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胜境与易学天地人三重结构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封神演义》所讲“一气化三清”的神变结构,在小说家的神笔下尽管是为构造瑰丽离奇情节服务的,但却也蕴含着易学的妙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稽考一下道教典籍中有关“三清”的记载及其与老子神变的关联。

“三清”之称在道教中经常出现,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道教最高天神所居住的境界;二是指道教中的三位天神。就境界的角度而言,“三清”又叫做“三天”,即玉清、上清、太清。这三清是道教所构想的“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玉清境”全称“清微天玉清境”,据说是由始气化成,元始天尊就住在里边;“上清境”全称“禹余天上清境”,据说“其气玄黄",灵宝天尊就住在里边;“太清境”全称“大赤天上清境”,据说是由“玄气”化成,道德天尊就住在里边。

就神称与形象来看,道教对“三清”有许多扑朔迷离的描绘。其名称往往随造经者的癖好而有很多变格。

住于玉清胜境的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大帝,或“玉清胜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在宫观“三清殿”中,元始天尊的塑像居于正中,他手执混元宝珠;住于上清境中的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太上玉晨大道君等等,其塑像居于三清殿的左位,大多手捧如意;住于太清境中的道德天尊,又称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等,在三清殿中他居于右位,手执扇子。对照一下《封神演义》,可知作者对道教神谱是相当熟悉的。虽然在《封神演义》中的“三清”皆为道人,但他们所执宝贝和装束打扮却是道教三清胜境尊神的模样。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胜境与易学天地人三重结构

道教三清尊神虽然被当作水恒的一种象征,但他们在信仰者心目中也是老子之气所化。《云笈七签》卷一0一所录《混元皇帝圣纪》说,太上老君(老子)就是混元皇帝,他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也就是说他诞生于当今人类所无法追溯的时间肇端,形成于人类所无法认识的混沌状态。这个“无始”“无因”据说是万道的开先,元气的祖宗,那时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归结到一点,太上老君就是“道”的符号化身,而“道”是自然之极尊,于幽无之中而生“空洞”,这个“空洞”就是“真一”。所谓“真一”就是不有不无状态,由一气化生,经过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而化生出“上三气”,这个“上三气”彼此又相差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气相合成德,共生“无上"。自“无上”化生之后,再经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而化生“中三气”。这“中三气”又各相隔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气相合成德,共生“玄老”。自玄老化生之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而生“下三气”,彼此又相差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以下还有一大串的时间演化序列。《混元皇帝圣纪》有关上中下“三气”的演化时间,当然是一种观念推演的结果,但我们从中却可以发现老子《道花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宇亩化生符号序列以及《易经》的“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含“三才”(天地人)的结构模式被巧妙地结合起来。

关于“一气化三清”所包含的易学符号理念,我们从道门中人论“三副宗元”中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佐证。《云笈七签》卷三称:“原乎道家(这里实际上是指道教)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这是说,道家(道教)的发源应该追溯到“无先”,也就是混沌不分的原始状态。由于内在的感应,而形成了具有无限奥妙的“一”,所以这个“一”又叫做“妙一”。从妙一分化而成“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气”,又从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然滋生,万物渐渐就完备起来。《云笈七签》所引录的《道教三洞宗元》明确地使用了《周易》的“三才”概念,作为宇宙化生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尽管其具体表述与前面所引述的《混元皇帝圣纪》略有差异,但在把《周易》“三才之道”与《道德经》“函三为一,一化为三”观念相贯通这一点上,却又是一致的。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胜境与易学天地人三重结构

道门中人以卦象符号三重结构为纲领,大谈其三洞宗元,其要旨在于通过这种“链条”的展开而表明“三洞经书”与“三清尊神”的对应关系。所以,《道教三洞宗元》篇在解释“三元”时说,所谓“三元”即包括:第一为“混洞太无元”,第二为“赤混太无元”,第三为“冥寂玄通元”。三元各有所化生: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这里所讲的三位“宝君”实际上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别称--名字符号变体。因为《道教三洞宗元》紧接着又说,“三洞之迹,别出为化”,即每一洞又各有演化序列。它指出“三清胜境”各有所主,天宝君治在玉清境,灵宝君治在上清境,神宝君治在太清境。三个神号虽然有异,但“本同一也”。”既然是“同一”,可见他们还是由一气所化,其背后隐隐有“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意味。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道教思想 气化三清 三清胜境 易学天地人 三洞经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