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镜池论《周易》:与其信古,不如疑吉、稽古,以寻求古经真相
李镜池论《周易》
20世纪 30年代初,曾兴起一股周易研究的热潮,其声势虽非今日之“周易热”可比,然其深度在整个易学史上也堪称可观。此期问有一位年轻的学者,显得千分活跃,与郭沫若、顾颉刚诸先生并称于世,他就是李镜池先生。
《周易筮辞考》《易传探源》《左国中易筮之研究》,即是李先生当年的代表作。
在这三篇早期代表作中,李先生不面旧见,大胆求新,举凡有:
一、认为菁占先于卦画存在。卦的构成,可能是用著草做占旅时的偶然发明,例如将蓍草一折为两段,或合数根而成一个方式;卦画本无名日,其意义为后人之附会。
二、对“文王重卦”之说提出;质疑。认为六十四卦的发明者是周王族的一个无名作家,或许是一个卜官。
三、认为卦爻辞是卜史的卜筮记录,因而同一卦爻辞中往往有数次记录的合并,形成不相连属的词句。如果硬要把它附会成一种相连贯的意义,势必穿凿。
四、认为《易传》著作于战国末、秦汉间。《周易》先后经历了三次变迁,第一次是将菁的筮辞分配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之下而成为卦交辞;第二次是战国末、秦汉间的儒生以义理附会卦交,这便是《易传》的著作;第三次是随着蓍草功用的衰微而由金钱占的代兴。用“九”“六”名称指谓阳交和阴交,是第二次变迁中的前期现象,《易传》作者为便于应用而创作;“互体”是汉儒用以附会卦象而释占的一种巧妙方法;现在的卦、交辞样式,也可能在第二次变迁中经过了重新地编纂。
五、对卦爻辞的传统解释多有质疑。例如,否定传统的:元、亨、利、贞“四德”说,认为“贞”为动词,其中“贞”乃卜问之辞,不做“正”义解释;分析了虞翻,王弼关于《中平 .九二》交辞的解释,认为都是无中生有的杜撰之言,将本来浅显易懂的爻辞引向扑朔迷离;纵观《易经》整体,论证《明夷•初九》交辞中的“明夷”是鸟名,“垂其翼”是集、止的意思。
六、对易学史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总体性评价,认为《周易》只反映出文化粗浅的初民时代的社会情况,并无高深的道理存乎其中;几篇《易传》是秦汉人的思想,象数、纳甲、应世、游观等是汉代阳阳家纤纬家弄的把戏;王彌的《易经》是老庄流为清谈的思想;先天图、后天图是道教徒的无聊玩意儿;程顾的《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是混合三教的新儒学思想。
上列诸多新见解,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普遍关注。郭沫若先生尤其对李先生关于《象传》作者为齐鲁问人,时间大约在秦汉之际的详细分析,表示完全赞同。20 世纪 60年代初,李镜池先生又一次挟数十年之功力,连连撰写了《关于周易的性质和它的哲学思想》《周易的编纂和编者的思想》《易传思想的历史发展》等文章,积极参与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吗。在这些文章中,他继续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主要有:
一、认为《周易》的作者难以确指,伏義等人的名字只代表时代,意味着八卦的来源很古远。
二、认为《易经》对自然和社会的反映都蒙上了迷信的外衣,但也反映出客观世界的一些必然联系;主要作为占筮参考,也含有指导行动的用意。应该从卦爻辞来看编者的哲学思想,不应该从卦的排列次序或卦的六爻位次来推测它的思想。
三、认为由八卦演成六十四卦,只是八卦在形式上的重迭,而没有意义的联系,没有逻辑结构。说亡有意义,是《序卦》的作者的推求,而不是《易经》原来的有意安排。
四、认为《彖传》和《象传》的《大象》写于秦朝焚书坑儒之后,作者是被秦姶皇镇压的儒生;《小象》作于更晚的山东儒生之手;《系辞》《文言》是经师传《易》的语录遗说的辑录,可能出于汉初经师之手;《说卦》以下三篇则著于设立学官制之后,约在汉朝宣、元年间。
李镜池先生的文章,不唯创见珠连,启人思想,其文字也如行云流水,清澈而流畅,使得我们轻轻松松便能理解他的不断涌现的新观点。
当然,理解与按受并非一回事。李先生的诸多新见中,不无商榷之处。经过不断磨砺,李先生自己也纠正了某些观点,或发展了某些观点。例如:他在 40 年代后期发表的《周易筮辞续考》一文中,通过对《周易》卦、交醉的思想内容和文字形式两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明确表示改变自己在 30年代初关于《周易》著作于周初的观点,认为《周易》托始于周初,而写定在西周末年。
他在20世纪 50、60 年代初发表的《周易的编蔡和编者的思想》一文中,发展了在 30 年代初关于《周易》卦交辞是编纂而成的观点,认为《周易》不单编纂,不单汇集资料,而且是出于编者的匠心编著;不少地方,不特是编者有意识地组织编排,而且还有哲学意义和艺术性。它既反映了周人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历史现实,而且又发择了编著者相当进步的哲学思想。
1962年,李先生又在《周易卦名考释》一文后的补记中,纠正了自己在 30年代时的一些看法,坦率地承认说:“最近写《周易通义》一书,才明白卦名和卦、爻辞全有关系。其中多数,每卦有一个中心思想,卦名是它的标题。”这种纯正、坦荡的学术态度,比学术思想本身更难能可贵。
李先生治易,有一人基本的风格:与其信古,不如疑吉、稽古,以寻求古经真相。现在集合重版他的这些大胆疑古、稽古的文字,对于今天的周易研究,不仅有学术观点方面的参考价值,也有如何治易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