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坤上兑:萃卦预示着什么、泽地萃卦是吉是凶
下坤上兑:萃卦预示着什么、泽地萃卦是吉是凶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九四,大吉,无咎。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聚会,聚集、万物荟萃,水泽滋润大地。
萃原本意指草木丛生繁茂的样子,引申为聚会、群聚。《彖传》:“萃,聚也。”《杂卦传》:“萃聚而升不来也。”《序卦传》:“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归藏也作萃,帛书、秦简都作卒,上博简作,清华简作
,皆可视为萃字之假藉。
泽在地上,水泽滋润大地之象,大地受到滋润所以万物群聚而生。《彖》曰:“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内坤顺,外兑悦,九五刚中与六二相应,所以为聚。
八卦中坎与泽都属于险卦,也都取象为水,差别在于坎为流动而可与火交融的水,泽为不流动与火不相容的大水或水体。两卦的相同之处,其水险可由震动与巽风散之,且遇到坤地也都有向下滋润的作用,让险象变为吉象。因此水地为比,泽地为萃。
卦序上萃卦是继姤卦而来,《序卦》曰:“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姤卦为阴之遇阳,萃卦则是遇久而后群聚。
得萃卦人事可以亨通,利于集合大众共同谋事,或求见德高望重的大人。凡事可以隆重而盛大举行,不宜节俭吝啬。利于远行,而不利于退守。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集会,君王来到宗庙。利于见大人,亨通。利于贞定,使用大的牲礼,吉。有长远的利益。
此句第一个“亨”字为衍文。朱熹:“亨字衍文。”帛书本和上海楚竹书都无此亨字,证实朱熹说法。
“王假有庙”即“王至于庙”,君王来到宗庙。“假”为“徦”的假借,至的意思。古文有通于,帛书作“王叚于庙”。庙,宗庙,集合鬼神与群众的地方。古时有大事必集合众人于宗庙。有权势者,如君王,才能够在宗庙汇聚群众。《彖》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君王至宗庙,用以尽孝道,祭祀鬼神。
大,意指隆重,慎重其事。大牲,大的牲礼,具体而言,杀牛做为牲礼。
利有攸往:利有远往,或利有所往。攸,远,或所。利于有所往,利于有远往,就是利于出行,或者利于远行的意思。也可解释为利益有远往,意指有长远的利益。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解释,一是“除”解释为修、治,或储,言君子应当整治或储藏兵器,以严加戒备可能的意外。另一解释“除”为除去,言当除去兵戎,以修文德。两种解释以前者为佳。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诚信不能长久,因为动乱而集会众人。如果能够出面号召,与人握手言和,一笑置之,不需忧心,如此前往能免于罪咎。
前半段讲因为不能信守承诺而引来动乱,以此而集会,可能动辄得咎。后半讲,如果能把事情说开,放下身段与人沟通,握手言和,那麽就可得无咎。
孚,诚信。不终,不能到最后。有孚不终,诚信不能持久,不能信守承诺。
“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历代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一、依王弼,读作“若号一握,为笑勿恤”,若能把自己说得很渺小,对人笑脸以对而不怀忧恤,那麽就可得无咎。号为自号,自己宣称。一握,形容渺小的样子。二、作“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如果上位者能够出面号召,再与其握手而将事情一笑置之,不用忧虑。三、如果呼喊,众人会取笑。号,呼喊,呼叫君子来相救。一握,一团,指众人。四、做“若号,一屋为笑”,帛书本作“若其号一屋于芺”,与前一说法相似,但“一屋”解释为一屋子人。
恤,忧虑。勿恤,不要忧虑。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牵引同伴而往,吉,无咎。虔诚者才能够以简单的祭祀来祈福。
此以禴祭比喻诚心之重要,有诚心者,则祭祀不在隆重,简单如禴祭亦可感动神明,得到保祐。心志若够坚定,诚心足够,则自能吉而无咎。反之,若无诚心,那麽怎样隆重的祭祀都没有用。所以《象传》说:“引吉无咎,中未变也。”中即内心,指人之志向。又隐喻六二为中爻,具中庸之美德,此美德不变。六二因柔顺中正,又与萃卦主爻九五相应,因此称吉。
引,牵引。六二前后皆阴,三阴相连为引、牵连之象。与下三阴能够顺承九四,又与九五相应。
孚,信,诚实,诚心,虔诚。禴,音月,原本为夏季的祭祀,因夏祭最简,引申指的是简便、从简、简约的祭祀。另有一说认为禴是殷商的春天之祭,也是祭祀中最简约者。禴通礿,礿之言约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相聚而感歎,无所利。前往,没有罪咎,小有悔吝。
萃如嗟如,相聚而感叹。因为所聚非人。萃卦应该是利见大人,但六三见不著大人,只能见到小人。
初六与六二分别与外卦之九四与九五相应,六三虽承九四,但有内外之隔,与上六不应,因此所聚者为下两爻之阴爻,下体成坤为众,为小人相聚。三又多忧之位,故“萃如嗟如”。《象》曰“往无咎,上巽也”,此为《象传》採互体的例证,“上巽”即六三与九四九五三爻所成的巽卦,因六三处此巽体之下,因此说“上巽”,巽为渐入,即六三可逐渐进入,故曰无咎。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上近九五之君,下临群众,因此自然能与有权位的人接近相聚,不劳心力。大吉。九四下接下卦之坤,坤为群众。既然说“大吉”,为何还“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因为九四居多惧多凶之地又失位,行止有些不妥当,原本当有罪咎,事情大吉之后才能免于罪咎。反之,若事情未能大吉,那麽恐怕就有失位的罪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聚会中有地位,没有罪咎,但也没有诚信,当长保贞定才能免于后悔。
虽然位高,但下有佞臣分化权力,无法让人相信,并让志向无法光大。当此之际只有长期的坚定守正,才能免于后悔。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因有九五之尊的位置,所以本来就不会有罪咎。但是所信非人,自己诚信亦因此连带遭质疑,只有以长远而坚定的意志才能重建诚信。
九五为萃卦的主爻,也是其馀各爻会聚的中心。又九五为君位。所以称“有位”。
匪孚,非孚,没有诚信。指九四近臣,不能相信。亦可指九五没有诚信。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伤心悲叹,痛哭流涕,没有罪咎。
处萃卦的最上面,近处没人能伸援手,远处又无人呼应。往下哀求与人相聚而不可得,只能独自哀声叹息,涕泗纵横,但若是能反省而改过,应能免于罪咎。
齎,音机。齎咨,悲伤而叹息。涕洟,眼泪与鼻涕,形容痛哭流涕的样子。虞翻:“自目曰涕,自鼻称洟。”
下坤上兑:萃卦预示着什么、泽地萃卦是吉是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