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注释:译文:《象传》说:‘小狐渡河被水沾湿尾巴”,说明初六也太不知谨慎持中。
注释: ①不知极:“不知极”指初六居下失中。《集解》极,中也。”《纂疏》《说文》‘极,栋也’,《逸雅》‘栋,中也’,居屋之中也。”《尚氏学》:“‘濡尾’故‘不知极’,言初在下失中。”案,《来氏易注》极者,终也。即《彖传》‘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言不量其才力而进,以至濡其尾,亦不知其终之不济者也。”可备一说。
说明: 《既济》初九“濡尾”获“无咎”,此爻却言“吝”,象同而义异。陈梦雷曰《既济》阳刚得正,离明之体,当既济之时,知缓急而不轻进,故‘无咎此则才柔不正,坎险之下,又当未济之时,冒险躁进,则至于‘濡尾’而不能济矣,故‘吝’。”(《周易浅述》)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以柔而济于险,初始渉者也。近浅犹濡尾矣,况其深必不济矣。不知力之极也,可惜也已。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亦不知极”者,未济之初,始于既济之上六,濡首而不知,遂濡其尾,故曰“不知极”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案:四在五后,故称“尾”。极,中也。谓四居坎中,以濡其尾,是不知极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不度其才力而进,至于濡尾,是不知之极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卦后为尾,坎水濡之,濡其尾也。初处险下而上有应,其志欲动。在未济之时,刚动则出险,于济为得其分量矣,极分量之极也。初柔,九二又以刚在前阨之,虽有应,可动而柔不能动吝也。于是而欲济之,亦不知极也。犹兽欲济而力柔,水濡其尾,则不能举,终亦不出乎险矣。坎水为知。
《周易本义》(宋·朱熹)
“极”字未详,考上下韵亦不叶,或恐是“敬”字,今且阙之。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极说文栋也。栋居屋中。故极者中也。濡尾知极。言初在下失中。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