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课堂

风水漫谈:风水学中的“龙”是什么性质?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风水中“龙”的性质

在人们的心目中,想象的动物“龙”。天骄活泼,忽隐忽现,忽大忽小,下可潜藏深渊,上可飞腾云间,兴云布雨,变化多湍,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而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堪舆家将山脉比喻作龙,把山脉直呼作“龙脉”,如《管氏地理指蒙》所说:“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

龙的概念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勢就像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龙”一词普遍被风水术士用来指示山脉,它是风水的基本概念之一,为什么把山指为“龙”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龙的东方概念与西方不同。东、西方所谓的龙都是想象中的一种爬行类动物。东方龙比西方龙看起来更像一条蛇,浑身上下好像有一种神气的威力。西方人认为龙是一种可怕的、讨厌的想象中的动物。相反,东方人则把它视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完美的、幻想中的生灵。简单地说,西方人会想杀死一条龙,而东方人则会对之顶礼膜拜。人们对龙的这种心态可能就是为什么风水术士总把吉祥的山脉理解为连绵起伏的龙体并且最终称山为龙的原因。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风水术士至少普试着将山脉的各种形态与盘折飞动的龙作一番比较,《人子须知》是一部非常流行的风水书,它告诉我们为什么风水术士把山脉称为“龙”:

“地理家以山名龙何也,山之变态千形万状,或大成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顿,或隐或显,支拢之体段不常,咫尺之转移领异。验之于物,惟龙为然,故以名之。”

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山脉都能称作“龙”。《地理正宗》对此有明确说明,这本古IE的手抄风水书是在朝鲜一家旧书店里找到的。

“葬龙,不葬山,因为山是取水困难的地方,“山’有死气。而“龙”是取水容易的地方。因此。在龙的某些地方能找到生气。总之,葬龙,不葬山。”

据扬文衡等研究,在我国。龙的传说已有五六千年了。1987年12月在河南濮阳市西水坡发现三组蚌塑龙,第一组为“龙虎墓”,龙在墓主人骨架右边,长178厘米,左达是虎。这条蚌塑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条龙,距今6000多年。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猪龙,距今5000多年。山西襄汾淘寺基地出土了4500年前的彩绘蟠龙纹陶盘。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带龙纹的陶片。古人对龙很崇拜,称为神龙,又迷信龙会给人带来吉祥。因此,风水把它当作四灵之一。

风水家以中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叫做三大干龙。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仑山。每条干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大小分远祖、老祖、少粗,越靠近起点越老,越靠近海边越嫩。山老了无生气,嫩山才有生气,因此寻地当在少祖山寻,不要到远机、老祖山寻。风水家说:“搜嫩不拽老,葬饥不葬饱。乘嫩气中和,葬老乘杀了。”(《地理考索》)每条干龙义分节,起一峰,过一峡,即为一节。为什么要分节呢?因为节数的多少与吉福的长久有关。

风水漫谈:风水学中的“龙”是什么性质?

“节数多时富贵久,一代风光一节龙。”(《都天宝照经》)这种说法显然是风水迷信。风水家又按山脉形态把龙分为进龙、退龙、福龙、病龙。进龙最好。“穴后相看节节高,犹如天马下云霄。子承于父孙承祖,世代居官挂紫袍,”(《堪舆漫兴》)退龙一般,“穴后一重低一重,此地须知是退龙,纵有穴情只一代,儿孙不久便贫穷"。福龙也不错,“福龙赖有祖宗好,左右周围辏集来,体势纵非真正结,盘桓安静亦堪戴。”病龙最差,“病龙慵懒不堪言,边死边生力欠完,锄破崩残同一断,纵然成地亦孤寒,”这种说法当然也是迷信,不过从环境美恶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优劣影响来看,还是可以理解的,认人的心理来说,显然希望环境优美,舒适悦目,因此不能笼统地否定它。

干龙的祖山必是名山,地域大,跨州连郡,延绵千百里。干龙脊脉,多为疆域界限,当它暂停过峡时,往往形成盆地。这些盐地是营建省会通衢的好地方。“千里为大都,二三百里可为川,百里只堪为县治,下此为镇市。”(《地理简明》)这大体上合乎现代人的观念。

干龙之下又分支龙,地理术语称作支脉,是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大干龙以大江大河划分,支龙则以小溪小涧划分。得水处结穴,不及干龙悠久,但仍是上等地、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固然不如山地龙脉那么明显,但仍有踪迹可寻。它的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不,察其隐隐隆隆之脊,或直或曲,动辄数十里或数里。始有水分八字之峡,或有石骨徽露踪迹,或有银锭束气之脉,若前面遇水界截,则审随龙之水,及诸水聚处为明堂,以求穴向。其结六处必然气聚。”(《地学简明》)张子徽云:“中原平地及湖乡,行龙入地至难详,寻得龙来无穴下,茫茫阔远何相当。此名天平只看水,水绕弯环是穴中。若还舍水去寻穴。望望皆平无定踪,龙若逢水穴方止,无水拦断去不穷。”

风水家对与龙有关的各种小地形,均取一个特有名称。如太祖山,指那些高大异常.跨州连郡,延绵数百里的大山或名山,最小亦须冠于一邑一方,高耸云霄,天阴时有云雾生山巅,少祖山,指穴后数节的大山,又叫主山,主星。父母山,指穴后一节的山,父母之下,落脉处为胎,其下束气处为息。再起小山头为孕,结穴处为育。这些名种体现着地形上的尊卑有序,大小有伦。自高落低,自粗变细,自老变嫩。这样的地形才有生气融结。钟灵毓秀,吉气长存,是最理想的风水地形。自主山顶上分开大八字谓之开幛或开面。大八字之内又分半大半小八字,不论条数多寡,均谓之护带。护带之内贴脉分小八字,汇之蝉翼。

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柳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其审辨的方法是“以水源为定,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则以大溪大涧夹送,大枝龙则以小溪小洞夹道,小枝龙则惟田源沟渲夹送而已。观水源长短而枝干大小见矣。”这是对《山经》,《禹贡》中“两山之间必有一水,两水之间必有一山”的地理现象规律总结的维承而来。堪舆家认为,龙的贵贱或基于来龙祖山的远近,龙之有祖。犹水之有费,木之有根,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福亦短促。现代地质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个山系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生长过程,山系越大,山脉越长,形成的时间越长,其地质构造越稳定,宋代廖禹在(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中说:“山系高耸宏大,由其根基盘据,支持于下者厚重也。根脚之大,必是老硬石骨作体,非石不能胜其大。

低小之山,必根枝(基)迫窄,土肉居多。”可见宋人已知高山由坚硬岩石所组成,低山多由土质所组成的地质现象,风水的“认宗”奥妙也大概如此吧,当然,古人很喜观取象比类的直观思维方法,“认宗”也许还反映了古人以婉转长远之“来龙"来类比子孙富贵之长远的思想。

风水家还把山态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为圆、直、曲、锐、方诸象,称为“五星形体”,认为五种山形按五行相生排列而来便能“生龙”(图3-8)。“生龙”也就是指山峦起犬,行止有致。生动美现。五星成备其买就是对变化丰富的山态的追求。此外,“生气”还包含有“生态”良好的意思。认为“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充满生气的峦体应该是:“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面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水家总结归纳出了“台脖帐盖”、"芦鞭王字”,“飞龙入首”、“展翅飞斌”,“金星宝盖”等种种富贵格局。

风水术士可能是采用“龙”一词来隐喻地描述山的形态及说明山里神奇的生气向风水穴的流动,以上推论为一位风水先生的“山形反映其中生气特征”的格言所证实。

在有关龙的分析中,《地理正宗》说道:“龙有支和垅两个不同部分,挪在龙垅不知葬在龙支吉利,垅是龙身上(山)的骨头,而支是龙身上的肉。因此,葬在龙骨头(岩石)上不如葬在龙肉(土)里吉利。”这段话意思为人骨能凝聚生气而山骨(岩石)不艷,因为生气只能在土中运行。岩石不易将生气传给死者。

骨意为岩石或带石的山。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仅文“支”和“垅”的意思,可以这么说,二者的差别就在于支是指从龙的主体上延伸下来的山脉或山丘上的一条连绵不断内脊线,而垅不必是龙的支脉,可以是任何高出周围地形的地方。因此,很明显有土的山或者同时是龙肢的山丘是埋葬死者的古穴。该观点反映了《葬书》中的一条占老的风水原则,即“童山(寸草不生的石山)为凶山"。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风水学 看风水 风水理论 龙的性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