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界一位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人物就是世称“救贫先生”的杨筠松
不过,丘延翰的名头在民间却远远没有他的后来者那么响亮,这位后来者就是世称“救贫先生”的杨筠松。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江西通志》记载:“筠松,窦州人。
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由此可知,杨大师乃是国师级别的人物。而且,由于杨筠松平素自奉节俭,常以一身布衣芒鞋深入民间,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以他的风水堪舆之术使贫者致富,在民间有口皆碑,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杨大师风水学造诣极其深厚,传说轶事也极多。但由于官修唐史中没有他的列传,所以他的事迹除了传闻之外,只零散地见诸于地方文献之中,如《江西通志》、《赣州府志》、《三僚曾氏族谱》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和虔州(今江西赣州)府城的故事。
杨筠松晚年时唐室衰危,诸侯称霸,于是他来到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虔州隐居。其时统辖虔州的诸侯叫卢光稠,他得悉此事后,以民生福祉为由,请杨大师择基地重筑虔州城。虔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五年筑的土城,故址相传在章贡二水之间,至义熙二年水毁,存在不过46年,后府治迁于水东。南北朝的宋时,赣南为南康国,城治在于都,赣州城遂被废弃。
此次杨筠松所选的虔州城新址,为上水龟形,龟头处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是临水。从地形上看,赣州城有两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峒山起祖,蜿蜒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条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虔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欧、储、汶三潭乃是虔州的水口,和虔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虔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如此一来,虔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达30余年。
此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赣州府志》记载:“唐都监杨筠松避地于虔,谒卢光稠,为其卜地云出天子,卢遂改葬其父母,复问还有此地否?曰:‘有,一席十八面。'曰:‘何面出天子?’曰:‘面面出天子。'卢恐他姓得之,遂毒杨。杨觉,携其徒曾文辿亟去之。至一处间,问何地名,曾答:‘药口’。曰:‘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小子志之。说卢王于虔州磨车湾安水碓,十字路口开一井,则世世为天子矣。曾曰:*何谓也?'曰:‘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后卢果疽发背,痛不能忍,缢死。”
大意如下:卢光稠由于拥此铁城,至五代十六国时,野心日益膨胀,便有了独霸天下之意,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为了实现自己君临天下之梦,卢光稠又以造福万民为幌请杨筠松为其相天子地,意在相得后,将其母改葬。杨筠松百般推脱不得,无奈应允。相得后,在答谢杨筠松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筠松是否还有其他的天子地,杨筠松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自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于是在杨筠松的酒里下毒。杨筠松察觉后,立刻乘船告辞,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筠松问身旁弟子曾文辿(音同“搀”,曾文迪后来也成为了一位风水名家)船到何处了,曾文迪说:“船到药口了",杨筠松闻言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迪,让他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如此则世世代代为天子了。曾文辿不解,询问其中之奥妙。杨筠松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原来在特定的位置上安碓凿井,便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这些事迹的真假暂且不论,杨筠松确实继承并总结了前人的风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比如他首倡形势之说,改革了风水罗盘;创立了一套因地之宜,因形寻龙、点穴、观水、察砂、立向的完备风水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还勤于著述,撰有《疑龙经》、《撼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三十六龙》等多部风水专著(也有观点认为只有《疑龙经》和《撼龙经》是真书,其余都是伪托之作);还广收门徒,桃李满天下,为继承和传播风水学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杨筠松在风水堪舆学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可以说和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其所有的著作均为地理风水上的经典著作,所以杨筠松也被后学们尊称为杨公。直到今天,他生前隐居的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仍被誉为“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第一村",村中祭奠他的杨公祠也一直保存,其中还有一副南宋一代名相文天祥赞颂他的对联,曰:“抽爻换象堪移一天星斗;避凶趋吉真乃万国神仙”。
这些足以表明,杨筠松为风水学界一位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