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明令禁止谶纬,反而引起童谣预言盛行
东汉以后,政治动乱,兵燹连结,政权更替如同走马灯,再也没有百年不易的朝代。然而,无论是以禅让改奉正朔,还是用武力夺得天下,后继的帝王仍然崇尚图谶的特殊功能,因为它可以提供天命攸归的理论依据,也能带来行动上的便利。
司马氏取代曹魏,据说事先三次出现白龙;刘裕要夺东晋天下,太史令骆达献上符瑞图谶数十条;萧道成想称帝,百官不从,就从图谶中援引代宋的根据;萧衍起兵伐齐,公开声称齐祚已终,谶记炳然;而陈霸先更是亲自学习图谶,史书称他:“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
这段时期,大都是武人当政,膺命之际可以托言图谶,可是,图谶的继续流行又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因为别人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另作一番解释。当初刘秀给公孙述的信就是解说互异的典型例子。不过,武人可没有刘秀的耐心,一旦位居独尊,君临海内,就着手明令禁谶。晋武帝司马炎是最早实施禁谶的皇帝,他上台后的第三年就下令“禁星气谶纬之学”。以后,宋武帝刘骏、梁武帝萧衍都曾明令收藏谶纬,一禁绝之。
隋文帝杨坚代周也是引用谶纬,以禅让的形式轻易地夺得政权。鉴于前代的兴亡,即使在隋已经统一南北之后,杨坚仍然担心出现借图谶反叛的情况。除了明令禁止谶纬流行,他还不准民间撰写国史和褒贬人物,想把这段历史一笔抹煞。
禁令固然严厉,但与隋炀帝的做法相比,尚不及后者更为彻底。通过精心策划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杨广,上台伊始,就下令严禁谶纬,并派出使者到各地搜书,凡与谶纬有关的书籍一律焚毁,若查出有人隐匿不报,立即处死。诏令之后,民间藏书。内府秘籍,都付之一炬,两汉以后盛行的谶纬之学几乎灭绝。
唐代有人曾经作过统计,经过这场劫难,谶纬一类的图书仅剩十三部,大都残缺不全,散亡天下。后世儒生往往对隋炀帝痛加指责,把他的行为比作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
禁谶也好,焚纬也好,书本上的预言可以化为灰烬,老百姓的嘴巴却是堵不住的。数百年间一次比一次严厉的禁令,反而引起童谣盛行。这类童谣都采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解说人事,预兆吉凶,居然十分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