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的象数含义:这三个“八”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那么这三个“八”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整个《易》占体系可以用“象、数、理”三个范畴来概括。“八”是“数”的内容。在三《易》中,每个体系都有“八”这个数。以上三例中的“八”必然与三《易》的数相关。
从《易》占体系的内容和形式看,数是最基本的表达工具,数与筮法及卦序、象序相联系。从三《易》筮法看,《连山》筮数为七、八,《归藏》筮数为五、六、七、八,《周易》筮数为六、七、八、九。但以上三例中的“八”显然不属《周易》体系,只能是属于《连山》或《归藏》。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韦昭还是杜预,还是元稹,都是一致的。而在《连山《归藏》的数里,除筮数有"八"外,还有一个"八”,即按"坤一一乾"(阴一-阳)仪序产生的“乾卦序数八”(与《周易》刚好相反),这是八卦生成的序数。而在以上三例的卦象中并非都含《乾》卦,可知这个“八”不是讲的八卦序数问题。那么,“八”应与筮数相关。《连山》卦象的筮数只能有两种,七和八,而《归藏》卦象的筮数能有四种,五、六、七、八。
以上三例中,有不涉及变动的“八”(贞《屯》悔《豫》,皆八”;“《泰》之八”),有涉及变动的“八”(“《艮》之八”)。就此而论,涉及变动的“八”必然是动变观产生以后的内容。因而,这里按“占彖”时期和“占变”时期两个时段来讨论“八”的可能。先看“占彖”时代的筮数“八”的内容。
由于《连山易》不能占变,《归藏易》在殷商祖甲时代以前也没有发展出占变的功能,二者只能是“占彖",而不会涉及爻象的动变。如果“八”是属于这个时代,那么“八”决不是指单个的爻位筮数而言,否则就意味着二《易》可以占变。因而“八”不是指单个的爻位筮数。象数之占是《易》学的原初面貌,二《易》占彖不占爻,换言之,是占卦象,卦象当然是与筮数和卦数的运用联结在一起的。
那么这个数字“八"与二《易》的象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在八卦生成图中,“象”应包含这样三种:一,爻位之象,即一爻的筮数阴阳;二,四象之象,即由二爻形成;三,八卦之象,即由三爻组成。这三种象都有各自的筮数对应形式。现取八卦的阴阳爻生成图式与筮数生成图式作对比,排列如下。《连山易》:
《归藏易》:
《归藏易》中,由于筮法可以产生四个筮数,因而每个三爻卦各有八种组合形式,八卦共有64种组合形式。由于以上三个“八”与八卦序数无关,所以这里不讨论序数“八”。《归藏》四象中每一象也有四种组合形式,他们是这样的:
由于二《易》占彖而不占爻,所以三个
“八”也应与爻位对应数无关,即“八”不是指二《易》的阴阳爻象。这样,“八”就只剩下一种可能的对应符号:四象之一的象!
在《连山易》中,筮数只有两种:七、八,阴阳爻象可以由此直接表明,七表阳,八表阴。四象是通过这两种符号的“摩荡”生成,依据“阴阳寒暑”的基本原理形成的四象与春夏秋冬的对应是:在这里,单个的筮数不能形成与四季的直接对应,而必须是两个筮数的重叠才能与四时对应。如作为太阴的冬季,就是两个“八”(3{)来表示的。
在《归藏易》中,筮数有四种:五、六、七、八,可以与四象四季直接对应。由于《归藏》的阴阳两种仪象各有两种可能的筮数,阴仪是八(]()和六(∧),阳仪是五(区)和七(十),从而使每个四象各有四种表示形式,每个三爻卦有八种组合形式。而依据“阴阳寒暑”的基本对应法则,四个筮数与四季的对应如下:
这样,在《归藏》四象中八是与太阴相配,代表冬季。而用《归藏》筮数组合的太阴之象(二)共有四种形式:8众、头、会。那么以上三例中的“八”究竟是《连山》四象中的太阴之象二(3と),还是《归藏》的太阴之象()呢?由三个占例中的“八”所展示的含义可知,它应是《归藏》的太阴之象。下面详细论述这一点。
在重耳筮例中,筮史们对“贞《屯》悔《豫》,皆八”的解说是:“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这个“八”显然与“闭而不通”有关系。
《归藏》筮法是以三年一闰的闰法为基础创立的,它实际模拟着“三年积一闰月”的殷商早、中期闰法。日月运行,每年都有一个“闰余”,三年中会累加成一月,第三年必须设置闰月,否则将会四时失序,天道不正常,即阴阳不通。经过第三年的置闰,天道再回复到第一年的阴阳运行状态,如此循环不已。第三年是阴阳运行的极处。殷商祖甲之前,历法“归余于终”,闰月设在年终。而“殷正以十二月”,即冬十二月为岁首,可知闰月是在冬季。“易与天地准”,这个闰月作为阴阳运行的规律性内容必然在筮法和占则上都有体现。在筮法上,是通过“归奇于执以象闰”来模拟每年的闰余,通过“三变成爻”来模拟“三年一闰”。闰月设在冬季,对应于四象中的太阴==,在筮数上就是对应于“八”。于是“八”即是闰月所在,是阴阳运行的极处,是不通之处。显然,筮数八作为太阴之象,在《归藏易》中是阴阳运行的重大规律的代表,具有特殊的含义,它已成为一个筮占法则。“八”既是“闰月",是“不通”所在,当然不会是“吉利,亨通”的意思,只会是“不吉,不通”。卦象上只要出现这种太阴象,就可能是“八”。
那么,依据《连山》筮法“四营成易”的“分二,褂一,揲四,归奇",最后一步操作是“归奇”(即"归奇于扬以象闰"),可知这个筮法展示的“闰余”也是归在“年终"的,也是对应于太阴之象二。那么,《连山》的太阴之象既然是,为什么它就不是三个占例中所说的“八”呢?因为同样是表示冬季,同样是“闰余"所在,同样是“不通,不吉。”但《连山》太阴之象让却不会是以上三个占例中的“八"。
就《连山易》筮法所反映的天文历法内容及天文观而言,《连山》只是“四营成易”,即相当于“一变”成《易》,它表明夏《易》时代是每年都有闰余,都是设在年终,年年如此循环处理,各年之间没有设闰年与不设闰年的区别,所以其时的天文观是“天道年年有闰,循环不变。”因而在年与年之间,无所谓通与不通。闰月虽置于年终,而四季之间本是各不相同的阴阳状况,并不因闰月的存在而显出特别的区别。而在“三年一闰”的规律发现之后,就有了设闰年与不设闰年的区别,设闰年就是为了解决“闰余累加到一月,如还不消除,就会使人明显地感到时令与物候不统一”这个问题的,这个闰月就是“天道不通”的产物。而于三年中的前两年来说,则不存在这种“天道不通”。因而,只是在“三年一闰”的历法出现之后,年与年之间才有了置闰年与非置闰年的区别,阴阳之道通与不通的观念才会明朗,因而这个“八”应属于《归藏》占法。而就另一方面看,单个的“八”在《连山易》中只能表示爻象,而不能表示四象之一的太阴;而且二《易》只占彖,不占爻;只有《归藏易》中单个的“八”才可以与《归藏》的太阴之象直接对应,就此而论,“八"也应是属于《归藏易》的占法。
然而在《归藏》的太阴之象中,可以有四种筮数组合形式,即、介、头、介,“八”与“六”都属地数,属阴,它们的结合所成的四象都是太阴。那么,作为表示天道不通的“八”是否是这四种形式都包括呢?闰月作为阴阳不通的象征,在《连山》、《归藏》、《周易》时代.这个含义应是确定而一贯的。因而占筮理论上必然有继承性表现。《归藏》筮数“八”对应四象之一的太阴,而太阴在《连山》四象中就是狂。闰余在《连山易》中应是表现在孔上,而闰月在《归藏易》中是对应于筮数“八”的。在与《归藏》筮数“八”对应的太阴的四组地数组合形式(、介、头、介)中,就包含着《连山》“炎“这种组合,这应是以天文闰法为基础的三《易》筮法的内在统一性的表现,即天文闰法上的继承性带来的筮法上的继承性,由此产生的筮法结果的一致性和占则的内在一贯性的表现。在《归藏》太阴的四种组合里,另外三种都含有六(∧),但在股商的前期和中期,闰月是设在年终的.筮数六对应于少阴的秋季,并非置闰所在,因而不具有“不通”的内含,这含有“六”的三组就不是纯粹的"八”,也不与《连山》的太阴有形式上的一致,因而它们不是三个占例中的“八”,只有“{”这种筮数组合才是"八”,“八”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是对《连山》太阴=(3)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