要驱逐猛兽,但偶尔会以所预先设置好的陷阱而捕获猛兽,若有捕获则用来敬献。惠栋以冥为瞑,闭目也。《周易正义辨证》引惠士奇《易说》:“冥,古瞑字,俗作眠。张目为盱,翕目为冥。上六冥豫,与六三盱豫相反,一翕一张,皆不可长。故上成有渝,三迟有悔。”
成有渝:豫道已成将变。成,指豫道已结束完成。渝,变,改变。意指上六应当知返,不要沉迷于豫乐,以免罪咎。反之,不知渝变而继续豫乐,即是耽溺沉迷,将有罪咎。
【彖传注】
刚应而志行:以九四主爻解释豫卦。九四阳刚,与初六相应,为刚应。豫卦为乾坤旁通而来,乾初九至坤四,成豫与姤。姤九五将至豫二成解与鼎。志行,或言豫六二将至姤五,姤五将至豫二成解卦,解卦则“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这也是乾彖传所说的“云行雨施”。另一说,九四为豫卦之主,一爻居于互体坎之中,上震卦之初爻,为志行之象(坎为志,震为行)。九四下为坤卦三爻所承,为众应之象(坤为众,阴承阳为比应)。但总观《彖传》解经方法,以上下二体的分析为标准,比较少用互体。
顺以动,豫: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豫。下坤为顺,上震为动,豫为顺以动之象。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以卦德解释经文“豫,利建侯、行师”。言天地之运行亦如豫卦卦德,更何况是建侯行师。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天地如豫之卦德以顺动,所以日月之运转不会有过错,四时之消息不会有差错。过,过错。忒,差错。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圣人如豫之卦德以顺动,则刑罚清明而人民服从。
豫之时义大矣哉:《彖传》以“时义”讚叹者有四卦,豫、遯、姤,与旅。其中豫和姤为乾坤旁通时同时生成的两卦,乾初九至坤四,成豫与姤。
上震下坤:豫卦、雷地豫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