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哲学理念的辩证统一;以中国的哲学观正确评价命理学
一、东西方哲学理念的辩证统一
四柱命理学是从《易经》学术上研究出来的一个分支,一门玄学。我们要系统地评价命理学说,必须先从《易经》一书谈起。
《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辞源》解释“周易”:“也叫易经,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中国古代哲学是建立在朴素辩证法的基础.上,用来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一一门学科,并根据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进行分类,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个能解释宇宙世界的统一.理论 和模型。《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一书中,在“象数学”(易学的一个分支理论)中,认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许多中国学者运用数理科学方法对数学重新进行研究。例如:以等差级数(算术级数)解释阳奇阴偶和天地之数;以等比级数(几何级数)解释“一分为二”的宇宙生成论;以数学排列组合解释八卦成列;以二项式系数解释太极一两仪一四象—八卦一六十四卦的 “周易三角”,并发现比法国数学家B.巴斯加尔早500年的“贾宪-杨辉三角”来源于“周易三角”;以方圆九宫算术解释河图洛书;以函数关系解释太极曲线与阴阳消长变化;以二进位制数学说明邵雍的先天卦位卦序图,认为此图经得起电子计算机的测试和检验;以同余式定理解释揲著的方法;以概率论统计解释卦占中的吉凶休咎。所有这些研究,都力图揭开笼罩在《周易》上面的神秘外衣。
目前,在中国大地上,人们开始重视《易经》学术研究。可是,有些人竟把它当做“封建迷信”的回潮。他们并不知道《易经》热的兴起,竟是“出口”转“内销”-由西方前沿科学家的呼唤而引发。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先在西方科学界出现了研究周易文化的热潮。正如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原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唐明邦所说:“其始作俑者,竟是一些西方著名的科学家。”如美国高能物理学家卡普拉在1975年出版了-部名叫《物理学之道》的书,他把现代物理的量子场理论与中国的《易经》作了对比,认为《易经》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动力学模型相一致,而且八卦图与强子的八重态相对应等等。卡普拉等著名科学家著作的出版,直接引发了科学界对中国周易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仅在美国就连续成立了三个有关《易经》研究的国际性组织。
二、以中国的哲学观正确评价命理学
世俗人生的轨迹,它要刻画的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
因此,要使这门已有数千年历史的“ 预测”学说,在今天现代科学思潮和方法的影响下,加以改造,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首先便要扬弃沉积在它上面厚厚的封建伦理的尘埃。
通过对传统命理的再认识、再构建,并在大量的实践统计中,深人细致地探寻命理推理和现实人生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使这门古老的学说现代化、学术化。这是- -项旷日持久的研究工程,也是目前摆在我们炎黄后裔中华儿女身上的艰巨任务。
就八字命理学的推演系统内部而言,它的法则和推理基本上是完整的,合乎逻辑的;它所呈现出来的高度思辨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辩证思维的最高成就,它与传统中医学相互辉映,毫无逊色。
在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是分裂的。这种认识可以追溯到基督教的经典《圣经》。
《圣经》叙述道:上帝创造了世界, 也创造了人。上帝 创造人是要派他们去管理自己所创造的一切。 人跟自然本来相处得很好,但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了罪,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一智慧果, 因此受到上帝的惩罚。上帝让土地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使人必须终年劳苦,汗流满面,才能得一温饱。
西方文明认为,人是站在自然界之上之外的,有统治自然界的权力;人与自然界是敌对的,完全对立的;人只能在完全征服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
这种观念今天仍长期反映在西方文化与西方思维模式中,他们坚持人与自然界对立关系的基本态度,这是错误的。
但中国哲学却与此相反,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观点。在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是融合在--起的,不仅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也都需要和谐共存。
受中华文化影响,西方的一些前沿科学家已经引起了反思。
1988年1月,当代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会后所发的宣言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以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2005年9月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暨耗散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曾这样写道:“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与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一个启迪的源泉。”(《从混沌到有序》)
著名精神分析家荣格说:“任何一个有幸与威廉一起体验到《易经》神奇力量的人,像我一一样,都不可能不发现一个阿基米德点,凭藉这一点,我们的西方心态将被撬离其基本。”(《心理学与文学》)
由此可知,在当代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全世界都在重视中国的传统易学文化,并把研究中国文化提到世界文化研究的议事日程表.上。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又岂能作茧自缚,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伪科学”、“迷信”的封条,人为地封闭起来。
我们不能以“非此即彼”、“非白即黑” 的片面思维方式,以传统科技与迷信之间的对立观点,抨击传统文化。
我们要知道,命理研究是由《易经》衍生出来的,它不仅是人生的一种生命价值导向,同时也是人类沉积的一种文化。文化是以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为基础的,文化又是一种哲理系统、哲学观念。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哲理,或者可称为天命观,与西方人的“上帝”论极为相似。既然西方社会并没有把“科技”与“上帝”混为一谈,我们又岂能要求他们放弃“上帝”的宗教信仰而改为相信科技。
美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在他的《老子:中国与世界》一文中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当时是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常能见到他,他还约我到他家做客。他的书架上书不多,但有一本书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 德文译本。”
其实,科技与哲学文化,二者之间并不一定是对立的。科技仅仅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之中,取得社会成果的一种手段而已,它并不能与人们的世界观、哲学观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