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知识

历代文化教育机制以及历代科举选官制度详细介绍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一、历代文化教育机制

殷王朝的小学设在国都内王宫南边左首,叫左学;大学设在国都城外四郊,叫右学。周朝则小学设在国都城外四郊,叫虞庠。大学设在王宫南边左首,叫辟雍、明堂。诸侯的大学则叫泮宫。古时人泮表示入了大学。边远地区也有学校,在家叫塾,五百家地区叫在党,学校叫庠,二千五百家的地区,其学校叫序。他们学习礼、乐、射、御(赶车)、书(文字)、数(算数)。

毕业后,经过考核,选拔给掌教育的官(叫司徒),再经考试及格,才送进大学,学习礼、乐和经籍。

春秋末期,”礼崩乐溃”,社会处于奴隶制解体。以孔子为代表,创办了私学。其教材是自己选择,当时是以《易》、《诗》、《书》、《礼》、《乐》为教材。

汉文帝时,设有博:士教授生徒。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汉武帝时,又罢百家,专立五经。以《易经》为首,成了学校教育的法定教材。

历代文化教育机制以及历代科举选官制度详细介绍

当时的学校,分三级。小学在识字习字。中学学《论语》、《孝经》、《尔雅》。大学学《易》、 《书》、 《诗》、《礼》、《乐》、《春秋》六经。

唐朝时,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鲁番等酋长,都派子弟来长安留学,进国子监。

南宋文帝时,京师开始设立专科的高等学校,叫儒学、玄学(易经)、史学、文学。唐代设立国子监,相似于现在的教育部,其统领学院六所,各学院分习《周易》、《毛诗》、《尚书》、《仪礼》、《春秋》。

宋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宗学、算学、书学、画学。当时,地方上也设高等学校,那是私人办的“ 书院”,如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南京的应天书院。

清朝的国子监叫国学,也叫太学。府学、州学、县学则统称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生员人学受教育后,选送到京师的国子监或到京师参加朝考的叫贡生。

二、历代科举选官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廷试(又叫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大比。由于是在秋天举行,故称秋试,又叫秋闱。监生和经过本省学政考选的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乡试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是第二年春天在京师礼部举行,所以又称春试、春闱、礼闱。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考取的(清代叫贡生)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主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考取了叫进士。分一二三甲(级)录取。第一名录取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都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传胪。第三甲若千人赐同进士出身,第一名也叫传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或授主事(各部职员)、中书(在内阁或中书科从事书写的官),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

历代文化教育机制以及历代科举选官制度详细介绍

唐代科举盛行,举士授官,都注重考试。乡贡就试于州县的举子(考生),都叫秀才。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叫乡贡。被举送应进土试的人叫举人。所谓“举进士”就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考官,唐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担任,开元中改由礼部侍郎担任,称知贡举。参加进士科考试要请当代有名望的人向考官推荐,才有考上的希望。

宋代很注重考论策,考试有秋试,在八月。考取了第二年二月在京城礼部考试,叫春试。合格后,在四月,再由皇帝殿试复审,分五甲,即五个等级。一甲赐及第,二甲赐同及第,三、四甲赐出身,五甲赐同出身。殿试及第第一, 仍称状元,即行授官。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文化 教育 国学 科举 选官 状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