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下经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注释:

译文:《象传》说饮酒逸乐而(如小狐渡河)沾湿头部遭致祸害”,说明上九要是这样也太不知节制了。

说明: 上九已从“未济”转为“既济”,但若逸乐至极,必将再从“既济”反回“未济”。爻辞“无咎”二字,含“善补过”的意义,正见设诫之深。李简曰《未济》之终,甫及《既济》,而复以‘濡首’戒之。‘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学易记》)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满者自覆,谦者自益,非天之所为也。夫以未济之初志存,而不懈以至于终济,而信有其乐也,亦何咎哉。乐极志满,道斯反矣,故濡其首,信失其乐哉。夫将济者,力之及也。济非大顺而致也,力以取之,顺以守之,乃得其久。旣济而盈,将有覆矣。君子可无惧乎。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亦不知节”者,释饮酒所以致濡首之难,以其不知止节故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节,止也。艮为节,饮酒濡首,故“不知节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饮酒至于濡首,不知节之甚也。所以至如是,不能安义命也。能安,则不失其常矣。

《汉上易传》(宋·朱震)

上孚于三,三震坎为酒,上反三成兑,坎流于兑口,有孚于酒也。三之上得正,无咎也。未济之极,无极而自济之理,非刚健之才,得时得位,上下孚应,终不济也。上九君子,有才而不当位,与六三相应,而无可济之资,以其有孚矣。相与饮酒,乐天顺命以俟可济之时,则于义无咎。上反三,乾首濡于酒中,则从乐耽肆,亦不知节矣。坎兑,节之象也。有孚若然,失是义矣。晋魏之交士,多逃于麴糵,无济时之志,以故世复大乱。圣人之戒,不其深乎?易传曰:人之处患,知其无可奈何,而放意不反者,岂安于义命者哉?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上艮为节。节止也。过而不止。故不知节。即未济之卦形。即异于常卦。故所取之象。往往为本卦所无。如曰逐。曰高宗。曰伐。日襦(左系)衣如(左衣)。曰杀。曰祭。曰福。曰大国。曰震。本卦皆无此象。于是虞氏用卦变以求其象。惝恍支离。莫可究洁。然经于九四曰震。且明以四五为震矣。故知其它皆用半象也。易林本之。于观之既济云。班马还师。震之即济云。齿齿(右间)齿齿(上契无大)。兑之既济云。积石为山。旅之既济云。逐鹿南山。恒之既济云。三妪治民。是皆于既济取震马震鹿巽妪兑齿艮山象。又谦之未济。千柱百梁。是以艮为梁柱。未济三艮形。故曰千柱百梁。又涣之未济。三虎上山。亦以三艮为三虎。又蹇之未济云。一口三舌。亦以重兑为三舌。凡易林取象。无不本于易。此用半象。必有所受之。而其详不传。由是证施孟梁丘三家易学。其取象皆尚有极繁琐之口传。徒以古人尚质。竹书艰难。其所为易传。皆疏其大义。而不详其烦琐。致使象数之细微。皆存之口授。不着竹帛。以伤其方雅。故汉时学易者必有师。非重师。重口授也。口授一绝。后人虽欲知而莫由。幸焦氏易林未亡。吾人可按其辞。抽绎坠象。使易之晦辞。得以复明。易之误解。俾以复正。不然且终古长夜矣。上经终坎离。坎中爻震艮。离中爻巽兑。是举坎离而六子具也。下经终既未济。乾坤具备。而即济一阳一阴。则震兑也。未济一阴一阳。则艮巽也。是举坎离而八卦备也。故以为六十四卦之殿。其卦既无所不包。其象遂父母与六子俱备。故易与易林。于既未济取象。独不同欤。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经未济卦 象曰 饮酒濡首 亦不知节也

推荐阅读